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喜羊??文/圖
雖然我從沒聽過“香港第一景”是哪里要销,但卻聽聞有“香港第二景”牧抽,那就是位于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的天人合一亭嘉熊,它可能也是香港最有哲學意味的景觀設(shè)計了。
香港是山城扬舒,中文大學得天獨厚阐肤,校園位于沙田馬料水,依山傍海讲坎,坐校巴盤山而上孕惜,在綠樹叢林和書院樓宇間穿行,直至山頂晨炕,始見新亞書院衫画。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瓮栗,新亞書院于1949年由史學家和國學大師錢穆及一群學者創(chuàng)立削罩,以弘揚儒學為己任瞄勾,也是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天人合一亭就設(shè)于書院的山上弥激,緣于紀念錢穆先生及其臨終悟道之文《天人合一論》进陡。
事實上,天人合一亭也并非一般意義上的亭微服,只是豎了一塊很現(xiàn)代的透明的亭頂趾疚,充其量是一個遮頂罷了。旁邊造的是一洼太極型的水池职辨,水池很小很淺盗蟆,卻是水色清透,盈盈滿池舒裤,乍看非常平凡普通,但點睛與神來之筆就藏于此波瀾不興的篤定中觉吭。
站在水池邊腾供,高瞻遠矚,遠眺云端馬鞍山鲜滩,一抹青山如黛伴鳖;近看俯瞰山下的吐露港碼頭,碧海連著灰藍天色徙硅,蒼茫澄空榜聂。此時,視線所及池子里的水嗓蘑,卻神奇地與遠處的海水渾然天成地有縫對接起來须肆,合成了一片真正的水天一色。絕妙之處桩皿,是那接縫卻是條低于水池一級的小走廊豌汇,人若站在廊上,池水猶如“天空之鏡”泄隔,把人影倒映在水中拒贱。霎時,人與影佛嬉、天與水均連成一體逻澳,仿佛天上有人,人在天里暖呕,亦在水中斜做,此情此景,正是應(yīng)了“天人合一”的精髓了吧缰揪?
更有心思的設(shè)計是陨享,在水池旁植有一株巨大的老榕樹葱淳,這樹長得似乎也深諳創(chuàng)建者之意味深長。長長的須根和濃密的葉子恰到好處地伸展下垂到水池之上抛姑,也同樣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赞厕,形成了一個天然的畫框,被該校黃乃正教授稱為“一池清水定硝,二樹半抱”皿桑。在相機鏡頭下,這奇特的設(shè)計構(gòu)成了一幅清幽淡遠的中國水墨畫蔬啡。
位于亭邊有半高的外墻诲侮,刻有錢穆先生的《天人合一論》全文。文章寫于1990年箱蟆,當時錢老先生已經(jīng)96歲高齡沟绪,他把畢生所學所思所悟所得,最終歸結(jié)到“天人合一”四字真言中空猜。文章開篇第一段摘言:“中國人是把天和人合起來看绽慈。中國人認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上,離開人生辈毯,也就無從來講天命坝疼。離開天命,也就無從來講人生谆沃。所以中國古人認為人生與天命最高貴最偉大處钝凶,便在能把他們兩者和合為一。離開了人唁影,又從何處來證明有天耕陷。所以一切人文演進都順從天道來。違背了天命夭咬,即無人文可言啃炸。我以為天人合一觀,是中國古代文化最古老最有貢獻的一種主張卓舵∧嫌茫”
哲學總帶著一種醍醐灌頂?shù)木眩恼伦肿志渚淇此撇⒉浑y懂掏湾,難的恐怕是吾輩窮一生之精力也沒有此等悟性去參透裹虫。那么,如此凝重的哲學命題融击,還是讓它回歸到畫面的明凈筑公,靜看那一片空嵐罩云海,在這水波無邊中尊浪,去慢慢體會其中之韻味吧匣屡。
(藉此文特別感謝美媽同學傾情造型封救、池邊有緣一起合拍的小美女及一對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