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望众?佛教與大自然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佛誕生于無憂樹下伞辛,證道于菩提樹下烂翰,初轉(zhuǎn)法*輪于鹿野苑中,沿著恒河流域弘法利生蚤氏,最后涅槃于娑羅雙樹下甘耿;原始佛教的修行者常常選擇在水邊林下參禪悟道;中國古代的許多高僧大德往往隱居在深山老林的阿蘭若處潛修密行瞧捌,待龍?zhí)焱瞥隹美铮綉蓝壬?wù)社會姐呐。
為什么佛教修行之人偏愛親近大自然殿怜?因為大自然能幫助修道者達到身心的寧靜,易于涵養(yǎng)慈悲和智慧的種子曙砂;因為宇宙萬物有著相互依存头谜、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本性,一即一切鸠澈,一切即一柱告,大自然中的一片樹葉、一只蝴蝶笑陈、一滴露珠和一道陽光际度,都在顯露著因緣因果和實相。
大自然的妙用涵妥,不是佛弟子的專利乖菱。無獨有偶,一位美國猶他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史特雷耶教授曾提出“三日效應”的體驗概念蓬网。他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窒所,當我們身處在大自然中的時間夠長(三天為1個階段),就好像我們的“心智擋風玻璃”被洗干凈了一樣帆锋,感官都經(jīng)過重新校準——可以聞到吵取、聽到以前沒有感受到的東西。許多參與體驗的人表示:“我更融入大自然了锯厢。如果能有二皮官、三天可以體驗這種活在當下的感覺脯倒,質(zhì)性思考(指研究者在對自身參與保持反思之下對特定情境進行系統(tǒng)地意義探究的思維模式,這是現(xiàn)代社會科學領(lǐng)域的質(zhì)性研究)似乎就會有所變化臣疑】”史特雷耶教授表示,人們?nèi)羰欠怕_步讯沈,停止瑣碎的工作,看看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婿奔,不僅能恢復元氣缺狠,也能增進腦力。
親近大自然萍摊,人人欣欣向往挤茄,卻未必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到真正的身心放松和精神的滋養(yǎng)。在青山綠水中冰木,眼前是翠竹黃花穷劈,耳邊是蟲鳴鳥叫,腳下是瑩瑩綠草踊沸,心中想著的卻是過去的事情歇终,抑或是未來的計劃,總之逼龟,身心不在一處评凝,身在福中不知福。
為何腺律?缺乏正念奕短!沒有活在當下!
“正念”匀钧,不是口號翎碑,也不是佛系的“口頭禪”,而是活生生的覺知之斯、真切的體驗日杈;“正念”,不是學問吊圾,不用研究达椰,而是被我們遺忘已久的本能,需要的只是挖掘项乒,重復的挖掘啰劲,使之成為我們的習慣。
培養(yǎng)正念的最佳途徑是佛教禪修檀何。對于禪修者而言蝇裤,正念既是方法廷支,也是目的;既是因栓辜,也是果恋拍。
有人說,禪修是一種生活方式藕甩。這在著名的佛教經(jīng)典《金剛經(jīng)》中就有充分的體現(xiàn)施敢。經(jīng)文開頭就描述了佛陀在講法之前的生活細節(jié):“爾時,世尊食時狭莱,著衣持缽僵娃,入舍衛(wèi)大城乞食。于其城中腋妙,次第乞已默怨,還至本處。飯食訖骤素,收衣缽匙睹,洗足已,敷座而坐济竹『勖剩” 天臺宗二祖慧思大師在所著的《大乘止觀法門》中也強調(diào)禪修生活化——歷事止觀,指出如何依托當下的日常生活情境禪修规辱。
然而谆棺,想要在生活中禪修,保持正念罕袋,并不容易改淑,更別說是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禪修訓練的人了。我們的心始終都被家人浴讯、朋友朵夏、工作、生活榆纽、電視仰猖、手機等人事物抓取著,偶爾脫離他們奈籽,就感到空虛饥侵、寂寞,甚至恐慌衣屏。因為生活環(huán)境對我們的影響很大躏升,因為我們?nèi)狈τ行У囊龑Ш陀柧殹?/p>
如果在一個遠離都市、純樸自然的環(huán)境中狼忱,跟隨有禪修經(jīng)驗的比丘膨疏,綿密訓練三日一睁,你將感受到正念的能量,開啟全新的人生體驗佃却!
清福寺2018春季禪三
禪修時間:5月2日者吁、3日、4日
禪修地點: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牙城鎮(zhèn)后山村大崗山清福寺
禪修導師:庚勤法師
禪修內(nèi)容:早課饲帅、晚課复凳、采茶、制茶灶泵、止觀禪修染坯、交流分享
日程安排:5月1日報到,5月2日至4日禪修丘逸,5月5日返程
報名方式:18206052007 ?楊居士(微信號:HSS-HFB)
P.S.師父說山里條件差、地方小掀宋,只帶10位真正想禪修的人:)
另深纲,有傳染病、精神病劲妙、違法違紀及不良嗜好者謝絕參加湃鹊;禪修者須具備佛教信仰和一定的佛學基礎(chǔ)。
攝影: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