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記得1988 年,我還在上小學三年級,那是我人生中一段難以忘懷的經(jīng)歷忽妒。
? ? ? 當時是清明節(jié),村里有一位老爺爺帶著他的妻子和子女從臺灣回來探親姊舵。短短幾日相聚,很快就到了他要回臺灣的日子寓落。他對家鄉(xiāng)充滿了眷戀與不舍括丁,一心想帶些故鄉(xiāng)的東西回去留念,卻又不知如何抉擇伶选。
? ? ? 班主任蔣老師得知后史飞,和我們一起商量決定為他送行,還精心為臺灣爺爺準備了一個裝滿家鄉(xiāng)故土的盒子仰税,讓他帶回臺灣留作紀念构资。當全校師生為他送行的那一刻,他熱淚盈眶陨簇,顫抖著雙手接受了我們的禮物吐绵。他三步一回頭,五步一轉(zhuǎn)身河绽,那不舍離開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己单。
? ? ? ? 這件事觸動了蔣老師,他讓我們以此寫一篇作文耙饰。我用心寫下了《爺爺開心地笑了》纹笼。老師覺得我這一篇寫得很好,他表揚了我苟跪,并把它當作范文在班上朗讀給全班同學聽廷痘。接下來蔓涧,蔣老師多次指導我修改,我修改了很多次笋额,老師覺得很滿意元暴。他覺得這篇文章的這個主題很符合當時時代的特征,應該拿去投稿鳞陨,沒想到這篇文章后來發(fā)表在了當時的《兒童創(chuàng)造》上昨寞。同學們向我投來了羨慕的目光瞻惋,村里的人見到我都對我贊嘆不已厦滤。我發(fā)表文章的事,轟動了十里八鄉(xiāng)歼狼。后來有很多小讀者還給我寫了信掏导,除了夸我文章寫得好,還羨慕我們有這么一位愛國老爺爺羽峰。他們都盼望著老爺爺多回故鄉(xiāng)看看趟咆,期待著下次也能過來為老爺爺送行。
? ? ? 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把這篇文章寄給了遠在臺灣的爺爺梅屉,不久便收到了他的感謝信值纱,還有他送給我們的好多特別的糖餅。這些糖餅都是我們第一次見到的坯汤。甭提那時我們有多高興虐唠。分發(fā)糖餅時,老師給我的最多惰聂,那時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疆偿。后來,蔣老師還給了我15 元的稿費搓幌,說是報社給我的杆故。我心里面樂開了花,想不到發(fā)表文章還有收入溉愁,這是我做夢都想不到的事处铛。更讓我驚喜和意想不到的是:其中有一個小讀者給我寫信后,我們一直保持著書信往來拐揭,后來她成了我的愛人撤蟆。這篇文章成了我們牽線搭橋之“人⊥抖樱”
? ? ? 這第一次的稿費收入枫疆,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它給了我莫大的鼓勵敷鸦,讓我在寫作的道路上充滿了信心和動力息楔,也成為了我一生中最珍貴寝贡、最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