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孤獨的部分便是霉撵,互相不理解器罐,誤會连霉,以及不信任 ”
注釋:大衛(wèi)·福斯特·華萊士 下文略寫為“DFW”
滾石記者 下文略寫為“DL”
《旅行終點》是我最近看到的最好的“對白”電影之一勇皇。上一部如此喜歡的應(yīng)該是《錫爾斯瑪利亞》归薛,還有錫蘭的《冬眠》谍憔。
這部電影里,許多對話在表面上很簡單主籍,非常簡單韵卤,但真實包含的信息量則是非常多的。除去杰森·席格爾對DFW本人“難以判斷真實性”的演繹部分崇猫,只要電影里的那些對話是真實存在的沈条,那么這些信息,包含了諸如孤獨诅炉、死亡蜡歹、名利、自我等各個人生主題涕烧,DFW以過來人的身份月而,用自己的經(jīng)歷、當下行為议纯、以及觀點袒露了對各個主題的看法父款,而DL則更像是一位后來者,仍在經(jīng)歷的路上。
電影以DL得知DFW的自殺消息作為開頭憨攒,自身踏入中年的滾石記者翻出十多年的錄音世杀,他與DFW一起經(jīng)歷的那段短暫的旅程,似乎已隱隱暗示了“他為什么自殺”的原因肝集。又或者說瞻坝,對于偉大的人物而言,死亡只不過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選擇而已杏瞻。
關(guān)于死亡所刀,電影里DFW的表述有一段:
“我書里寫過一段是講,當一個人從燃燒的摩天大廈躍下時捞挥,不是說他們不再懼怕墜落了浮创,只是另一種選擇更糟糕,這就會令你思考什么樣的情況是如此糟糕砌函,以至于躍入你的死亡都顯得是種解脫斩披。”
他的抑郁在很久之前就有苗頭胸嘴,甚至已經(jīng)歷過它雏掠,感受過它斩祭,并為之選擇重新開始一段正常人的生活劣像,他稱它為“心靈危機”——
“你比旁人出色太多,因你已看穿這一切均不過是幻夢摧玫;你也比旁人糟糕太多耳奕,因你已經(jīng)該死的無法正常過活∥芟瘢”
這些看似作家間的對話屋群,其實并不是關(guān)于作家的,而是關(guān)乎每個人坏挠。作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芍躏,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比普通人更加容易認識到自己降狠,無論是關(guān)于心靈危機與抑郁與死亡的表述对竣,還是在渴望與懼怕成功方面,他們都來得更加敏感榜配。他們思考的太多否纬,太多時間,也太多角度蛋褥、可能性临燃,這些讓他們無法過該死的正常生活,也無法做那些該死的正常的工作。
DFW讓我想到塞林格膜廊。后者在寫出《麥田守望者》后名噪一時乏沸,而他卻在新罕布什爾州鄉(xiāng)間的河邊小山附近買下了90多英畝的土地,在山頂上建了一座小屋溃论,獨自開始了長達數(shù)十年的“隱居生活”屎蜓,不接受訪問,不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钥勋。他雖然從未放棄寫作炬转,但他在1951年之后,甚至很少公開出版自己的作品算灸。
不得不說扼劈,DFW與塞林格都更接近智者,他們是真正擁有智識的那一類人菲驴。正如DFW在描述成功荐吵、被大眾關(guān)注時所說的那樣——
“我必須得從這些關(guān)注中抽離出來,因為那些關(guān)注就像是給你的大腦皮層來了針海洛因赊瞬,我真正需要勇氣的地方先煎,是得靜坐在那里,承受出這種抽離巧涧,并且努力提醒自己什么才是現(xiàn)實∈硇現(xiàn)實就是,我34歲谤绳,獨自待在房間里占锯,面對著一張紙頭∷跎福”
在獲得成功時消略,他們首先想到的如何從“成功”的金光閃閃之中抽離出自己,回歸真實瞎抛,回歸現(xiàn)實艺演。這與一般人的思維截然相反,電影里作為DFW的對比桐臊,滾石記者DL則正渴望著收獲一場如《無盡的玩笑》般的成功與贊譽胎撤。
諷刺的是,如今我們也無時不刻的處在一種狀態(tài)之中豪硅,渴望成功哩照,因為成功能夠為我們賺取金錢與名聲,支撐光鮮狀態(tài)懒浮、無所不能有的生活飘弧;而另一方面识藤,我們懼怕成功后的失敗,已經(jīng)到達高峰后的跌落處境次伶,這種處境在我們通向成功之路時痴昧,無時無刻不伴隨著我們,拉扯著我們冠王,讓這種渴望變得矛盾赶撰,而且虛幻。
大眾化的成功正在使我們淪陷柱彻,混淆真實的需求——我們真正需要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豪娜。也許并非是出人頭地,并非是買得起奢侈品哟楷,出得了國瘤载。真實需求與真實自我掩蓋在物化的社會氛圍之下,成為一個又一個成功案例的犧牲品卖擅。
如DFW在電影里不斷提醒DL的那樣鸣奔,他想告訴年輕的記者,真實的他是什么樣的惩阶,一個不吸毒挎狸、不酗酒、養(yǎng)兩條狗断楷、開一輛破車锨匆、喜歡被漂亮女人關(guān)注、想要滾床單的男人脐嫂,一個普通中年男人统刮,一個陷入過泥潭紊遵、而今盡力保持克制账千、清醒、認知自己的男人暗膜。他對自己匀奏,對外界的認知比DL更準確的多。
而DL所表現(xiàn)出來的学搜,則是人與人之間最孤獨的部分——互相不理解娃善、誤會、以及不信任瑞佩。電影中后段兩人的爭吵與對抗聚磺,強化了前部分,DFW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孤獨的認知炬丸。就如DFW在坦白自己時瘫寝,DL覺得他在惺惺作態(tài)蜒蕾,這是說不清道不明的部分,連DFW自己也說不明白焕阿。也許確實只是DFW撕下了最表層的一面咪啡,也許他只有兩面。
他們就像鏡子外的兩個人暮屡,這面鏡子照出的永遠只有一塊模糊的輪廓撤摸,或者影子。鏡子里永遠只是人這個個體褒纲,而非照出具體某個人准夷。這就是個體的孤獨。
2008年9月12日晚莺掠,DFW自縊于家中冕象,終年僅46歲。他留下了兩部長篇小說汁蝶,三部短篇小說集渐扮,以及兩部論說文集。他在書里所展示的色彩斑斕的生活掖棉,被扭曲的大眾文化墓律,世人內(nèi)心的焦慮與尋找,或許正是電影里他所被束縛的“美國式生活”幔亥。
看完電影后查了他的兩段訪談耻讽。
一段來自他在1996年接受WNYC的一個訪談,其中關(guān)于“完美主義”帕棉,他說——
(以下自己翻譯的针肥,不太準確)
“你知道,拿完美主義這件事來說香伴,它是非常危險的慰枕。如果你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完美主義者,你將什么事都做不了即纲。因為你做任何事時具帮,結(jié)果都顯而易見——為了讓作品更真實,你得犧牲掉腦海里更完美的那部分低斋,這么說多少有一點悲觀蜂厅。在這件事上,我掙扎了好幾年膊畴【蛟常”
而在另一場訪談里,他著重談?wù)摿恕皩懽鳌边@件事——
(以下譯者為“比目魚”)
“有一位我很喜歡的老師曾經(jīng)說過:好的小說唇跨,它們的任務(wù)就是讓不安的人感到安慰稠通,讓安逸的人感到不安礁遵。我想,嚴肅小說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讓讀者——那些和我們所有人一樣被孤獨地放逐在自己的腦殼里的人——提供一種能夠接近其它自我的想像通道采记。作為人類的一員佣耐,忍受痛苦折磨是我們活在這個世上無法逃脫的一項內(nèi)容,所以我們欣賞藝術(shù)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體驗痛苦唧龄,當然兼砖,那是一種可以感同身受、作為替代經(jīng)驗的“具有普遍性”的痛苦既棺。在真實世界里我們永遠都是獨自受苦楷掉,我們無法真正徹頭徹尾地體驗他人的痛苦俯树。但是豺鼻,假如我們讀了一篇小說除盏,而這篇小說讓我們對書中虛構(gòu)人物的痛苦產(chǎn)生了某種共鳴,那么胖烛,這種經(jīng)驗可能會堅固我們的信念:別人也會對我的痛苦產(chǎn)生共鳴眼姐。這種體驗具有滋養(yǎng)和救贖的效果,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因此而減輕佩番。道理可能就是這么簡單众旗。”
“但是現(xiàn)在的情況是這樣的:電視節(jié)目趟畏、熱賣的電影贡歧、還有大部分的“低級”藝術(shù)——“低級”指的是那些首要目的是為了賺錢的東西——它們讓人感覺更容易接受,這背后的原因恰恰是因為:它們的制造者清楚地意識到觀眾更愿意接受一部提供 100% 愉悅感受的作品赋秀,而不是一部 49% 的愉悅附加 51% 痛苦的作品利朵。然而“嚴肅”的藝術(shù)作品——那些首要目的并不是想從你身上撈錢的東西——它們傾向于讓你感覺不安,或者逼迫你通過付出一定的努力來感受到愉悅猎莲,這和生活本身是一致的:快樂在大部分情況下是辛苦勞作和忍受種種不便的副產(chǎn)品绍弟。所以,普通讀者益眉,尤其是從小到大一直習慣于觀賞那些接受起來不費吹灰之力晌柬、提供 100% 愉悅的作品的年輕讀者姥份,讓他們閱讀和欣賞嚴肅小說郭脂,他們會感覺非常吃力。這種狀況很糟澈歉。問題的根源并不是當下的讀者很“蠢”展鸡,而是因為電視和商業(yè)文化已經(jīng)把人們訓練得懶惰而且幼稚,以至于降低了對于藝術(shù)作品的預期埃难。在這種情況下莹弊,想要讓當代讀者充分動用他們的想象力和智力來接受你的作品涤久,這已經(jīng)變得前所未有的困難∪坛冢”
在電影最后响迂,DFW一個人對著錄音機說著可有可無的話,就像與DL開了一個玩笑细疚。很難想象多年以后蔗彤,當DL聽到這段話時,是否會感受到這一個玩笑背后飽含的善意疯兼。而我的記憶則還停留在兩個人在雪地里散步然遏,四周一片蒼茫,白光反射在兩人的身上吧彪,DFW說出了那一句——
“It’s kind of calm.? Real pretty. ”
難以置信待侵,說出這句話的人如今已不在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