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好不容易打敗了六大部族盯漂,隨著時間的久遠,只剩下《淮南子》上的一行字了去件。
從這一行字中坡椒,后人往往看到帝堯?qū)覒?zhàn)屢勝,打出了黃帝王朝的聲威尤溜,想到往往不是帝堯的征戰(zhàn)之苦倔叼。
而是覺得帝堯取得勝利太理所當然了,太輕松了靴跛。簡直不值得一提缀雳。因此后人往往會忽略他在武功上的成就。
即便談到這個話題梢睛,也往往斷然認定帝堯是有道明君肥印,仁德的很。有了“仁”這面旗幟绝葡,自然是無敵于天下了深碱。
Why?
按照儒學(xué)大師們的歷史觀藏畅,他們總是用輕松的口吻告訴我們敷硅,以有道伐無道功咒,從來手到擒來。擁有了“王道”绞蹦,就能無所不能力奋。
這種不符合實際的理論是在西周滅商之后流行起來的。當時幽七,西周作為勝利者景殷,要讓天下人心服口服。所以在西周人官方文宣中澡屡,說起滅商戰(zhàn)役滅的那么輕巧猿挚,完全是因為周文王周武王兩代人有“德”的緣故。[1]
《六韜》是這樣記載的——
在滅商大戰(zhàn)之前驶鹉,周武王姬發(fā)就找太公望商議绩蜻,討論怎么樣徹底推翻商王朝,他問道:
我不想發(fā)動戰(zhàn)爭之后室埋,才知道勝算幾何办绝。不想經(jīng)過占卜之后,才知道吉兇词顾,不想任命一個人之后才知道他不是合適的人選八秃,請問有什么辦法碱妆?
太公望拍胸脯保證肉盹,他著急啊,再不打戰(zhàn)疹尾,他這塊老骨頭都快入土了上忍。他說:
“有,辦法有的是纳本。
大王你得到天下人的擁護以圖謀無道昏君窍蓝,自然是戰(zhàn)爭還沒有打響,勝利女神就向你招手了繁成。
就個人品德而言吓笙,大王賢德,推行善政巾腕,遠勝于腐朽的商王朝面睛,自然不需要通過占卜便可知道此行滅商之役的結(jié)果是大吉大利。
他們感覺到為患為害的因素尊搬,正是對我們大大有利的因素叁鉴,因為商王朝治下的百姓,雖然不是我們周人佛寿,我們卻可以贏得商王朝的民心而驅(qū)使商人幌墓。[2]
這一套“有道明君速勝論”,我們姑且稱之為“仁者無敵定律”
到了春秋時代,“仁者無敵定律”大大的發(fā)酵了常侣,特別是孟子在他書上大肆宣揚蜡饵,而成為中國歷代王朝更替勝利者的標準而統(tǒng)一的文宣格式。
孟子是這么吹牛皮的——
統(tǒng)治老百姓靠封鎖國界是沒用的胳施。
鞏固國防的基礎(chǔ)不可能建立在山川險阻之上验残。
揚威天下不是靠先進的軍事科技就可以做到的。
擁有道義的人得到的幫
助就多巾乳,失去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少您没。
幫助的人少到極點時,連
親戚也會叛離胆绊;
幫助的人多到極點時氨鹏,全人下的人都會順從。
以全天下人都順從的力量压状,去攻打連親戚都會叛離的人仆抵,因此,有道明君不戰(zhàn)則已种冬,戰(zhàn)則必勝镣丑。”[3]
儒家的這套史觀娱两,不妨稱之為正義史觀莺匠。其實和今天好萊塢主旋律電影所宣揚的那一套——正義必定戰(zhàn)勝邪惡。
儒家宣揚的這一套十兢,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么趣竣?應(yīng)該說,不是旱物。
基本上現(xiàn)在各國的教科書上遥缕,談?wù)撈鸶髯詺v史上的戰(zhàn)爭,肯定都隱含如下邏輯——
正義勢力代表歷史潮流宵呛、發(fā)展趨勢单匣,代表民意,必會得到人民的支持宝穗。
而邪惡勢力逆流而行户秤,違背民意,最終肯定會被正義勢力徹徹底底的打敗讽营。
簡而言之虎忌,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更簡而言之橱鹏,則是“仁者無敵”膜蠢。
正義勢力這邊堪藐,代表的是多數(shù)人的利益。而邪惡勢力那邊挑围,代表的少數(shù)人的利益礁竞。
之所以正義會戰(zhàn)勝邪惡,就是多數(shù)人打倒了少數(shù)人杉辙。
官方的正常都宣揚“仁者無敵”模捂。可是老百姓未必買賬蜘矢,中國歷代的話本小說狂男、各種各種演義,則用另一種語言告訴我們品腹,中國從來就是一個“贏家通吃”的社會岖食。
我們知道,有一種牌局游戲舞吭,每一輪牌局到了最后泡垃,只有一個人能贏,而所有人在這副牌局中贏到的點數(shù)都歸那個唯一的贏家羡鸥。這個游戲的規(guī)則就是所謂的“贏家通吃”
把這個術(shù)語用到政治學(xué)上蔑穴,指的就是政治斗爭的勝利者,不惟獨占政治權(quán)力惧浴,控制一切社會資源存和,還站在道德的最高點上。
應(yīng)該說赶舆,這兩種史觀哑姚,都很流行祭饭。
帝堯之勝利芜茵,到底屬于仁者無敵,還是贏家通吃倡蝙,今天已不可曉九串。
無論從哪一種邏輯出發(fā),他都在中國歷史屬于笑到最后的勝利者了寺鸥。
那么現(xiàn)在猪钮,我們來看看中國人對勝利者的謳歌,盡管這謳歌聲中胆建,我們很難分清楚到底是人民對統(tǒng)治者的由衷贊美烤低,還是統(tǒng)治者對自己涂脂抹粉,而否兩者兼而有之笆载。
中國古代歷史扑馁,乃至于近現(xiàn)代拴鸵,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的關(guān)系總是如此的“和諧”城豁,“和諧”的有時候讓我們這些做歷史研究的無語。
29、單均刑法
現(xiàn)在挂谍,大旱過去了,干戈止息了朽基,天下太平了碰酝。
帝堯終于得以騰出手來推行他的清明政治了。他著手的第一件事情趟济,就是制定公平的法律(刑法)乱投。[4]大致而言,人類早期社會顷编,一個人做了壞事篡腌,被抓到了,就成了壞蛋勾效,處理都是比較簡單的嘹悼。
族長召集所有族眾,開個會議层宫,商量一下杨伙,就決定該怎么懲處壞蛋。不同部落對同一罪行的懲處標準肯定是不一樣的萌腿。
比如同樣的強奸女人限匣,這個部落可能是把壞蛋從部落流放了。那個部落可能命令壞蛋要對懷孕的女人負責(zé)毁菱。當然米死,下令大家一人一塊石頭砸死的也有。
這些不同的不成文法贮庞,在孤立的部落可以千百年傳承下去峦筒。
然而當他和別人部落融合的時候,并合并為一個大的部落時候窗慎,肯定不可能各搞一套物喷,當然要有所折中,以便雙方都是接受遮斥。
而當有人要把一盤散沙的各部落整合起來峦失,那么制定刑法,就成了第一要務(wù)了术吗。
東夷集團首領(lǐng)蚩尤尉辑,為了挑戰(zhàn)挑戰(zhàn)黃帝王朝開國君主黃帝,整合東夷较屿、九黎隧魄,發(fā)明了刑法实幕。這一偉大的發(fā)明,隨著蚩尤失敗堤器,而一度沉寂昆庇,無法提起了。
現(xiàn)在闸溃,帝堯再次整合了黃帝王朝各族整吆,聲威達到巔峰。在這種情況下辉川,最難處理的表蝙,便是各族之間的沖突。
而各族之所以沖突乓旗,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大家在處理壞蛋的時候各搞一套府蛇。
比如有人做了殺了人,從甲部落跑到乙部落屿愚,在那里生兒育女了汇跨。甲部落發(fā)現(xiàn)了,前來乙部落妆距,說殺人償命穷遂,把人交出來,殺了娱据。乙部落說蚪黑,不行,殺人罪在我們這里的規(guī)矩中剩,是砍手忌穿。他已經(jīng)是我們部落的人了,要按我們部落的規(guī)矩辦结啼。兩個部落一爭執(zhí)起來掠剑,難免發(fā)展到兩族械斗。這樣的事情發(fā)生的多妆棒,對黃帝王朝的穩(wěn)定是個很大的威脅澡腾。
因此帝堯決定再次制定刑法,他的這個想法可能是因為拜訪苗蠻集團中一位德高望重的首領(lǐng)善卷糕珊,而萌生出來的。善卷就是前面提到的毅糟,既是帝堯的老師红选,也是帝舜曾經(jīng)想禪讓的人選。
這個人的生平事跡不清楚了姆另,只知道他大約活動在今天湖南常德一帶[5]喇肋。苗蠻集團是由打不過黃帝又不愿意屈服的蚩尤遺族組成坟乾,自然保留了蚩尤時代的種種政治典章制度。[6]
帝堯在請教善卷治國之道的時候蝶防,了解到蚩尤創(chuàng)制的刑法是很自然的甚侣。對他的觸動也應(yīng)該是很大。當然帝堯最初制定刑法也未必是單純?yōu)榱耸垢髯搴湍兰溲В怯迷趹?zhàn)爭上殷费。
關(guān)于刑法的起源,二十四史中的《遼史·刑法志》有個說法頗為有趣——
刑法的起源低葫,是起之于戰(zhàn)爭详羡。[7]
為什么這么說呢?
組織一支軍隊嘿悬,要讓軍隊保持戰(zhàn)斗力实柠,單純依靠軍官的威嚴、魅力是不現(xiàn)實的善涨。還需要一個東西——軍紀窒盐。
有了軍紀,才能號令嚴明钢拧、指揮如意登钥。帝堯時代黃帝王朝的國防軍能征善戰(zhàn)不稀奇,但是戰(zhàn)無不勝娶靡,那肯定就是一支軍紀嚴明的鐵軍了牧牢。
以前黃帝王朝的各族一致對外,人民矛盾自然少了∽硕В現(xiàn)在硝煙散去塔鳍,和平來臨了,人民矛盾就成了主要矛盾了呻此。于是轮纫,帝堯就開始探索就軍事活動中產(chǎn)生的軍法轉(zhuǎn)換為統(tǒng)治人民之刑法的可能性。
具體的效果如何呢焚鲜?《荀子》是這么記載的——
上古時代帝堯之治理天下期間掌唾,僅僅誅殺了一個人,用刑法懲處了兩個人忿磅,天下便得到大治糯彬。[8]
治理那么大一個國家,這樣就能搞定葱她?
當然不可能撩扒。儒家也是吹牛不上稅。這是中國歷史上吨些,儒家被詬病的一個原因搓谆。后儒對前賢這種美化炒辉,有時候都成了慣性發(fā)作。
舉個例子——
東漢王朝開國君主光武帝劉秀有一次處理一位叫做賁光的臣子上的書泉手,內(nèi)中有一句話:
“當年西漢文帝住在明光宮黔寇,全國只判過三個人的刑≌睹龋”
這人的用意當然是好的:西漢文帝是個好皇帝缝裤,好榜樣,皇帝啊术裸,你應(yīng)該學(xué)習(xí)他的做法倘是,仁德為懷。
問題是劉秀布衣而得天下袭艺,自己是漢室宗親搀崭,喜歡讀書,對前朝歷史很熟悉猾编,當即答復(fù):
前朝西漢文帝不住在明光宮瘤睹,當時全國判刑的也不是三個人。[9]
當然了答倡,像光武帝這么和城下較真的很少轰传。別的皇帝的處理方式對于臣下這樣的胡說頂多也就是“欣然笑納”。
但是也應(yīng)該指出瘪撇,賁光太笨了获茬,要舉例子,舉的遠一點嘛倔既,上古時代的堯舜禹時代恕曲,你愛咋編都沒事。
宋代蘇軾就干過這么一出——
蘇軾是宋代大牛人渤涌,今天大家都知道佩谣。
當然了,多數(shù)中國人觀念是死后牛不算牛实蓬,生前牛才算牛茸俭。在蘇軾那個時代,要想成為大牛安皱,就得通過科舉考試调鬓,取得進士之位。蘇軾去參加了练俐,主考官是宋代另外一位大判溆——歐陽修。
這次科舉考試腺晾,蘇軾上交的考卷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燕锥,蘇大才子大筆一揮,中舉了悯蝉。
這當然是歐陽修慧眼識珠了归形,可是歐陽修編撰過《新五代史》,對史學(xué)研究的態(tài)度是嚴肅的鼻由,他對蘇軾的考卷上引證的一個例子暇榴,怎么也想不起出處。
蘇軾是這么寫的——
當?shù)蹐蚪y(tǒng)治天下的時候蕉世,他任命的大法官打算誅殺一個罪犯蔼紧。一次又一次固執(zhí)請求帝堯批準死刑。而帝堯則一次又一次批復(fù):減輕這個人的刑吧狠轻。
于是奸例,天下人在畏懼大法官皋陶執(zhí)法如山的同時,也忍不住贊美最高統(tǒng)治者帝堯的仁慈寬大向楼。[10]
歐陽修怎么也想不起來這個典故出自那本書上查吊,再則根據(jù)經(jīng)傳記載,皋陶可是帝舜的臣子湖蜕,帝堯時代估計還沒出生呢逻卖。
于是把蘇軾叫過來,不恥下問昭抒。
這本就是瞎編的评也,蘇軾繞了好幾個圈子,繞過去灭返,只好老實回答:
想當然爾盗迟。
[1]從歷史上看,商王朝垮臺確實垮的很快婆殿,但如果僅僅從軍事角度上去考察诈乒,主要原因還在于商王朝當時正用兵于東夷,國都空虛婆芦,被西周很順利的偷襲了怕磨。
不過王道主義者可不講這一套。呵呵消约。
[2]“武王將伐紂肠鲫,召太公望而問之曰:‘吾欲不戰(zhàn)而知勝,不卜而知吉或粮,使非其人导饲,為之有道乎? ’
太公對曰:‘有道。王得眾人之心以圖不道,則不戰(zhàn)而知勝矣渣锦;以賢伐不肖硝岗,則不卜而知吉矣;彼害之袋毙,我利之型檀,雖非吾民,可得而使也听盖≌湍纾’”——《說苑·指武》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皆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仓坞。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腰吟。寡助之至无埃,親戚畔之;多助之至蝎困,天下順之录语。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禾乘;故君子有不戰(zhàn)澎埠,戰(zhàn)必勝 矣∈寂海”——《孟子》
[4]“黃帝能成命百物蒲稳,以明民共財,顓頊能衍之伍派,帝嚳能序三辰以固民江耀,堯能單均刑法以儀民,舜勤民事而野死”——《國語?魯語》
[5]今日湖南常德有善卷垸诉植、善卷釣臺祥国、善卷壇,善卷居于此地的傳說晾腔。
明清以來歷次纂修的常德府志舌稀、縣志中都有記載。
常德德山之得名與善卷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灼擂。德山壁查,隋代以前本叫枉山,又名枉人山剔应,
[6]直到今天睡腿,南方苗族尚且保留了很多蚩尤與黃帝爭霸失敗的傳說语御。
蚩尤雖然失敗,苗族人卻對他尊奉至今席怪,認同他是本族之先祖应闯。
[7]刑也者,始于兵而終于禮者也何恶∧踝叮——《遼史·刑法志》
[8]古者帝堯之治天下也嚼黔,蓋殺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细层。 ——《荀子·議兵》
[9]光武皇帝之時,郎中汝南賁光上書唬涧,言孝文皇帝時居明光宮疫赎,天下斷獄三人。頌美文帝碎节,陳其效實捧搞。光武皇帝曰:“孝文時不居明光宮,斷獄不三人狮荔√テ玻” ——[東漢]王充《論衡·藝增》:
[10]當堯之時,皋陶為士殖氏,將殺人晚树,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雅采,故天下畏皋陶執(zhí)法之堅爵憎,而樂堯用刑之寬』楣希——蘇軾《刑賞忠厚之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