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資治通鑒》記史為何從公元前403年啟始奸披?
翻開《資治通鑒》,周紀一即啟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炕横,公元前403年)源内,周威烈王姬午初次分封晉國大夫魏斯、趙籍份殿、韓虔為諸侯國君膜钓。”
由此卿嘲,我腦子第一時間冒出的問題是: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颂斜,其記史為何從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姬午初次分封晉國大夫魏斯、趙籍拾枣、韓虔為諸侯國君”事件啟始沃疮?
對此,新浪“愛問”(作者 金明)回答如下:
一般史書記史梅肤,或肇于某個朝代司蔬,或始于某個帝王,而作為通史的《資治通鑒》則異乎尋常姨蝴,從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始記俊啼。這是為什么呢?
公元前453年左医,韓康子授帕、趙襄子同木、魏桓子聯(lián)手消滅了當時執(zhí)掌晉國的智伯的勢力,掌握了晉國的實權(quán)跛十,但名分上還是“卿”彤路,是周朝的“陪臣”,而不是諸侯芥映。
按時俗洲尊,要成為諸侯國,必須得到周天子的任命屏轰。當時的周天子已形同虛設(shè)了颊郎,于是在公元前403年,三家派代表向周天子討封霎苗,周天子做順水人情姆吭,封趙籍為趙侯,魏斯為魏侯唁盏,韓虔為韓侯内狸。至此,韓厘擂、趙昆淡、魏正式成為三個獨立的諸侯國,晉國隨之消失刽严,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昂灵。
司馬光奉【宋】英宗之旨編撰歷史,旨在“鑒前世之興衰舞萄,考當今之得失”眨补,給封建社會的君主提供可資借鑒的史實。司馬光“通鑒”從公元前403年開始編年記史倒脓,自有他的道理撑螺。抑或是因為此前史料的缺乏,抑或是因為此前的史料雖有崎弃,但司馬光不以之為“信史”甘晤。但更重要的是司馬光認為“天子之職,莫大于禮饲做,禮莫大于分线婚,分莫大于名。何謂禮盆均?紀綱是也酌伊;何謂分?君臣是也缀踪;何謂名居砖,公侯卿大夫是也”。名分是最最重要的驴娃。而“三家 分晉”的事件是“三卿竊君之權(quán)奏候,暴滅其君、剖分其國”唇敞,是“王法所必誅”的蔗草,而“威烈王不但不能誅之,又命為之諸侯疆柔,是崇獎奸名犯分之臣也”咒精。為了“謹名分”,故而記史肇始于公元前 403年的“三家分晉”旷档,以警帝王模叙。
再者,司馬光是為了給封建君主提供借鑒的鞋屈,當然要選擇相似的社會格局中的史實范咨。而隨著“分封土地,建立諸侯”制度的瓦解厂庇,隨著“初稅畝”的出現(xiàn)渠啊,社會性質(zhì)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到“三家分晉”時权旷,中國封建社會的格局已經(jīng)形成替蛉,其與(當時)北宋社會現(xiàn)實比較相似。所以拄氯,他寫“通鑒”就從此記史躲查,以為封建帝王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