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會聽到一句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往核。尤其是父母那一輩的人會比較多的在聊天時說這句話箫爷。而到底具體會和誰比,不足多少聂儒,又有余多少虎锚,我基本從來沒有往下想過,而最近在看到對“中等偏上”這個詞的新解釋時衩婚,我又開始重新思考這句話了窜护。
復雜的人&簡單的人
說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時候,也許是出于對已經達到的現(xiàn)有結果有一種較為自豪和滿意的心理非春,也許是一種委婉又無奈的自我安慰的表達柱徙。那我們今天著重思考第一個角度。
我們自己真的了解自己嗎奇昙,又是通過什么渠道了解的护侮?
在選擇題的答案中出現(xiàn)“中等偏上”這個選項時,幾乎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這項敬矩。這種錯覺幾乎覆蓋了九成以上的人群概行。
絕大多數(shù)時候,在我們的普遍認知中弧岳,對“中等偏上”這個概念還是相當主觀的凳忙,我們基本不用什么數(shù)據支持业踏。雖然用數(shù)學的簡單計算方法就可以識別出這個錯誤。如果90%的人都是“中等偏上”是有多么的荒謬那涧卵。所以在人們講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勤家,還是對自我比較滿意的一種表達。
但是其實我們還是愿意相信自己就是“中等偏上”柳恐,是超過半數(shù)以上的優(yōu)秀者伐脖。這樣固執(zhí)的相信,不能不說是因人性當中存在天生的驕傲乐设,或者說是因我們的無知也許更加準確讼庇。
從這個角度看,其實大部分人還是處在相對幸福的狀態(tài)當中近尚。因為大家都沉浸在“中等偏上”的夢幻里面蠕啄,甚至會產生達克效應,就是人們會在自己能力越差的方面對自己感覺越良好戈锻。是不是感覺我們都進入了一個假世界歼跟。
這里不禁想到中華文化里有很多概念都充滿了耐人尋味的矛盾。中庸文化告訴我們要知足常樂格遭,古語也說要居安思危哈街;說要得饒人處且饒人,但是當然很多事情也需要據理力爭拒迅。我們窮其一生是否在找尋那個奇特的平衡那…
所以想真正的認識自己獲得進步骚秦,就是要從自己的舒適區(qū)跳出來,去直面真相坪它,追求客觀真理骤竹。像凱文.凱利在《失控》這本書里說到,我們的很多認知不是一般程度的不完全往毡,而是基本上與這個世界的真相背道而馳的蒙揣,我們并不真正的認識這個世界,并不真正的認識我們自己开瞭±琳穑客觀理性實在是稀缺資源。
理性的知足和非理性的知足哪個會令人更幸福呢嗤详。非理性的知足就一定是不好的嗎个扰。當我們有了正確的參考系,知道了我們何止不是中等偏上葱色,而是在很多方面都是中等偏下递宅,還要在偏下的位置上更下,這實情我們能接受嗎,愿意接受嗎办龄,那然后呢…
我們生活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結構關系圈中烘绽。之所以沒有辦法突破局限,是因為我們沒有與更多的結構圈發(fā)生鏈接俐填,聯(lián)系到更多的思想層次和生活圖景“步樱現(xiàn)代社會的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是被環(huán)境絕對影響的動物英融,“孟母三遷”的故事和“鏡像神經元”的概念似乎在這一點上也就不言自明了盏檐。
這就像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是個好人。哪怕在道德和行為上都會傷害到其他人驶悟,他也會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自洽的原因解釋自己的行為胡野。因為行為已經發(fā)生,哪怕他心底知道所做的并不對撩银,也會表達方面上盡量與他的行為相統(tǒng)一给涕,解釋自己所做的事情,以保證他行為和思想的高度統(tǒng)一额获,人真的是奇怪的物種。
人的復雜就在于我們本身就不是一個固定化的存在恭应,而是隨著環(huán)境的影響和內外部互動抄邀,不斷在變成新的樣子,或者變成另外的“物種”昼榛。我們并不了解自己境肾,在很多的判斷和選擇上,往往因為對自己的了解與真實情況偏差太大胆屿,而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奥喻,甚至是無法挽回的。所謂吾日三省吾身非迹,可以加上吾日三問吾身环鲤,不僅僅是問自己,而且還要問別人憎兽。
有時候真的很想知道自己的水平線在哪里冷离,我會問到很多關系不錯的朋友,但是他們大部分是不愿意跟我講缺點纯命,這其實也導致了我很多壞毛病都無法改善西剥。大部分的時間我還是在非理性的知足狀態(tài)當中,對于人的身心還是益大于弊的亿汞,因為還算感覺良好瞭空。所以說人要對自己更清醒一點,是有多么的困難,剖析自己和否認自己真是需要莫大的勇氣咆畏,而有了這樣的勇氣图甜,又能夠勇敢邁出改變的那一步才會有收效,這過程就像人生當中看不見傷口的“手術”鳖眼。在不同的視角當中黑毅,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和世界。
在歷史和人物傳記當中我們看到了人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不同的人生階段做出的不同選擇钦讳。在歷史中認識一個人物矿瘦,也同時更深的認識了自己。如果那時那刻是我在那個位置愿卒,我會怎么樣缚去,我能做到什么程度,我能做出什么犧牲琼开,我在追求什么……
我想到了那句在很早以前就打動我的話易结,是說關于思考的:我寧愿做一個痛苦的人,也不愿意做一只快樂的豬柜候。
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搞动,請再問問自己,我還可以做得更好嗎渣刷,沒有不斷的自我檢視鹦肿、聽取別人的意見、做重新的規(guī)劃與反復調整辅柴,實質性的進步周期會拉長更多箩溃。
所以說很多事情的結果在一開始選擇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對幸福的概念定義不同碌嘀,答案不一樣涣旨,走到那里的路也自然就不一樣了。
下一次再出現(xiàn)同樣的選擇題股冗,我還會在中等偏上那一欄上打勾嗎霹陡?也許我還是會猶豫的凝視它很久,那么你呢魁瞪?非理性的知足真的會給我們滿足嗎穆律?
歡迎留言,說出你自己的想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