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喝茶的時候,主人說到儀式感遵倦。
茶藝是一門儀式感很強的藝術(shù)尽超。茶湯入口,一杯三品而盡梧躺,不過十余秒工夫似谁。前面卻可能會花上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的靜候。那真的是叫靜候掠哥,一旦眾人落座巩踏,相互躬身致意,便不再說話续搀,只看主人慢條斯理地擺弄她的器具塞琼,一忽忽便是好大半天過去了。在日本的抹茶道里禁舷,還要細細地磨彪杉、搗、篩……往往要花去幾個小時牵咙。有的茶會設(shè)有主賓派近,整個期間,主人只同主賓說話洁桌,陪客們連插嘴的資格都沒有渴丸,只能含笑靜聽,等待最后那十余秒的入口另凌。
這些都是儀式曙强,在日本,有兩千多種茶道流派途茫,每個流派都有自己不同的儀式。我們今天看到日本人溪食,還有臺灣人囊卜,他們走出來,就是一個躬身行禮错沃,都和我們平素所見大相徑庭栅组,會給人一種肅然的尊敬感,這種感覺其實就是儀式感枢析。
主人說起她認識的一家人玉掸,媽媽對孩子沒有多余的要求,只有一件事從小養(yǎng)成醒叁,那便是飯前飯后司浪。每當(dāng)媽媽在廚房做好飯菜泊业,叫一聲“開飯啦”,孩子會主動去清點在家的人數(shù)啊易,然后拿筷子吁伺、擺碗、盛飯租谈,再去邀請爺爺入座篮奄,奶奶入座,爸爸媽媽入座割去,自己最后落座窟却,待爺爺先動后,一家人才陸續(xù)開動呻逆。飯后再把所有餐具收起來去清潔夸赫。媽媽沒有讓孩子做很多事,也沒有過多補習(xí)页慷,然而僅僅把這個工作堅持好憔足,日子長了,孩子對家人的尊敬酒繁,對處事的條理便都形成了自己的固定模式滓彰,自然養(yǎng)成一副好性格,學(xué)業(yè)也挺好州袒,不用家人過多操心揭绑。這個媽媽幫孩子樹立的,也就是一種儀式感郎哭。
其實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長大的他匪。點人數(shù),擺筷子夸研、擺碗邦蜜、邀請家人坐下一起吃飯,只是現(xiàn)在都變了亥至。每天晚上悼沈,我們一家五口,幾乎很少有時間同時出現(xiàn)在餐桌上姐扮。外公外婆做好晚飯絮供,再三吆喝,我們手里常常正在各忙各的茶敏,或者那一盤棋沒有下完壤靶,或者正和朋友聊得起勁,又或者游戲正到酣處惊搏,嘴上應(yīng)著贮乳,身子卻不動忧换,外公外婆自己便吃了,余下的人塘揣,聊夠了膏执、棋完了煌贴、game over了,陸陸續(xù)續(xù)去桌上吃飯,更多倒像是流水席吧恃。好多次聽我媽抱怨脸秽,現(xiàn)在每人回家猩谊,一人一個房間揪罕,一人一臺電腦,屋子里輕絲雅靜吆鹤,好不冷清厨疙。那時,我忙著自己的事疑务,卻沒加以回應(yīng)≌雌啵現(xiàn)在想來,缺乏儀式感知允,讓我們的親情疏遠了很多撒蟀。
想起古時候,對長輩要早晚請安温鸽。不知道什么時候保屯,這種儀式也廢除了。倒是現(xiàn)在涤垫,孩子都是小皇帝姑尺,長輩早晚給小孩子噓寒問暖卻成了習(xí)慣。這樣導(dǎo)致的后果蝠猬,就是孩子和家長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切蟋,我甚至聽到很多媽媽很悲傷地說,孩子對她們的冰冷榆芦、猜忌敦姻,比對陌生人還厲害。
今天去參加一個叫做“微笑革命”的公益活動的志愿者會議歧杏,會上我問那些孩子,你們走上街頭迷守,鼓起勇氣同陌生人微笑犬绒,友善地化解人與人之間的淡漠,那么你們在家里兑凿,有多少人記得對自己的爸爸媽媽用這樣的微笑呢凯力?欣慰的是茵瘾,有兩個小朋友說他們會這樣,但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有些慚愧地承認咐鹤,自己在家不會這樣做拗秘。我想,之所以現(xiàn)在出現(xiàn)這樣的普遍“色難”祈惶,也是因為我們越來越缺乏儀式感雕旨,所以對什么事都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所以容易缺乏時間觀念捧请,缺乏責(zé)任感凡涩,所以不珍惜身邊的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疹蛉。因為沒有一種儀式讓他們敦促自己去在規(guī)定的時間活箕、場合,履行規(guī)定的責(zé)任可款,完成規(guī)定的義務(wù)育韩。
昨天喝茶聽主人提到儀式感,回家路上就和女兒聊起這個話題闺鲸,我們一起總結(jié)我家現(xiàn)在還保留了哪些儀式筋讨,算了一下,除了過年吃團年飯翠拣、走親戚版仔,清明祭祖,大年初一上廟里求簽误墓,好像也沒剩下別的什么了蛮粮。哪怕就是這些簡單而傳統(tǒng)的儀式,也并非人人都能傳承谜慌。比如過年串門然想,很多年輕人覺得這是老一輩的事,串門子的基本上都是老人欣范,二三十歲的更愿意出門旅游变泄,宅在家里,或者帶孩子去各種游樂場恼琼,并不愿意跟長輩閑聊妨蛹;還有祭拜的問題,周圍的很多二三十晴竞,甚至四十多的家長蛙卤,都有些忌諱讓他們的孩子去接觸“死”,除非直系親屬,葬禮一般是不去的颤难,哪怕親如爺爺奶奶祖祖神年,都不愿意讓孩子長時間呆在靈堂守孝,“上山”通常在一大清早行嗤,更是極少看見小孩子的身影已日,下葬這些活動就更是決不涉足。即便是清明栅屏、祭日或者春節(jié)期間的祭拜時間飘千,也是首先安排出游、補課既琴、興趣班占婉,掃墓除非確實沒有之前那些安排,加上天公無比作美甫恩,可以出門踏青“順便”掃墓逆济,才輪得上一次。這些儀式在小孩子們的生活中近乎絕跡磺箕,帶來的是他們對家長奖慌。對長輩,對整個家族基本上沒有太多概念松靡。加上現(xiàn)在獨生子女多简僧,可以想象,再過幾十年雕欺,當(dāng)老一輩漸漸仙去岛马,親情會成為一種奢侈品,裝在罐子里屠列,放進櫥窗高價拍賣啦逆。
其實現(xiàn)在國家之所以把“五一”長假拆分成清明、五一笛洛、端午夏志、中秋四個小長假,我想苛让,目的也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我們更多地記住這些紀(jì)念日沟蔑,如果沒有法定假日的提醒,如果沒有商家的趁機營銷狱杰,說不定這些日子都已經(jīng)漸漸被我們忘懷掉了瘦材。
很喜歡主人昨天說的那句:“可能你們覺得這些形式很麻煩,可是仿畸,如果沒有形式食棕,我們還剩下些什么呢?”
是啊,我們總是打著要自由不要約束的旗號宣蠕,去嚷著要廢除“形式主義”,但很多東西甥捺,非形式還真的不好實現(xiàn)抢蚀。比如我們之前在想,有的愛心活動自己可以因地制宜從自己身邊做起镰禾,但是發(fā)現(xiàn)皿曲,通過組織的聚集,他們更容易堅持吴侦,這種聚集具備一種儀式感屋休;再比如有朋友問我為什么每天一定要寫讀書筆記而不是別的,但是如果沒有這個形式备韧,我便無法保證每天能堅持看書劫樟,更無法保證每天能認真看書,寫筆記织堂,是為了逼迫我自己不要放棄每天看書的習(xí)慣叠艳,這個筆記讓我產(chǎn)生儀式感,所以哪怕每天時間再晚易阳,哪怕已經(jīng)過了零點附较,理論時間已經(jīng)到了第二天,但我會堅持把每天的作業(yè)做完才安心入睡潦俺。如果沒有這種儀式感拒课,我肯定無法堅持過這155天。
畢業(yè)合影是一種儀式事示,家風(fēng)家訓(xùn)是一種儀式早像,看望恩師是一種儀式,給不在身邊的親人常通一道電話也是一種儀式很魂。儀式是我們和生活扎酷、和社會間的一種靈媒,當(dāng)一個又一個的儀式感從我們生活中滅絕遏匆,我們也就在自己身上加持了一層又一層的硬殼法挨,當(dāng)這樣的硬殼厚重到一定時候,我們將徹底成為社會生活中的蟬蛹幅聘,再難動彈凡纳,再難去感知身外的一切。
所以不管再忙帝蒿,再累荐糜,別忘了傳承那一些些的儀式感,那是一種對生活的致敬。
今天因為有事暴氏,回家已經(jīng)凌晨一點過延塑,一早七點還要起來,眼皮早就抗議了答渔,我卻仍然堅持寫下這段文字关带,直到凌晨兩點四十,為的沼撕,只是固守心中那一份或被稱之為迂腐的儀式感宋雏。
如果沒有儀式,我們還剩下些什么呢务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