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玫瑾是國內(nèi)著名犯罪心理學家忿族,被喻為“中國心理畫像第一人”。通過分析犯罪事實道批,分析作案人的年齡入撒、性別、身高茅逮、職業(yè)、生活環(huán)境鉴吹,甚至長相惩琉,十分神奇。我們看到的犯罪只是一個事件良蒸,是偶然發(fā)生的,而李玫瑾剝開層層表現(xiàn)嫩痰,追蹤這個事件發(fā)生的緣由。常人見果丽旅,佛家講因纺棺,每一個犯罪行為背后都有自己的因由(除了反社會人格),只是我們看不到那些可憐的靈魂在角落中拼命嘶喊和求救祷蝌,我們只看到了恐怖血腥的犯罪事實。
一米丘、大學生犯罪很多是因為缺少“觀念”
? 林某某的的寢室投毒案糊啡、馬某某殺害同寢室4人,他們與室友表面上都沒有很大的矛盾靶累,為什么為造成這些慘劇癣疟。李玫瑾認為挣柬,很多高智商的孩子沉浸在書本睛挚,缺少真實的生活扎狱,缺少對生命現(xiàn)象的感受和感悟。讓他們作出犯罪抉擇的往往是浮躁淤击、憤怒、咽不下這口氣等等汞贸,情緒力量讓他們將犯罪付諸行動。他們在內(nèi)心缺少控制其行動的閥門矢腻,即觀念。而觀念是從小在家庭中被嘮叨出來的奶是,如竣灌,幼年發(fā)燒時母親俯身查看的面龐(慈母觀念的形成),闖禍后父親憤怒的表情(再也不敢的觀念)帐偎,父母在飯桌上講的“這樣傷害別人直是作孽啊蛔屹,那要遭報應的”(不傷害別人的觀念)“這種便宜咱可不貪”(不貪便宜的觀念)兔毒。而許多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因為潛心學習,或早年離家求學育叁,或家庭的缺失,失去了形成觀念的機關谴蔑,造成了心理空缺龟梦。我感到,最近復學后發(fā)生了好幾起學生跳樓事件计贰,就是沒有形成“生命珍貴”的觀念。
二荞怒、犯罪人格緣于從小自生自滅秧秉,只能不擇手段地生活
文中有句話“當人在弱小的時候沒有被善待的話,你怎
么能指望他大了以后會善待這個社會撩嚼?”李玫瑾認為,從小的無助與掙扎為造成“犯罪人格”完丽。文中有一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蜻底,黃某先后將18名青少年騙到家加害聘鳞,其中17人被殺,唯有17歲的張殺只受了輕傷抠璃。黃某在折騰他的時侯搏嗡,把他捆上勒。勒昏過去醒來后采盒,他一直在哭求說:“你別殺我,我是獨生子尺栖,我有爸爸媽媽烦租,我還有個沒有胳膊和腿的大爹,還有個奶奶叉橱。你要是殺了我,他們以后怎么辦啊?你也有媽媽屡贺,你如果就這么沒了锌杀,你媽媽回來找不到你,她會怎么樣呀?”結果說得黃某大哭量没。黃某哭道:“我媽才不管我死活呢!我在與不在突想,他們都不管我!”然后這個少年說了這么一句話:“如果這樣的話究抓,你要是不嫌棄我袭灯,等你老了,你把我認作于兒子橘茉,我陪你姨丈,我把你接過來,為你養(yǎng)老蟋恬。”黃某最后把他放了拜马。張某的善良救了他的命矾飞,黃某從小沒得到過溫暖造成了他扭曲的人格呀邢,也讓人同情。
三申眼、被動攻擊型人格是因為迫不得己的迎合
李玫瑾給我們舉了個太監(jiān)例子說明了被動攻擊型人格蝉衣。歷史上往往太監(jiān)整人會特別狠,他們天天低三下四病毡,但心里面的委屈和卑賤感積存著啦膜,一旦找到比他更弱的,就會發(fā)泄僧家。山西被挖眼男童斌斌案,其犯案人屬于此類人格阵赠,平時特別膽小,不敢跟人當面吵清蚀,但長期的委屈積攢在心里枷邪,就報復到弱小的斌斌身上。我們有時候會覺得表面看起來越弱小的人齿风,報復性更強。但李玫瑾認為童本,這無關強大弱小脸候,主要在于其迫不得已而迎合的背景。她講了一個男孩的例子泵额,這個男孩表面客氣扭頭狠的性格携添,后來她發(fā)現(xiàn)男孩父親是當?shù)匾粋€領導干部,他家里經(jīng)常會有來求他父親的人羞秤,他作為一個小孩左敌,可能要叫人家叔叔阿姨,但是來的人多了矫限,他會很煩這些人,所以他表面上對人絕對禮貌到位取董,可是心里對誰都充滿著一種厭煩和蔑視咬扇。實際上,這是因為他的家庭總被外人侵人而產(chǎn)生的人格特點经窖。所以這個男孩長大后,對誰都是絕對禮貌到位冰悠,但對誰都懷有敵意配乱。
四、反社會人格在于天生沒有人類正常情感
反社會人格從沒有自責感搬泥,從不會忠實于任何一個人。他們對別人的情感從不感知尉尾,更不會因此而回報燥透,甚至對于父母。李玫瑾稱之為心理上的“高位截癱病人”肢藐。就象生理上的截癱病人需要人陪護一樣吱韭,心理上的也需要身邊有人監(jiān)護,避免其對社會產(chǎn)生嚴重的危險性瞻讽。如果放任或放棄他們熏挎,就可能給社會提供一個危險的犯罪人物晌砾。因此,我們要小心反社會人格的人哼勇,他們天生的犯罪人呕乎,猶如一頭野獸走進城市,只憑欲望和沖動行事帝璧,而且無法用人類的情感制約他。
作者認為褐耳,犯罪行為的發(fā)生渴庆,很多時候都可以在其成長過程中找到原因,因此特別強調(diào)嬰幼兒和青少年的教育襟雷。作者指出:“胃口是喂出來的耸弄,脾氣是帶出來的,觀念是嘮叨出來的叙赚,殘忍是孤弱無助熬出來的,無恥是百般溺愛出來的”胧砰。
有一陣子苇瓣,周邊朋友流行一種西方育兒觀念,“母親不能和孩子過度親密哲嘲,不要輕易滿足孩子媳禁,這樣會阻礙孩子的成長,造成他的依賴囱怕,以后難以獨立毫别。”哭不能立即去抱台丛,定時喂養(yǎng)砾肺,從小自己睡私恬。前不久還發(fā)生了一起幾百名媽媽直播間圍觀嬰兒的死亡慘痛事件炼吴,是媽媽要培養(yǎng)孩子獨立睡覺,在探頭下孩子正在哭鬧荣德,一墻之隔的媽媽不走過去安撫童芹,最終造成了孩子窒息死亡的悲劇。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科學表明署咽,嬰兒時期不僅僅需要食物生音,更需要情感的撫慰,心理學家哈洛缀遍,做了一個著名的恒河猴實驗慕匠,他把剛出生嬰猴放進籠中,然后用兩個假猴子代替母猴域醇。一個假猴是用鐵絲做的台谊,胸前安裝了一個奶瓶,可以24小時提供奶水譬挚,另一個假猴是用絨布做的锅铅,摸起來比較舒適和柔軟。而參與實驗的嬰猴减宣,都選擇了身上沒有奶瓶的“絨布媽媽”盐须。小猴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絨布媽媽”身上,只有肚子很餓的時候蚪腋,它才會跑到“鐵絲媽媽”那里吃奶丰歌,一吃飽就又跑回原來的地方,甚至不離開“絨布媽媽”,只是伸出頭去吃奶眼溶。
李玫瑾強調(diào)悠砚,嬰幼兒時期有相對固定的撫育人對孩子建立健康的情感非常重要。如果經(jīng)常面對不同的撫養(yǎng)人堂飞,不利于孩子依賴情感和社會交往情感的培養(yǎng)灌旧。也容易導致價值觀眾認同和行為認同的混亂绑咱。
很多犯罪行為的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教育的問題,甚至有些表面上看上去貌似無因的犯罪行為枢泰。比如,2007的美國校園槍擊案描融,由一個叫趙承熙的韓裔干的,8歲時隨父母從韓國移民美國衡蚂,在就讀的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殺32人窿克,導致17人受傷,然后飲彈自盡毛甲。很多人對該案件都很不理解年叮,犯罪人所處的學校同學都很友善,他在美國的生活條件也很好玻募,而且取得了綠卡只损。他曾講道,你們這些人有房子七咧、有車子跃惫。奇怪的是,他自己在美國的家庭也有車有房艾栋。李玫瑾將其歸結為其弱小的時候移民到美國的恐懼辈挂,他到美國很不適應,李玫瑾認為他想回韓國裹粤,但他父母一定說過他們不能回去生活终蒂,比如美國的車子、房子遥诉,以及以后的發(fā)展拇泣。
文中有一名講道集中營幸存者向老師提出:請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具有人性的人,你們的努力絕不可以制造出學識淵博的怪物矮锈,多才多藝的心理變態(tài)霉翔,成績優(yōu)良卻殺人不眨眼。讀苞笨、寫债朵、算只能使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時候才有重要性。
2020年5月17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