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晚飯之后痊项,一家三口去荷園散步。荷園坐落在常州城西新閘鎮(zhèn)酥诽,離家將近3公里鞍泉。有段時間沒來了,剛入園就發(fā)現游客很多肮帐,滿園的綠色咖驮,還有樹立在湖泊中的高高低低的荷花。有的荷花含苞待放训枢,有的已經嬌艷盛開托修,真是美不勝收。走在園中恒界,微風拂過睦刃,荷花和荷葉的香氣撲面而來。
走在浮橋之上十酣,晃晃悠悠涩拙,就像乘著小船在水中央。
荷園里有上百種荷花耸采,除了荷花和睡蓮兴泥,還有香蒲、蘆葦以及其它很多種說不出名的花花草草洋幻。遠處的樹林和近處的水面交相輝映郁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梦ǎ” “接天蓮葉無窮碧竭沫,映日荷花別樣紅∑锔荩”“江南可采蓮蜕提,蓮葉何田田“卸耍”……描寫荷花的古詩詞很多谎势,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宋代楊萬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杨名。小荷才露尖尖角脏榆,早有蜻蜓立上頭。這是小學三年級時語文老師教的台谍,時隔二十年须喂,這首古詩卻并沒有隨著時間被遺忘。我清晰地記得在一堂校公開課上趁蕊,語文老師為這首《小池》譜了曲坞生,她彈著鋼琴教我們把這首古詩唱了出來,旋律優(yōu)美掷伙,當時很受感染是己,而這個旋律一直留在我的記憶當中,成了美好童年的一部分任柜。
兒子Andrew好奇地四處觀望卒废,看到有的小朋友用手中的玩具水槍從湖里吸進一槍的湖水噴灑在圓圓的荷葉上,忍不住伸過頭盯著看乘盼。水珠在荷葉上滾動升熊,晶瑩剔透,我也是第一次如此細致地觀察到“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場景绸栅。我問先生,為什么水灑在荷葉上页屠,荷葉不會被浸濕呢粹胯?古詩有云“出淤泥而不染”是什么道理?先生說因為荷葉的“材質”很特殊辰企。我想风纠,如果以后Andrew也問我同樣的問題,我得解釋得更詳細一些牢贸,所以回家后上網查閱了相關資料竹观。
“植物之家”網站上面是這樣解釋的:荷葉葉面上存在著非常復雜的多重納米和微米級的超微結構。在超高分辨率顯微鏡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荷葉表面上有許多微小的乳突臭增,就像一個挨一個隆起的“小山包”懂酱,這種乳突狀結構的存在使得在“山包”間的凹陷部分充滿著空氣,這樣就在緊貼葉面的表面形成了一層極薄的空氣層誊抛。這就使得在尺寸大于這種結構的灰塵列牺、雨水等降落在葉面后,隔著一層極薄的空氣拗窃,只能與葉面上的“山包”突起點接觸到瞎领。雨點在自身的表面張力作用下形成球狀,水球在滾動中吸附灰塵随夸,并滾出葉面九默,這就是“荷葉效應”能自潔葉面的奧秘所在。
難怪破水而出的荷葉上宾毒,不但淤泥荤西、灰塵不沾,就連水滴也很難在上面安安穩(wěn)穩(wěn)地呆上一會兒呢伍俘。市面上的一些乳膠漆涂料邪锌、防水材料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又get到一個小知識癌瘾,多多觀察觅丰,生活處處皆學問啊妨退!
父子倆相視而笑的背影真的很美好妇萄,期待下一次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