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曾忘裂七,納蘭容若也沒有忘
Interview | 曉云
眼看年關將近,身在異鄉(xiāng)的我也是泛起了淡淡的思鄉(xiāng)情仓坞。小時候那個害怕鞭炮聲的孩子背零,現(xiàn)如今卻已長大成人。那個只會跟在爺爺腳跟的我无埃,剩下的也只有依稀的回憶捉兴。我也早已學會了獨自面對一切,無論工作與生活录语,都可以靠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條。
很小的時候禾乘,我總是跟著爺爺一起去祭祖澎埠,總有那么一些記憶讓我很是懷念。每年三十的上午始藕,奶奶總會在家用白水蒲稳,將切好的方形豬肉放進燒開的沸水里,其實那是一塊五花肉伍派。等這塊五花肉煮熟透后江耀,將它直接撈起來裝進碗里,再放進備好的竹籃里面诉植。竹籃里早已放著備好的香與鞭炮祥国,還有爺爺提前就做好的符紙。
小的時候很喜歡看爺爺做符紙的樣子晾腔,因為那時候爺爺總會在那泛黃的草紙上寫著漂亮的毛筆字舌稀,上面還會寫著我的名字。爺爺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灼擂,為此我還跟著爺爺學過一段時間壁查。可后來因為太難學剔应,久而久之就放棄了睡腿。
那個盛肉的籃子里除了放上了香與鞭炮,還放著兩只小的酒杯峻贮,裝著爺爺跑了很遠地方席怪,買回來的高粱白酒。將祭肉煮好裝進籃子后月洛,我就跟著爺爺一起出發(fā)何恶,走在去祭祖的路上。到了祭祀的地方后嚼黔,我最喜歡問爺爺碑銘上刻著的字了细层,那時還因為認識這些字開心了許久惜辑。
依序地將祭肉、酒杯還有符紙擺放疫赎,等待著這場祭祀的開始盛撑。將酒倒?jié)M酒杯,將祭肉放置在兩只酒杯中間捧搞,再將符紙著燃堆放在墓碑前抵卫。爺爺從籃子里拿出香在符紙堆中點上,交在我的手里胎撇,由我跪在符紙墊著的地上開始這場祭祀介粘,我在心中默念逝去祖輩的稱呼,再向著他的碑銘磕頭晚树,祈求他保佑著我姻采,再將香插在碑前,爺爺也接著我所做的動作繼續(xù)爵憎,做完這一切后慨亲,他將酒杯拿起拋灑在碑面。那時我最喜歡灑酒宝鼓,因為總覺得將酒灑向碑面特別好玩刑棵。
灑完酒后,把竹籃里的鞭炮拿出愚铡,再將酒杯還有祭肉放入竹籃蛉签。墓碑旁邊的小竹上散掛鞭炮。那時候爺爺總會讓我先走遠沥寥,在遠處看著他拿著草紙正蛙,在符紙堆里點燃,用著火的草紙去點著散掛在竹上的鞭炮营曼。
劈里啪啦F寡椤!蒂阱!鞭炮的聲音響起锻全,爺爺跟著就跑到我的身旁。在鞭炮結束后录煤,爺爺帶著我回到家鳄厌,把竹籃交給奶奶。奶奶總會把竹籃里的肉切成片炒成一道菜妈踊,放在中午的餐桌上讓我們吃掉了嚎。
當我后來問爺爺,為什么每次祭祖總會煮一塊肉帶上,祭祀完了還要把肉吃掉歪泳?
爺爺回答我說:“這就是咱們老祖宗的傳統(tǒng)萝勤,古時候祭祀都要用豬、羊呐伞、牛來表示敬意〉凶浚現(xiàn)在只需要用豬肉代表敬意就好了×媲猓”而關于吃掉肉的原因卻沒有告訴我趟径。當我長大后,學了歷史癣防,看了典故才知道祭肉需要吃掉的原因蜗巧。
在300多年前,有一個叫納蘭容若的詩人也曾有過和我一樣的困惑蕾盯。成年后的納蘭容若第一次參加帝王的祭天大典后惧蛹,追憶起自己的家祭。那時候刑枝,祭祀完成,需要分食祭祀所用的肉迅腔,而那肉也是和我小時候祭祖的肉一樣装畅。只不過我吃的祭肉是有佐料相伴,而納蘭容若當年吃到的肉沧烈,是一塊直接切下來的糙肉掠兄。也正是如此,納蘭容若對這場家祭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塊肥膩膩的祭肉锌雀。
當后來蚂夕,納蘭容若的父親對他說起祭肉的來歷時,容若才知道遠在先祖時期就是吃這樣的肉腋逆,祭祀時為什么要吃這祭肉婿牍,就是要提醒后代,無論在多么富貴繁華的生活里也不能忘記祖先的辛勤和艱苦惩歉。
我原以為那是納蘭容若旗人特有的傳統(tǒng)等脂,到后來看過《史記》后才知道漢人的祖輩早有記載。
在《史記·禮書》里面的記載著:“大饗上玄尊撑蚌,俎上腥魚上遥,先大羹,貴食飲之本也争涌。大饗上玄尊而用薄酒粉楚,食先黍稷而飯稻粱,祭嚌先大羹而飽庶羞,貴本而親用也模软∥肮牵”很早的時候,我們的祖輩就是吃著最原始的食物撵摆,喝著最薄的酒底靠,同樣也是提醒我們后代子孫:飲水思源,居安思危特铝。
我們本就禮儀之邦暑中,但這些古老而珍貴的禮儀漸漸都被我們拋諸腦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