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學的時候總是聽老師給我們分享勵志學長辫愉、學姐們的故事栅受,分享類似于哈佛四點半、我為什么能上北大之類的文章恭朗,聽成功校友返校告知的種種秘技屏镊,一切都在告訴我們只要堅持,沒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痰腮。甚至于一萬小時理論的出現(xiàn)而芥,給我們的堅持定了時間,人生變成了游戲膀值,無時無刻不再漲經(jīng)驗棍丐,而漲滿一萬個小時,你就可以晉級沧踏、得到稱號了歌逢。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翘狱?大家應該都聽過有個“范進中舉”的故事秘案,故事中范進從20歲到54歲,整整35年的時間都在科舉這一條線上拼搏奮斗盒蟆,若論堅持,若論努力师骗,他可以排的上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历等,早已積滿了幾萬小時的經(jīng)驗值,早該晉級辟癌,獲得一個“有識之士”的稱號了寒屯。但實際上呢,范進中舉之前窮困潦倒黍少,經(jīng)濟上沒有地位寡夹;鄰里沒有一個愿意借米周濟他,受人歧視厂置,人際上沒有擴展菩掏;中舉后樂極生悲,瘋了昵济,傻了智绸,更遑論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了野揪。
小的時候就覺得怎么這個世界上會有這么多的道理呢?而且很多正的說也對瞧栗,反著說好像也對斯稳,這么多道理是誰說的啊迹恐?后來慢慢地才知道“道理”不過是人經(jīng)歷過后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挣惰,跟著做可能會成功,也有可能會失敗殴边,沒必要奉之為“真理”憎茂。
2
我們很多時候被所謂“量化”的數(shù)據(jù)所吸引,比如5分鐘學會什么什么找都,3天掌握什么技能唇辨,七天考上什么公務員之類的。這些速成的以及量化了的數(shù)據(jù)能耻,讓我們可以計算自己的付出赏枚,再與畫好的大餅一比較,誒晓猛,劃算饿幅!很多的社群也是抱著這樣的理念來凝聚一群人,就會有很多的人掉坑里了戒职,我現(xiàn)在也在坑中栗恩。
并不是說社群無意義,社群是由它存在的意義洪燥,并且在很多地方可以給我們提供經(jīng)驗磕秤,但并不是每一社群都適合你。而且社群打出的口號的話捧韵,很大程度上還是聽聽就好市咆,畢竟是作為廣告宣傳用的。
我們經(jīng)常問那些成功人士再来,你們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呢蒙兰?
有人會說“我每天在下班后兩小時閱讀寫作,讓我獲得成功”芒篷;又或者“我每天四點就起床了搜变,開始了我活力滿滿的一天”;再或是“我用一個月的時間看了XX本書针炉,對這個領域就有了系統(tǒng)地了解”挠他。
那么,這些經(jīng)驗都是真的嗎篡帕?或許是真的绩社,但這不是全部摔蓝。
成功者們在簡化自己成功的經(jīng)驗,并不是他們不愿意來分享愉耙,而是事后來做的分享很大程度上是脫離她當時的實際的贮尉,是經(jīng)過加工的。當我們回想自己的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會主觀地加上一些內容朴沿,來豐富我們的記憶猜谚,而因為我們的思想在不斷地改變,所以我們聽到分享其實是“成功后”的她認為的“成功經(jīng)歷”赌渣。
沒有一個人會希望聽到“啊魏铅,這是我的天賦”、“不是其他的什么都能學會的”坚芜,那樣顯得說話的人是多么的傲慢览芳、自私,我們不會相信這個人說的是實話鸿竖,也不愿接受沧竟。因為我們認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到,只是因為“沒有那么好的運氣”缚忧、“自己太懶了”悟泵、“自己沒有時間”,就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愿意闪水,世界就在我們腳下糕非,這才是我們很多人愿意接受的。
3
不要去復制某個人的成功經(jīng)驗球榆,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朽肥,你的人生想要成功的話,也必須要尋找自己的脈絡持钉。
大學里有一段時間非常地崇拜一些時間效率上的一些達人衡招,幾乎把學校圖書館里這方面的圖書都借閱了一遍,也做了不少筆記右钾,但還是覺得好像哪里不夠蚁吝,因此在網(wǎng)上也在找一些案例旱爆。一開始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尋找什么舀射,后來突然發(fā)現(xiàn)我是在尋找一個可以完完全全參照它來生活的模板,因為當時的我走進了死胡同里怀伦,覺得只要像他一樣做了脆烟,我就能夠變得和他一樣厲害。
結果房待,當然是沒找到邢羔。
我們或許對成功者都有著幾分羨慕驼抹,渴望成功,但是沒有哪本書拜鹤,哪個人框冀,哪篇文章是完全正確的,世界也在不斷地改變敏簿,人生無法復制粘帖明也,也無法刪除重來,望慎重惯裕。
謹記盡信書不如無書温数,包括以上的言論,歡迎交流不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