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中國人說铭拧,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赃蛛;聽法國人說,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搀菩;聽英國人說呕臂,女王英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根據(jù)簡單的邏輯推理,這些評價顯然不可能同時在地球上成立肪跋。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最美語言排行榜的話歧蒋,那第一名按常理來說應(yīng)該只有一名選手才對。
高中以前我也曾那樣沾沾自喜地想過澎嚣,“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疏尿!”——因為,唐詩宋詞散文朗朗上口多么優(yōu)美啊易桃,一翻譯成英文就完全失去了那方塊字排列方式自身的視覺美褥琐,意境也隨之喪失了。
可是上了高中之后我一下子對英文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晤郑,開始嘗試涉獵一些課本以外的英文文章敌呈、小說。沒過太久造寝,我發(fā)現(xiàn)磕洪,原來英文也很美呀!
這確實是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想法——我覺得 melancholy, nostalgia, tranquil 屬于眾多發(fā)音美妙诫龙、意境微妙的英語單詞之列析显;我喜歡聽到倫敦腔時涌入大腦中的“雨天、禮帽签赃、黑傘”的浪漫想象谷异;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可以讓人瞬間感受到在夏日談情說愛的小悸動;另外锦聊,作為一門語法嚴密的語言歹嘹,英語里句號逗號管理嚴格、連詞的地位與使用頻率很高孔庭,與中文的“寫意”相比尺上,我更能從英語文章中感受到邏輯之美。
那為什么那之前我從沒發(fā)現(xiàn)過英文美的那一面呢圆到?答案實在是太簡單:那之前我的英語基礎(chǔ)還在建設(shè)中怎抛,受限于可憐的詞匯量和極小的閱讀量,根本沒能力也沒機會去體驗高級的「美」芽淡。
彼時的言之鑿鑿到后來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雖然讓我明白了“英語和中文一樣抽诉,都可以很美”,但我的視線依然局限于這兩門最熟悉的語言上吐绵,依然在頭腦中運行著對其他語言的「刻板印象程序」迹淌。
兩年前我開始自學(xué)德語,在那之前我也是隨大流地覺得德語實在是發(fā)音不好聽己单,喉音重唉窃,缺乏陰柔美∥屏可是隨著我的德語水平一點點緩慢地提升纹份,我再次意識到自己又犯了同樣想當(dāng)然的錯誤——德語當(dāng)然也有很美的一面啊,只是對于還沒學(xué)德語廷痘、只憑道聽途說而生出“德語發(fā)音很粗魯蔓涧!”刻板印象的我來說,那時自然既無能力也沒機會去親自探索德語的美笋额。
我一直喜歡戲劇元暴,后來一次無意間,我聽到《歌劇魅影》中「Think of Me」片段的德語版「Denk an mich」兄猩,那個瞬間就被那么“擊中”了——我從來沒想過德語竟也擁有如此溫柔纏綿又宏大的時刻——就好像突然被小天使在臉頰上吻了一下茉盏,下一秒就要升上夜空、躲在云朵后唱一整夜情歌枢冤。
于是我馬上找來了完整版的德語唱段鸠姨,又忍不住把德語歌詞抄了下來,一個個地查生詞淹真,循環(huán)聽了無數(shù)遍「Denk an mich」讶迁,忍不住跟著音樂一起哼哼——心情美妙不可言喻。于是我覺得我不該把自己的小發(fā)現(xiàn)藏起來核蘸,如果分享出來的話說不定能打破更多人對德語的刻板印象巍糯。
(其實德語版并非一一對應(yīng)的翻譯,出于我沒找到的原因值纱,「Denk an mich」文意有改動)
《歌劇魅影》的故事原版來自20世紀初的一部法國小說鳞贷,小說最有名的改編就是1986年英國作曲家 Andrew Lloyd Webber 推出的音樂劇《歌劇魅影》。2004年在美國又首先推出了同名音樂劇電影虐唠。戳藍字聽04年電影中的英語原聲「Think of Me」一段搀愧。
關(guān)于德語配音的電影片段我努力了一番,沒找到既能完全遵守版權(quán)規(guī)定疆偿、又把德語配音版《歌劇魅影》電影片段貼上來的方法咱筛。不過好運的我在b站找到了同樣深愛這段的up主,請移步到藍字鏈接找到「Denk an mich」入口杆故,謝謝合作迅箩!
不需要一丁點兒的德語基礎(chǔ),三分鐘讓你對德語徹底改觀处铛。
其實解決所有關(guān)于“語言美感爭論”的元道理真的很簡單很基本饲趋,那就是輕易不去評價拐揭、不去比較任何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語言也是這樣奕塑。如果你能熟練對話堂污、閱讀的語言只有自己的母語而已,那你真的有資格有自信說出”我的母語世上最美“這樣的評價嗎龄砰?當(dāng)然盟猖,你還是可以選擇這樣說,只不過此時你的言論對理性的人來說確實毫無重量换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