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語初識:
拼音:zhǎn cǎo chú gēn
解釋:除草之時要連根除掉乌奇。比喻除去禍根掂骏,以免后患轰驳。
出處:《左傳·隱公六年》
二、成語故事:
時期:春秋
主人公:鄭莊公、陳桓公
情節(jié):曾經(jīng)啊级解,鄭莊公請求與陳國講和冒黑,但是這陳桓公不答應(yīng)。于是陳國的那些大臣就勸陳桓公:“哎呀勤哗,鄭莊公低聲下氣來向大王你求和抡爹,大王你怎么不答應(yīng)呢?親近仁義芒划,友好鄰國冬竟,這可是國家最為關(guān)鍵的措施呀,您還是答應(yīng)鄭國的請求吧腊状!”
“善良不可丟失诱咏,惡意不可以滋長,這恐怕說的就是陳桓公吧缴挖!這陳桓公滋長了惡意卻不悔改袋狞,估計不久就會自取禍害吧。即使有所挽救映屋,也無法彌補(bǔ)肮堆臁!”君子曾經(jīng)這么說過棚点。
“周任說過:‘治理國和家的人早处,見到惡就要像農(nóng)夫見到雜草一樣急于除去它,然后把它聚積起來滋養(yǎng)田地瘫析。而除草的時候砌梆,一定要挖掉它的根,不要使它再生長才行贬循。這樣的話咸包,善的事物就能得以發(fā)展了≌认海’”
三烂瘫、以古論今:
陳桓公心有所惡,排他人之善奇适,當(dāng)先治心坟比。
斬草不除根,春風(fēng)吹又生嚷往。對惡意的仁慈葛账,就是對善良的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