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瘩将,不舍晝夜吟税。”
? 2017年鸟蟹,世界每分鐘有上百人逝去乌妙,其中,就有很多負重前行建钥,把美好留給這個世界的人藤韵。他們或聲名昭著,離開時舉世悲痛熊经;或默默無聞泽艘,只留下一個名字,觀其一生也令人嘆服镐依。
100年前匹涮,梁濟自沉積水潭前就曾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這個問題沉重得讓人難以回答槐壳,但還是想說:“這個世界會好的然低。”
因為諸多負重前行之人务唐,賜予我們歲月靜好雳攘,似一束束光穿行在歲月里,刺破前路的黑暗枫笛。
上帝說要有光吨灭,于是有了周有光
周老離開我們整整一年了。1月13日刑巧,在他112歲生日之際喧兄,google特意將頁面Logo改為Gǔ Gē,還加了一張他的畫像啊楚,以此懷念這位“漢語拼音之父”吠冤。歷數(shù)他111年漫長的一生,經(jīng)歷了晚清特幔、北洋咨演、民國、新中國四個時代蚯斯;通曉英薄风、法饵较、日三門外語;前半生是經(jīng)濟學(xué)家遭赂,后半生研究語言文字循诉,終成“漢語拼音之父”。沒有他撇他,我們今天還無法用拼音讀字打字茄猫;世界還將“Beijing”為“Peking”妻子張允和說:“有光一生,一生有光困肩』Γ”他就像一道光,將漢語拼音照進每個中國人的內(nèi)心锌畸,也讓中國在世界上發(fā)光勇劣。
2017年1月14日,上帝收回了這道光潭枣,卻也留下了“漢語拼音”這道不滅之光比默。
周老,走好盆犁!
黃易
大唐雙龍成絕響命咐,人間不見項少龍
2017年4月5日,武俠界再別一位大師谐岁。繼古龍醋奠、梁羽生之后,香港知名武俠小說家黃易病逝伊佃,享年65歲钝域。坊間流傳“金古梁溫黃”,只剩金庸和溫瑞安锭魔。黃易在武俠小說式微之際橫空出世,以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宏大瑰麗的江湖路呜,一掃“金庸之后無武俠”的低迷局面迷捧。一部《尋秦記》,開創(chuàng)了武俠穿越的先河胀葱,與《大唐雙龍傳》一起由香港TVB翻拍成電視劇漠秋,更成為一代人的集體回憶。他的想象力讓武俠跳脫出刀劍內(nèi)功抵屿,讓人進入廣闊無邊的宇宙庆锦,卻逃脫不了為人的“宿命”。尋秦記轧葛,尋的不是嬴政搂抒,亦不是秦國艇搀,而是項少龍,也是黃易自己求晶。
如今焰雕,黃大師已離我們而去,去追他的《破碎虛空》芳杏,乘著雙龍去尋秦矩屁。
楊潔
九九八十一難,敢問路在何方
也許大多數(shù)人對楊潔導(dǎo)演并不太熟悉爵赵,但一提起86版《西游記》吝秕,絕對是一代人的童年。作為被搬上熒幕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空幻,也是被播放的最多的一部烁峭。它塑造了很多經(jīng)典角色,也被翻拍無數(shù)氛悬,卻從未被超越和顛覆则剃。對于幕后導(dǎo)演楊潔來說,拍《西游記》的九九八十一難如捅,也是自己的九九八十一難棍现。全劇組只有一臺老攝像機,她依舊指揮有序镜遣;身體不好己肮,還身兼多職、跋山涉水悲关,精心挑選角色谎僻。她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終究打敗了當(dāng)時條件有限的艱難寓辱,成就了一代經(jīng)典大劇艘绍。
2017年4月15日,這個創(chuàng)造永恒經(jīng)典的人已遠去秫筏。九九八十一難诱鞠,終成正果。
嚴幼韻
人會老會死这敬,但我是時間的敵人
? 2017年5月24日航夺,上海灘最后的大小姐、復(fù)旦女神崔涂、著名外交家顧維鈞遺孀嚴幼韻走了阳掐。她活了112歲,也活出了112個春天。111歲時缭保,她還住在紐約享受美食汛闸,舉辦派對,朋友眾多涮俄,身體康健蛉拙。每當(dāng)有人問她:“今天您好嗎”,她總是回答:“每天都是好日子彻亲≡谐”她經(jīng)歷過如霜歲月、家國戰(zhàn)亂苞尝、人性的惡和命運的苦畸肆,可任世事變遷,依舊笑靨溫潤宙址,耄耋之年依舊旗袍秀麗轴脐、香水馥郁,涂著亮色的口紅抡砂,踩著細腳高跟鞋大咱,燦如晚霞。
? 她說:“長壽秘訣是樂觀注益〔杲恚”不糾結(jié)于往事,才能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丑搔。若有樂觀藏于心厦瓢,歲月從不敗美人。
齊柏林
看到消逝的美麗啤月,是否懂得了疼惜
? 2017年6月10日煮仇,一輛直升機在臺灣花蓮附近墜毀,正在進行紀錄片《看見臺灣2》空中任務(wù)的導(dǎo)演齊柏林罹難身亡谎仲,年僅53歲浙垫。2013年,紀錄片《看見臺灣》首次通過全程高空的視角郑诺,以超2000小時的飛行紀錄了地球上這個美麗的島嶼绞呈,一舉拿下臺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為此间景,齊柏林辭去公務(wù)員的工作,抵押了房子艺智,甚至克服恐高癥倘要,耗時三年。通過《看見臺灣》,我們看見寶島的美麗封拧,同時也看到大地的傷痕:濕地在減小志鹃,湛藍的海變成“陰陽海”泽西,工廠的濃煙如同怪物般籠罩在城市上空……
? 齊柏林站上云端曹铃,喚醒人們對土地的疼惜,他化身為一朵飄蕩的云捧杉,或一只飛翔的鳥陕见,只為告訴人們,藍天下是賴以生存的家園味抖,看見评甜,是為了守護。
南仁東
人間天眼仔涩,一眼萬年
2017年9月15日忍坷,“FAST之父”南仁東離世,享年72歲熔脂。
FSAT是貴州深山里的一口“大鍋”佩研,是世上最大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霞揉。它一眼旬薯,就能收到1351光年外的電磁信號,日夜凝望充滿奧秘的宇宙零聚。這位中國天眼之父袍暴,為建造這個大型射電望遠鏡琢磨了大半輩子,選址立項隶症、風(fēng)餐露宿政模,獻上了所有的聰明才智,為的不是自己的功成名就蚂会,只為在人間留下好奇的眼睛淋样,凝望星空……
? 世上不乏忙碌之人,卻缺少仰望星空士胁住〕煤铮“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彪见。他不理睬六便士儡司,卻伸手追尋觸碰月光∮嘀福”
天地玄黃捕犬,宇宙洪荒,人間天眼,一眼萬年
余光中
世上本沒有故鄉(xiāng)碉碉,只因有了他鄉(xiāng)
2017年12月14日柴钻,詩人余光中在臺灣高雄醫(yī)院過世,享年89歲垢粮。
這個“右手寫詩贴届,左手寫散文”的“金陵子弟江湖客”,有著永遠不能釋懷的鄉(xiāng)愁蜡吧。他一生經(jīng)歷兩次戰(zhàn)爭毫蚓,闊別故鄉(xiāng)52年,“掉頭一去是風(fēng)吹黑發(fā)斩跌,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绍些。可不回鄉(xiāng)是惆悵耀鸦,回鄉(xiāng)了還是惆悵柬批。時光流逝、物是人非袖订,他要找的氮帐,是精神原鄉(xiāng),是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洛姑,就像他說:“折一張闊些的荷葉上沐,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夾在唐詩里楞艾,扁扁的参咙,象壓過的相思×蛎校”
? 就像他給自己寫的絕命詩:“當(dāng)我死時蕴侧,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两入,枕我的頭顱净宵,白發(fā)蓋著黑土。在中國裹纳,最美最母親的國度择葡,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
? 他走了剃氧,去尋他的李白屈原敏储,去手捧黃土,傾聽長江朋鞍,到多鷓鴣的重慶已添,代替回鄉(xiāng)迫横。
? 2017年匆匆而逝,留下無數(shù)寶藏的人們也離我們遠去酝碳。當(dāng)你活得格外輕松順遂之時,別忘了有人替你承擔(dān)了這世界的重量恨狈,有了他們的負重前行疏哗,我們才得以歲月靜好。
? 河流干的時候禾怠,眼淚不要忘記返奉。眼淚干的時候,青山不應(yīng)遺忘吗氏。緬懷芽偏,不僅是對逝者的紀念,更是對未來的一種希望弦讽。
傳媒學(xué)院17劉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