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生命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浪費宰啦,你需要判斷的僅僅在于首量,這次浪費是否是美好的红柱。| 摘自 吳曉波 《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在書店里看到吳曉波先生的這本新書迎变,不自覺地被書名所吸引磕蒲,于是決定把它買下來留潦,即便我知道里面的很多篇文章來自于他的自媒體《吳曉波頻道》,而且之前也有所關注辣往。
-1-
翻看這本書愤兵,難免會聯(lián)想到自己從出生到現(xiàn)在的時光,并心生疑慮:時光到底是怎么流逝的排吴?自己的時間都花費在了什么事情上秆乳?答案可能只有自己知曉,也可能連自己也不清楚钻哩。
現(xiàn)在的生活包含了對過去的回憶屹堰,又包含了對未來的期待,以至于很多人無法真正地區(qū)分自己更多地活在現(xiàn)實中還是幻想中街氢,更或許是活在別人(或社會)對你的設定中扯键。
通過吳曉波先生在這本書里記錄的人和事,至少提醒了我們一點珊肃,既然我們的生命會被我們一點一滴地浪費掉荣刑,我們所做的事情可能化為一片虛無馅笙,那我們?yōu)楹尾惶暨x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走一條自己喜歡的路厉亏。
-2-
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了“理所當然”這個詞董习。我們的生活承載了太多的“理所當然”——到了上學的年紀,我們“理所當然”的得去上學爱只;畢業(yè)后皿淋,我們“理所當然”的得去工作;到了適婚年齡恬试,我們“理所當然”的得結婚生子......另一方面窝趣,我們也給自己定義了許許多多的“理所當然”——我對別人好,別人“理所當然”的得回報我训柴;我做對了事情哑舒,別人“理所當然”的得表揚我......
當我們抱著這樣的信念生活時,發(fā)生了本來應該怎么樣但事情卻未曾以預期的方式發(fā)生時幻馁,對我們抱有期待的他人或者對他人抱有期待的我們便會痛苦不堪散址。
由此看來,“理所當然”雖然在多數(shù)情況下為我們提供了解答問題的便捷方法宣赔,但它并不適用于“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殊狀況预麸。到了那時,我們最好還是拋棄那些“理所當然”的念想儒将,尋求自己的答案吏祸。
這么一想,你還敢說自己的生活都是“理所當然”的嗎钩蚊?至少我不覺得是那樣贡翘,更不希望是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