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寧自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建縣驾锰,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卸留。縣名為隋煬帝欽定椭豫,取休陽耻瑟、海寧各一字,今“吉慶平寧”之意赏酥。作為古徽州的“狀元之鄉(xiāng)”喳整,自古以來,休寧出現(xiàn)了共19位文武狀元今缚。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何荚,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囱淋。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餐塘,遷江東安撫留守妥衣。理宗淳佑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税手。次年罷相蜂筹,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芦倒,封慶國公艺挪,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兵扬,罷相麻裳,謫建昌軍,徙潮州器钟、循州津坑。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傲霸,但詞風(fēng)卻更近于辛棄疾疆瑰。其詞多抒發(fā)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diào)沉郁狞谱,感慨特深乃摹。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跟衅。
程若川,南宋休寧汊口人伶跷。字號壳炎、生卒年不詳迄薄。武狀元。歷任監(jiān)丞、滁州太守等職既棺。曾奉詔出使金國完沪∠钒眨《休寧縣志》與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代武狀元》均有傳烁兰。
任亨泰鄙才,生卒年不詳,明初大臣促绵。字古雍攒庵,明休寧古樓村人嘴纺,寄籍湖廣襄陽(今湖北襄陽),為襄樊明代唯一的一名狀元浓冒,也是中國首位以圣旨建狀元坊表彰的狀元栽渴。洪武二十一年進士第一,官至禮部尚書裆蒸,訂定旌表孝行事例熔萧,曾出使安南。太祖重其學(xué)行僚祷,常每呼“襄陽任”。著有《使交集》等贮缕。
沈坤(1507年-1560年)定嗓,字柏生蜕琴,號十洲,明休寧縣城西門鳳湖街 宵溅,祖輩均為軍籍凌简,父親沈煒經(jīng)商。嘉靖十年(1531年)恃逻,中舉人雏搂,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進士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嘉靖年間寇损,任翰林院修撰凸郑。嘉靖三十三年五月,升為右春坊右諭德矛市,改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芙沥。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母喪家居時,適倭寇犯淮浊吏,沈坤招練鄉(xiāng)勇兩千人而昨,抗倭有功,民間稱“武狀元”卿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配紫,淮安太守范槚和給事中胡應(yīng)嘉誣陷他“私自團練鄉(xiāng)勇,圖謀背叛朝廷”午阵,嘉靖帝將沈坤逮捕下獄躺孝,死于獄中享扔。吳承恩曾為沈坤的父母撰寫墓志銘。
黃賡,字仲敘于个,明休寧縣龍灣人氛魁。生卒年不詳。明崇禎十六年(1643)武科狀元厅篓。生來肩寬背闊秀存,力大無窮。精通武藝羽氮,特別善使鐵鞭或链,人稱鐵鞭王。清兵入關(guān)后档押,曾隨抗清義士金聲抗擊清兵澳盐。后出家為僧。
戴有祺(令宿?—1711)叼耙,字丙章,號瓏巖粒没,清休寧縣瑤溪人筛婉,寄籍江蘇金山衛(wèi)(今上海市金山縣)「锫Γ康熙三十年(1691)狀元倾贰。授翰林院修撰。不久拦惋,家居守喪匆浙,不復(fù)出仕。著有(慵齋文集)厕妖、《尋樂齋詩集》首尼。《乾隆江南通志》言秸、《中國歷代名人大辭典》等有傳软能。
汪繹(1671—1706),字玉輪砂代,號東山蹋订,清休寧縣城西門人,寄籍江蘇常熟刻伊÷督洌康熙三十六年(1697)會試得中貢士,因回家奔父喪而未能參加殿試捶箱;三年之后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恩準補考殿試高中狀元智什。授翰林院修撰。后辭官歸里讼呢,卒于揚州撩鹿。但作閑人何必隱,不耽佳句易成詩悦屏。
汪應(yīng)銓看蚜,字度齡,又字杜林赔桌,號默林供炎。清休寧縣默林人,寄籍江蘇常熟疾党∫艚耄康熙五十七年(1718)狀元。由翰林院修撰官至五品左春坊贊善雪位。擅長書法竭钝,曾主編《湖廣通志》和《江南通志》,著有《閑綠齋文稿》和《容安齋詩集》雹洗。
金德瑛(1701—1762)庇茫,小名貴兆,安汝白螃成,號慕齋旦签、檜門查坪。清休寧甌山人,寄籍浙江仁和(今杭州)顷霹。乾隆元年(1736)狀元咪惠。授翰林院修撰。歷任右庶子淋淀、太常寺卿遥昧、內(nèi)產(chǎn)品學(xué)士、禮部侍郎朵纷,官至一品左都御史炭臭。主要建樹在督辦學(xué)政,選拔袍辞、培養(yǎng)人才方面鞋仍。生性好古,善于鑒別古代金石字畫搅吁。著有《檜門詩存》威创。《清史稿》有傳谎懦。
畢沅(1730—1797)享甸,字湘蘅截碴,號秋帆,清休寧閔口下畢村人蛉威,寄籍江蘇鎮(zhèn)洋縣(今太倉縣)日丹。乾隆二十五年(1760)狀元。歷任內(nèi)閣中書瓷翻、翰林院修撰聚凹、侍讀、左庶子齐帚、陜西巡撫等職妒牙,官至湖廣總督。位居地方軍政要職二三十年对妄,在救災(zāi)撫恤湘今、穩(wěn)定邊關(guān)等方面有一定功績。
黃軒,字日駕旗们、小華蚓哩,號蔚塍。生卒年不詳上渴。清休寧人縣古林村人岸梨。乾隆三十六年(1771)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稠氮,掌修國史曹阔。又奉召入值上書房。后在四川督辦軍糧病卒隔披,追加三品按察使官銜赃份。
吳錫齡(抓韩?—1776),字純甫鬓长,清休寧大斐人园蝠。乾隆四十年(1775)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痢士,掌修國史。
戴衢亨(1755—1811)少态,字荷之城侧,號蓮士,清休寧隆阜人彼妻,寄籍江西大庚(今大余縣)嫌佑。乾隆四十三年(1778)狀元。歷任侍讀學(xué)士侨歉、軍機大臣屋摇、體仁閣大學(xué)士等職。贈太子太師幽邓,謚文端炮温。著有《震無咎齋詩稿》∏6妫《清史稿》有傳柒啤。
汪如洋(1755—1794),字潤民祖很,號云壑笛丙,清休寧縣城西門人,寄籍浙江秀水(今嘉興)假颇。乾隆四十五年(1780)狀元胚鸯。授翰林院修撰,后入值上書房笨鸡、任山東鄉(xiāng)試主考官姜钳。官至云南學(xué)政。著有《葆中書屋詩集》形耗。
王以銜(1761—1823)犁嗅,字署冰,號勿庵晤碘,清休寧合陽(今屬屯溪區(qū))人褂微,寄籍浙江歸安(今浙江湖洲市)。乾隆六十年(1759)狀元园爷。授翰林院修撰宠蚂。官至二品禮部右侍郎。曾三次參與順天鄉(xiāng)試組織工作腮介,一典江西省試肥矢,一督江蘇學(xué)政,以文章取士,深得學(xué)子敬愛和嘉慶皇帝器重甘改÷枚《清碑傳合集》有傳。
吳信中庆冕,字閱甫康吵,號藹人。生卒年不詳访递。清休寧縣長豐人晦嵌,寄籍江蘇吳縣。嘉慶十三年(1808)狀元拷姿。授職翰林院修撰惭载,歷任河南、廣東响巢、湖北三省鄉(xiāng)試主考官描滔,累官四品侍讀學(xué)士。道光年間請長假回鄉(xiāng)侍奉父母而終踪古。著有《玉樹樓稿》含长。
戴蘭芬(1781—1833),字畹香蜈出,號湘圃。清休寧城北人涛酗,寄籍安徽天長铡原。道光二年(1822)狀元。由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讀學(xué)士商叹。曾任福建鄉(xiāng)試正考官燕刻、陜甘學(xué)政等職。著有《望湖軒詩賦》剖笙。
汪鳴相(1794—1840)过蹂,字佩珩十绑,號朗渠,清休寧松蘿山東麓汪村人酷勺,寄籍江西彭澤縣黃花阪新屋汪村(今彭澤縣黃嶺縣繁榮村)本橙。道光十三年(1833)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脆诉、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甚亭、廣西鄉(xiāng)試正考官等職。著有《云帆霜鐸聯(lián)吟草》击胜,編有《新安汪氏宗祠通譜》亏狰。
黃思永(1842—1914)信不,字慎之,號亦瓢亡呵。清休寧五城人抽活,寄籍江蘇江寧(南京)。光緒六年(1880)狀元锰什。幼喪雙親下硕,歷經(jīng)磨難,曾教過書汁胆、當(dāng)過太平軍梭姓。由翰林院修撰官至四品侍讀學(xué)士。后棄官經(jīng)商嫩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