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工作原因勉痴,需要看些和海外留學的資料,在百度上一搜慎宾,便是各種留學機構的廣告(我沒有黑百度的意思丐吓,呵呵),或者是海外名校的百度百科(連官網都很難找到)趟据,而新聞類的內容也大多是海外留學的某富二代做了何種出格的事券犁,評論區(qū)也充斥著出奇一致的聲討:留學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家里有錢嗎汹碱?
我是個留學生粘衬,所以我看到這些評論很不愉快。從何時開始咳促,留學或者留學生稚新,與“有錢了不起啊”“自以為是”“自己不好好呆國內非要去國外怪得著誰”這樣的相關的字眼緊緊地綁定在一起?明明跪腹,新聞里的只是個別案例褂删,而這些個別案例卻大大地給每年幾十上千萬的留學生人群打下了標簽。
直到前些天在亞馬遜買書時看到了這本書冲茸⊥头В《新留學青年》是一個90后北大畢業(yè)生撰寫的紀實類...嗯,隨筆轴术。文筆自然难衰,像極了我愛讀的龍應臺。
?
作者采訪了幾百名留學美國的學生膳音,他們大多都是那幾十上百萬留學生中較為普通平凡的存在:家境還不錯召衔,起碼能支撐他們去美國讀書;不怎么出格祭陷,不論是負面的出格還是正面的出格苍凛。里面談到了他們?yōu)槭裁闯鰢诿绹钣龅降姆N種事跡兵志,在海外生活的過程中發(fā)生的各種變化等等等等醇蝴,那些真實的故事,讓我感同身受想罕。所以看完全書之后悠栓,最大的感受便是:精確、真實按价。
比如在“他們的憂愁不是憂愁”里惭适,受訪人提到了自己剛去美國時太過孤獨,便開始有抑郁傾向楼镐,然后暴飲暴食癞志,一頓可以吃下一只雞,簡直覺得這是在寫我自己框产。
回想起自己在荷蘭讀書的時候凄杯,也曾因為太過孤獨而暴飲暴食错洁,一頓吃下四個比薩餅二十幾個炸雞翅,明明已經吃不下戒突,卻不知為何停止不了往嘴里塞東西的動作屯碴,吃到最后,躺在床上渾身盜汗膊存,心跳加速导而,然后在荷蘭長達18個小時的黑夜中失眠、失眠隔崎、失眠嗡载。
后來,文中的受訪人開始養(yǎng)貓仍稀,然后慢慢開始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去適應或者說是面對那種孤獨,像極了后來的我自己埂息。
我不知道那段孤獨對文中的受訪者而言帶來了什么技潘,但對我來說,那段綿綿無期的孤獨讓我到現(xiàn)在為止千康,都覺得后來的所有事情都沒有辦法挑戰(zhàn)到我的極限享幽,似乎沒有什么事情,能夠比那段孤獨更糟糕了拾弃。
種種種種值桩,文中的故事無一不激發(fā)了我的共鳴,激發(fā)了我這種最為普通的留學生的共鳴豪椿。沒有耶魯哈佛那種所謂成功光環(huán)的加持奔坟,也沒有所謂“富二代”留學生的極端故事,只是簡簡單單的搭盾,一個普通留學生的成長與經歷咳秉。這其中,或許沒有容閎的家國情懷鸯隅,沒有老一輩90年代“出國熱”時的艱難辛酸澜建,而是,我們自己蝌以。
作者在每一篇采訪結束后炕舵,都會做一些小小的總結,這些總結算得上是非常精華的地方跟畅,帶著北大人自帶的批判性思維咽筋,對每一個洞察都賦予了自己的理解,而這些理解碍彭,對我受益良多晤硕。
比如在他提到所謂“自我意識”的覺醒悼潭,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會在國外的“個人主義”氛圍與快節(jié)奏的生活下會更有機會/意識去重新加深對自己的認識,自己想要什么舞箍、喜歡什么舰褪、想做什么,基于這些認識疏橄,留學生們會更樂于追求自己的追求占拍,而不是別人的追求。也基于“自我意識”的覺醒捎迫,才能更能體恤他人的付出與真心晃酒,從而去尊重他人。
在某章節(jié)中窄绒,受訪人聊到自己一位已經拿到荷蘭永居的好友的抱怨贝次,比如到底要在荷蘭工作還是回國工作,是否要結婚等等彰导,受訪人表達出了一種不屑:明明日子過的那么好了蛔翅,還抱怨,你這是在炫耀吧位谋?而受訪人自己山析,對于我們來說,也有著令人艷羨的生活掏父,但她也依然覺得上天對她不公并不斷抱怨著笋轨。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到了一句:“貪得無厭的年輕人”赊淑。
好一句“貪得無厭的年輕人”爵政,仔細想想我似乎也是如此,成長過程中陶缺,我有思想開明的父母茂卦,所以我在做什么事的時候都不太會遇到阻力,而父母創(chuàng)造的經濟條件组哩、社會條件等龙,支持著我前往荷蘭留學......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把這些本應付出努力來取得的回報伶贰,視為“得來全不費功夫”的一種天經地義蛛砰。如今想來,很難想象如果沒有父母的支持黍衙,我又如何能得到我現(xiàn)在得到的一切泥畅。
我把所有自己得到的東西都當作理所當然且永不知足,然后把遇到的種種挫折都當作上天對自己的不公琅翻,但殊不知位仁,我所經歷的生活柑贞,即使再不濟,或許在別人眼里已經是非常不錯了聂抢。
彼時钧嘶,我才漸漸羞愧地意識到,我大概也屬于錢理群先生筆下的那一類“年輕人”——在《漫說大學之大》中琳疏,他這樣寫道:
“現(xiàn)在年輕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貪得無厭有决,什么都想得全,恨不得什么都是第一流的空盼,稍有一點不滿就牢騷滿腹书幕。”
還真是揽趾,一針見血呢台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