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糟袁,看電影帶給我的思考總是比小說要多判族,也許是厭倦了閱讀,而電影卻那么深邃地蔓延進我的心靈深處项戴。就像這部《生死朗讀》形帮。相比電影,文字顯得有些蒼白了周叮。想象力日漸匱乏的我喜歡被演員帶著辩撑,走入另一個世界。
《朗讀者》仿耽,講述的絕不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合冀,這樣的愛情即使在西方世界也是不能為人所認同的。15歲男孩與38歲納粹女看守之間项贺,會有什么樣的愛情君躺?德國人隱晦的象征也許只有他們自己懂得,
溫絲萊特瘦了开缎,當年豐腴堪比環(huán)肥的露絲如今人比黃花瘦棕叫,卻多了風韻,也多了演技奕删。德國女人的嚴肅內(nèi)斂俺泣,被這個英國女人詮釋得不折不扣。男孩麥克的眼睛比禿頂麥克更有內(nèi)涵,青澀的鐘情遠比滄桑的掩飾更打動人心伏钠。
我想說什么横漏?說麥克的成長史,還是漢娜奇怪的自尊心贝润?
先說一個男孩的“曾經(jīng)滄喊砑耄”吧。第一次被喚醒打掘,第一次鐘情华畏,第一次感受到不同于母親的情感,然后被無情地拋棄尊蚁,然后在某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少年時迷戀的情人竟然是個殺人犯亡笑,這樣的經(jīng)歷必然影響他一生,他的婚姻家庭均因此而全無根基横朋。童年經(jīng)歷令麥克變得封閉不可理喻仑乌。他無法遏制地希望復制曾經(jīng)的溫馨,他依然渴望充當朗讀者的角色琴锭,然而道德感與內(nèi)心被遺棄的傷痕又讓他不能面對他的情人——曾經(jīng)的納粹監(jiān)獄女看守晰甚,這種矛盾注定是一種煎熬。最終他選擇冷漠回避决帖,選擇沉默厕九,哪怕內(nèi)心如巖漿滾燙。
我不知道漢娜最初的行為出于什么動機地回,這讓我想起G市那位中年女教師與她的兩個學生之間的畸戀扁远,兩個男孩,一個被殺刻像,一個成為殺人犯畅买。再后來,聽說女教師離職细睡,不知所終谷羞。這里沒有道德的底線,只有情欲的張揚溜徙。人們熱衷于充當?shù)赖路ㄍサ膶徟姓呷鞅Γl責唏噓之后,又能剩下點什么萌京?
當然這部片子并沒有著力于此雁歌,而是更多地表現(xiàn)了漢娜奇怪的自尊心。她不識字知残,因此自愿報名成為納粹的監(jiān)獄看守靠瞎,但對文字的渴求與敬畏又讓她以一種奇怪的方式去換取平衡;為了掩飾自己不識字,她寧愿放棄升職的機會乏盐;同樣佳窑,為了這奇怪的自尊心,她甚至愿意承認自己簽字殺人父能,甘愿終生監(jiān)禁而不予辯解神凑。
有人曾說,希特勒當初煽起德國甚至整個歐洲對猶太人的仇恨何吝,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對猶太人文化的嫉妒溉委。宣稱自己是優(yōu)等民族,而猶太人是劣等民族爱榕,僅僅因為猶太人有文化瓣喊、智商高、且極擅經(jīng)商黔酥。這又是另一種奇怪的自尊心了藻三。
麥克之于漢娜,有著許多復雜的情緒與情結(jié)——有對母親的孺慕跪者,有對情人的癡迷棵帽,有深深的理解,也有隱隱的恨意渣玲。正如當代德國人對他們的上一代所犯下的罪行岖寞,感受同樣復雜,同樣五味雜陳柜蜈。漢娜最終選擇了自殺,她能忍受牢獄卻無法面對麥克的冷漠指巡;而麥克在漢娜的墓碑前淑履,終于能坦然對女兒講述那一段往事……這當然又是另一個隱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