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蟲
概要
1巡语、班氏絲蟲(班氏吳策線蟲)和馬來絲蟲(馬來布魯線蟲)兩種絲蟲由蚊傳播翎蹈,引起的疾病屬于蟲媒病。
2男公、成蟲寄生于人體的淋巴系統(tǒng)荤堪,引起淋巴絲蟲病(主要)。
3枢赔、絲蟲病屬于我國五大寄生蟲病之一澄阳。
形態(tài)
成蟲
大小:班氏絲蟲>馬來絲蟲踏拜,雌蟲>>雄蟲
形狀:蟲體細長碎赢,呈絲線狀,表面光滑
顏色:乳白色
雄蟲:尾端向腹面卷曲速梗,可達2-3圈
生殖系統(tǒng)單管型
雌蟲:尾部略向腹面彎曲
生殖系統(tǒng)雙管型肮塞,卵胎生
幼蟲
絲蟲的幼蟲階段:微絲蚴、臘腸蚴姻锁、絲狀蚴(先)枕赵。
微絲蚴是診斷階段,絲狀蚴是感染階段屋摔。
1烁设、微絲蚴(運動活躍,實驗課重點)
形狀:桿狀钓试,頭端鈍圓,尾端尖細
透明鞘膜副瀑、體核弓熏、頭間隙可結合圖片看概念(PPT)
2、臘腸蚴
3糠睡、絲狀蚴(是感染期幼蟲挽鞠,寄生于蚊體內)
形狀:蟲體細長,活躍
(書 班、馬絲蚴的形態(tài)對比要點)
生活史
一信认、生活史簡圖
二材义、小結
1、生活史中需要中間宿主嫁赏,屬于生物源性線蟲
2其掂、成蟲
寄生部位(重點)
班氏絲蟲寄生于上下肢淺部和深部淋巴系統(tǒng),也可見于陰囊潦蝇、精索款熬、腹股溝等部位的淋巴系統(tǒng)
馬來絲蟲寄生于上下肢淺部淋巴系統(tǒng),以下肢為多攘乒。
食物:以淋巴液為食
3贤牛、 感染階段(重點):絲狀蚴
4、中間宿主:
班氏絲蟲—淡色庫蚊则酝、致倦庫蚊
馬來絲蟲—中華按蚊殉簸、嗜人按蚊
5、感染途徑與方式(重點):經(jīng)蚊叮咬感染
6沽讹、夜現(xiàn)周期性(名):微絲蚴在白天滯留于肺毛細血管中喂链,晚上出現(xiàn)于外周血液,這種微絲蚴在外周血液中晝少夜多妥泉,稱為微絲蚴的夜周期性椭微。班氏絲蟲以晚上10時至次晨2時最多,馬來絲蟲以晚上8點至次晨4時最多盲链。
致病
一蝇率、致病機制
幼蟲、成蟲代謝產(chǎn)物及雌蟲子宮排泄物等引起全身過敏反應與局部淋巴系統(tǒng)的組織反應刽沾,以成蟲為主
是否出現(xiàn)臨床癥狀取決于患者的免疫功能狀況本慕、感染與重復感染程度、絲蟲的寄生部位及繼發(fā)感染等因素
二侧漓、臨床表現(xiàn)
1锅尘、潛伏期
從絲狀蚴侵入人體到血內出現(xiàn)微絲蚴這段時間
班氏絲蟲7-8個月,馬來絲蟲2-3個月
2布蔗、無癥狀微絲蚴血癥
臨床上無可見癥狀藤违,但血中可查出微絲蚴
3、急性期
局部表現(xiàn):
(1)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下肢多見)
淋巴管炎常伴有淋巴結炎纵揍,發(fā)作時可見皮下一條紅線離心性延伸顿乒,俗稱“流火”,若累及毛細淋巴管泽谨,可出現(xiàn)“丹毒樣性皮炎”
淋巴結炎可單獨發(fā)生璧榄,出現(xiàn)淋巴結腫大特漩,若繼發(fā)感染可形成膿腫
(2)精囊炎、附睪炎骨杂、睪丸炎
主要見于班氏絲蟲涂身,可伴有鞘膜積液及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全身表現(xiàn):
絲蟲熱:畏寒、高熱
如患者僅有低熱癥狀搓蚪,局部表現(xiàn)不明顯蛤售,可能為深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所致
急性期臨床癥狀呈不定
4、慢性期 (阻塞性病變)
(1)象皮腫:多見于下肢和陰囊陕凹,晚期絲蟲病最常見體征
上下肢象皮腫可見于兩種絲蟲病悍抑,生殖系統(tǒng)象皮腫僅見于班氏絲蟲病
(2)睪丸鞘膜積液:由班氏絲蟲所致
精索、睪丸的淋巴管阻塞杜耙,使淋巴液流入鞘膜腔內
(3)乳糜尿:由班氏絲蟲所致
為腹主動脈前淋巴結或腸淋巴干阻塞引發(fā)
尿呈乳白色搜骡,混有血液時呈粉紅色
不定期間歇性發(fā)作
大部分患者外周血中可查見微絲蚴,小部分患者乳糜尿中可查到微絲蚴
實驗檢查
一佑女、病原學檢查
1记靡、血內微絲蚴檢查:取血時間晚10時至次晨2時為宜
①厚血膜法:取末梢血60μl(3大滴)涂成厚片,溶血后鏡檢
②新鮮血滴法(提高檢出率):取末梢血1大滴于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中团驱,加蓋片后立即鏡檢摸吠,觀察微絲蚴的活動情況
③濃集法(提高檢出率):取靜脈血1-2ml,經(jīng)溶血后離心沉淀嚎花,取沉渣鏡檢
④枸櫞酸乙胺嗪(海群生)白天誘出法
2寸痢、體液和尿液內檢查微絲蚴
3、組織內活檢成蟲:腫大的淋巴結或可疑絲蟲結節(jié)
二紊选、免疫學檢測
皮內試驗啼止、間接熒光抗體試驗、ELISA等
既可作為確診依據(jù)兵罢,也可用于流行病學調查
流行
一献烦、流行環(huán)節(jié)
傳染源:血中帶有微絲蚴的患者和無癥狀微絲蚴血癥者
傳播媒介:
班氏絲蟲主要為淡色庫蚊、致倦庫蚊
馬來絲蟲主要為中華按蚊和嗜人按蚊卖词,東南沿海地區(qū)東鄉(xiāng)伊蚊也是傳播媒介
易感人群:男女老少均可感染
流行區(qū)微絲蚴感染率高峰多在21-3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