又是一年中秋到鲁僚,又是一季月餅香!
無論你走到哪里容达,濃濃的中秋的氛圍都撲面而來古涧。商場里琳瑯滿目的月餅讓人應接不暇,包裝精美餡料多樣花盐,無論你處在何地都能找到一款自己愛吃的月餅羡滑。每每看到這些,我都會想起王阿姨算芯,想起那年她做的月餅柒昏。
小時候我住在學校的大院里,是名副其實的大院子弟熙揍。一排排平房組成的家屬院里我們家住在最后一排职祷,右邊隔壁就是王阿姨家。王阿姨是北京人,個頭不高 有點胖有梆,留著齊耳短發(fā)是尖,總是穿一身藍色衣服,外表看著極為普通泥耀,可是她確是學校里教高等數(shù)學的老師饺汹。她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每天中午和下午只要她的女兒不在家,她就會在巷子口爆袍,雙手叉腰中氣十足的大喊“小珺兒首繁,回家吃飯!”濃濃的京腔陨囊,再配上她招牌的叉腰動作弦疮,看起來喜感十足。
大約是1985年的秋天蜘醋,家家戶戶都在準備著過中秋胁塞,可我們家卻是愁云慘霧。因為我的姥姥進入了彌留之際压语,完全不能下地啸罢,大小便不能自理,人也一時清醒一時糊涂胎食。父親已經(jīng)請人在給姥姥做棺材了扰才。家里的大人們照顧老人已經(jīng)累的精疲力盡,孩子們都非常傷心厕怜,因為我們都是姥姥姥爺帶大的衩匣,所以大家都忘記了這個中秋,沒有人去像往年一樣準備月餅和別的好吃的粥航。
一個周日的下午琅捏,我正在做作業(yè),聽到有敲門聲递雀,我抬起頭柄延,看向窗戶,透過葡萄架的縫隙缀程,看到爸爸迎著王阿姨走了進來搜吧。我很開心,趕緊放下筆跑了出去杨凑。走進客廳就聞到一股餅香味赎败,抬頭就看到王阿姨一手提個籃子,一手端個碟子蠢甲,里面放著幾塊還冒著熱氣的月餅。她看到我笑了笑就跟著爸爸進了姥姥的臥室据忘,我也像個尾巴似的跟了進去鹦牛。
“大媽搞糕,您今兒氣色不錯!”
阿姨把手里的籃子放在床旁邊的桌子上曼追,端著月餅放在姥姥的鼻子跟前晃了晃窍仰。
“您聞聞香不香,這是我剛做好的月餅礼殊,里邊放了我新買的花生驹吮、核桃、葡萄干和芝麻”
姥姥已經(jīng)被媽媽扶起半坐著晶伦,晃著頭著頭碟狞,嘴里嗚嗚嗚嗚的,說著我們聽不懂的話婚陪。
“香就好族沃,我立馬給您掰一塊兒嘗嘗”
說著她放下碟子把最上面的月餅掰了一小塊放在手上,一只手拿起那塊月餅喂給姥姥泌参,另一只手手心向上彎曲著放在姥姥嘴下邊小心翼翼地接著從她嘴里掉下的餅渣脆淹。月餅是真的香,姥姥只吃了小小的幾口就已經(jīng)面帶笑意沽一,頻頻點頭盖溺。喂完了那塊月餅,王阿姨給姥姥擦了擦嘴角铣缠,又從旁邊的籃子里取出了一個紅紅的大桃子舉到姥姥眼前晃了晃烘嘱。
“大媽,您瞅瞅攘残,這是我家里人從北京帶來的大桃拙友,一會兒您可得好好嘗嘗,齁甜歼郭!”
放下桃子遗契,她又變魔術似的從籃子拿出幾個黃澄澄的大香蕉來給姥姥看。
“還有這大香蕉病曾,又軟又甜牍蜂,您一準兒愛吃”
放下香蕉,王阿姨伸手幫姥姥把有些亂的頭發(fā)理了理泰涂,拉起了姥姥的手
“大媽鲫竞,您看這家里女兒女婿孝順,孫子孫女可愛逼蒙,大家一天熱熱鬧鬧的多好从绘,我們可都盼著您長命百歲呢!”
姥姥這會好像認出人了,開心的點著頭僵井,嘴里還斷斷續(xù)續(xù)的說這含混不清的話陕截。不論她說的是什么,王阿姨都是開心的陪聊批什,還不是發(fā)出笑聲农曲。聊了一會兒,王阿姨要回家了驻债。
“大媽乳规,您先歇著,我先回去合呐。改天我有時間了再來陪您聊天兒暮的,小珺兒一個人在家呢”
爸爸和媽媽把王阿姨送了出去,王阿姨邊走還邊說些鼓勵他們的話合砂。
終于青扔,王阿姨走了,院門關了翩伪,家里又安靜了起來微猖。
媽媽把王阿姨送來的月餅拿出兩個,我和哥哥缘屹、弟弟分吃了凛剥。那是真正熱乎的剛出禍月餅,是用平底鍋烙出來轻姿。那圓圓的有點大的月餅犁珠,外形雖然不如商店里賣的規(guī)矩好看,有的地方甚至有點焦黑互亮,但是味道真的香甜犁享,能吃出花生核桃芝麻混合在一起的香、葡萄干特有的甜豹休,表皮是烙餅的香味還有些酥炊昆,咬下去還有響聲,非常好吃威根,意猶未盡凤巨,如同她夏天給我們送的自家院里種的草莓,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洛搀。
那之后敢茁,王阿姨又來過幾次,但姥姥最后總沒有熬過那年的冬天留美。
兩年之后彰檬,王阿姨也調(diào)回了心心念念的家鄉(xiāng)——北京伸刃,我們就此失去了她的消息。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很多人僧叉,然后又因為種種原因消失在彼此的世界中奕枝,但總有人會成為你心中那個溫暖的存在。每年中秋節(jié)瓶堕,只要吃月餅我總會想起1985年的中秋,那個溫暖的下午症歇,那個溫暖的人郎笆,以及那塊好吃到無與倫比的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