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后會無期》里,王珞丹凄美地說了一句話:知道了那么多道理擎场,還是沒能過好一生。
讓我們認真的談一談:為什么你知道了這么多道理几莽,卻感覺跨越不了原有的階層迅办,擁有更好的一生?
我知道這樣一個你
看到精辟的語句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感覺
看完勵志的故事有一種志沖云宵的感覺
聽完大牛講座章蚣,忽然覺得頓悟人生的感覺
我敢說某些句子站欺,段落你至今都能背下來,某些道理你可以滔滔不絕的講給你的小伙伴聽究驴,但對于你自己而言
同學讓你一起打游戲镊绪,你想就玩2把;朋友叫你去擼串洒忧,你想難得一次蝴韭;電視劇又更新了,你想只有一集而已熙侍。
現實是榄鉴,不出意外,你知道再多道理蛉抓,你都跳不出你原有的生活庆尘。
讓我們從阿瑟·布洛赫的墨菲定律說起
《墨菲定律》:女人的智慧和美貌的乘積等于一個常數。
擁有美貌的女性巷送,往往承受更多的恩寵驶忌,生活的更加安逸,思考與學習少(如果我們把智慧狹義的理解為學習和思考)笑跛。
墨菲定律并不是真理付魔,是一種基于現實概率的觀察性的結論,并且這種結論具有普遍性飞蹂。
大家起點不同几苍,但終點卻如此一致。這對于女性群體而言是一個悲劇性的結論陈哑,但對于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妻坝,卻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消息
墨菲定律揭示的是這樣一個正向反饋的過程:
如果你的天賦特別好伸眶,而你的智慧又在增長。此時反饋系統(tǒng)的給你反饋“笨一點也挺好”刽宪,于是你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tài)厘贼。
(負反饋:負反饋使輸出起到與輸入相反的作用,使系統(tǒng)輸出與系統(tǒng)目標的誤差減小圣拄,系統(tǒng)趨于穩(wěn)定涂臣。)
當然現實過程更加復雜,在上述例子中售担,我們看到的反饋過程就是赁遗,一個人的貌美構成了其應對外部的武器,就是他不用不斷的反思和進取也可以獲得相對舒適的生活族铆,在這里反饋系統(tǒng)給與的反饋就是:不思考岩四,不作為。
生活中我們也常見到的是哥攘,同一個班剖煌,出生不好的人往往更加努力,家庭稍微富裕的孩子則表現的比較無所謂逝淹,同樣適用于這個道理耕姊。
定律不僅僅對女性有效,對男性同樣適用:
一個人先天的資源與后天的智慧的乘積等于一個常數栅葡。
拓展:
如果我們加入時間這個變量茉兰,用這個常數乘以時間。并對一個時間段進行積分欣簇,那這段積分就是我們在某一階段獲得的成就规脸。
如圖,在這里我暫且將常數認為是能力熊咽,這條紅色虛線就是這個常數的值莫鸭,黑色線條代表的是智慧圍繞常數上下波動的過程
方向錯了,越努力越痛苦
市面上絕大多數“老師”都希望通過灌輸各種智慧讓人一個成長:
智慧有哲理横殴、有生活的技巧被因、有專業(yè)的技能·····
大多數人也都在認為是自己的知識還不夠多,知道的道理還不夠多衫仑,才導致自己無法提升梨与,無數次的向上掙扎之后,是無數次失敗的痛苦疊加惑畴,以此反復蛋欣,讓人倍感失望航徙。
算法是沒有感情的如贷,等式兩邊是相等的陷虎,常數沒有變,單純試圖改變智慧是沒有用的杠袱。無論你嘗試如何去改變智慧尚猿,常數都會以各種負反饋的形式讓這個公示成立。
常數到底是什么
常數=自我的真實預期
或許在一篇非常有趣且富有哲理的演講之后楣富,你會對自己有更好的預期凿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預期幾乎必然會消失纹蝴,因為你的生活的環(huán)境沒有變化庄萎,你接受的信息沒有變化,你的父母塘安、親戚糠涛、朋友、同事沒有變化兼犯。
你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的接受他們的預期忍捡,受這種預期間接或者直接的影響,你的預期逐步回歸到你這個層級的平均值切黔。
下圖簡單的描述一下這個過程:
預期是怎樣形成的呢砸脊?
預期是每個人認知客觀世界并理性推倒的結果
如果我要問你成為什么樣的人,我想你會有一個令人滿意的回答纬霞,這和面試官問你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是一樣的凌埂。但實際上99%你心中并沒這種明確的預期,或者說這種預期在生理上并沒有達到一個讓你真實相信的高度诗芜。
對你而言侨舆,這種預期的回答更像是一種問題和回答的條件反射,在大腦中是一條記憶信息而非一種基礎的邏輯绢陌。
實際上挨下,真實預期往往不由人一時的主觀意識所控制,而是大腦深處基于真實世界理性判斷的結論脐湾,是潛意識層面的復雜活動臭笆。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揚言要去死,在那一刻我相信秤掌,他的大腦并沒這種真實的預期愁铺。任何一個人在面臨死亡的時候都有根本性的恐懼,這種恐懼來源于生物進化的底層使命:生存闻鉴!
無數囂張跋扈茵乱、揚言天不怕地不怕的死刑犯在執(zhí)行死刑的前一夜,都會徹夜失眠孟岛、大小便失禁等嚴重生理問題瓶竭,并且這種生理問題主觀上幾乎是不可控得督勺,因為大腦感受到了那種真實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