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997年喬布斯重返蘋果之后,蘋果在核心技術上全面采用了拿來主義的策略,也就是說蘋果產品上的很多東西核是別家的,或者是收購的鹦倚,然后再在外面加一個殼屋匕。比如,iOS操作系統(tǒng)和Safari瀏覽器都是在別人的核心上加了一個蘋果自己的殼怜跑。 這是喬布斯對過去的自己的“反叛”,在我看來,這就是拿來主義硝烂。
? ? ? 就他的技術和產品思路來看,拿來主義就是不再重復發(fā)明輪子别威。相比之下,微軟做東西很累、很辛苦凳枝。 比如,視窗操作系統(tǒng)是微軟自己從底層做起的,再加上自己的應用軟件,要考慮跟老版本保持兼容,還要考慮支持世界上各種硬件驅動抄沮。喬布斯之前跟微軟斗得厲害,但重返蘋果后,蘋果放棄了之前啥都自己做的路線.,而是采用拿來主義的策略,比如iPhone上的不少模塊就是現成拿來的,還有多點觸摸屏技術。有一次,我跟一家運營商講: 你看人家蘋果既沒有試圖去占領技術制高點岖瑰, 也沒有非要理建一套通信標準, 而是把用戶體驗驗做到極致, 一樣在手機市場上搞了個天翻地覆,打敗天下無敵手,甚至整合出iTunes, 應用商店來叛买。這種對既有技術的整合難道不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嗎?
? ? ? 過去,不少人有一個觀點,認為從底層做出來的原創(chuàng)才叫創(chuàng)新, 覺得做出核心來很重要,? 在核心上做什么反而不重要蹋订。但是,他們不明白,在某種程度上,? 殼比核還重要率挣。 用戶體驗好不好,都體現在殼上,? 都反映在你在核心上做了什么。 蘋果從2001年開始推iPod,? 這種滿大街都是的MP3播放器并沒有什么核心技術,? 但是蘋果持續(xù)多年在殼上下功夫,追求極致,? 創(chuàng)造出一流的用戶體驗露戒。 這是決定iPod暢銷不衰的基礎,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蘋果進一步改變數碼工業(yè)的條件难礼。
喬布斯的拿來主義值得我們反思。 拿來主義告訴我們,? 并不是什么都自己做才叫高科技玫锋。 過去,? 很多技術公司從自己出發(fā), 千辛萬苦做出一個東西來,? 覺得用戶看不明白,沒有熱烈歡迎,? 就要去教育市場,? 教育消費者,? 高調宣傳其中的核心技術蛾茉。相反,蘋果沒宣傳哪些技術是自己十年磨一劍磨出來的,? 但是用戶只要一用就覺得好,? 就上癮。所以,? 我覺得技術不管是不是自己原創(chuàng)的,只要能給用戶帶來比別人好的撩鹿、一流的體驗, 那么就是在創(chuàng)新, 這種創(chuàng)新與做出核心技術同樣重要谦炬。
? ? ? 其實,喬布斯也吃過技術的虧。他離開蘋果后,? 創(chuàng)辦了NeXT公司,也是比較偏重以技術為主導驅動市場,? 結果市場并不買賬。本質上說,? 喬布斯并不是搞技術出身的,蘋果公司的另外一個創(chuàng)始人沃茲是真正的技術出身键思。但正是因為喬布斯不是搞技術的础爬,所以在他眼里技術不是產品的根本。相反,很多技術出身的人過于述信技術吼鳞,變成了為了技術而技術看蚜。技術術本來是手段,結果成了目的。為了技術加技術,其結果就是忽略了消費者赔桌。所以,我也經常告誡技術人員,包括我自己,做好產品服務消費者才是根本,用誰的技術供炎、用什么技術都是手段而已。
所以,喬布斯重返蘋果,應該是帶著對時代的一種新認識,也是他離開蘋果之后不斷反思的結果疾党。 如果他早5年重返蘋果, 他的拿來主義很難成功,在當時不太可能成為主流音诫。 今天蘋果產品表現出來的那種流暢的感覺,當時的軟硬件即使能支持,也非常昂貴。 但摩爾定律發(fā)展到今天,軟硬件件的條件具備了,用戶體驗時代來臨了,于是喬布斯趁勢而起,一發(fā)而不可收雪位。
——摘錄《我的互聯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