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索引收錄:《教育學》2013年望迎;原發(fā)期刊:《棗莊學院學報》2013年第六期。)
摘 要:傳統(tǒng)家訓在進行家庭教育時都強調(diào)讀書對于個人進德修業(yè)立世的重要性涩咖,并且多認為讀書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晶通、讀死書渣叛;也不僅是為了博取科第功名而功利地讀書;讀書貴在明理踐行、學以致用烁巫,最終目的是立德做人署隘。傳統(tǒng)家訓中的讀書價值觀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有識之士可貴的讀書價值取向和家教理念,有待于我們以當代的眼光亚隙,進一步加以研究磁餐、分析與批判繼承,這對于糾正當今家庭教育乃至學校教育過程中立足于實用功利阿弃,或貶低讀書為學之價值诊霹,或重知輕行、重智輕德渣淳,忽視讀書為學之內(nèi)在立德做人價值的偏失有著重要的啟迪脾还。
關鍵詞:家訓;讀書入愧;做人鄙漏;價值觀;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09? ? 文獻標識碼:A
中國人素以“勤學苦讀”而著稱于世棺蛛,蘇秦“錐刺股”怔蚌,孫敬“頭懸梁”,匡衡“鑿壁偷光”旁赊,車胤“聚螢照讀”是家喻戶曉的勤學苦讀事例桦踊,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發(fā)奮讀書為學。然而國人教子讀書為學常帶有很強的功利心卻是不爭的事實彤恶,視“金榜題名時”為人生四大幸事之一钞钙,奉“學而優(yōu)則仕”、“書中自有黃金屋声离,書中自有顏如玉”為家教格言芒炼,將讀書為學功利化,視其為博取功名术徊、光耀門楣的手段本刽,忽視其內(nèi)在的立德做人、成人價值赠涮。令人欣喜的是子寓,在中國傳統(tǒng)家訓中有許多教子讀書為學明理以立德做人、成人的訓誡笋除,體現(xiàn)了古代有識之士可貴的讀書價值取向和家教理念斜友。
一、讀書乃人進德修業(yè)立世之要
綜觀歷代家訓垃它,無論是鴻篇巨制鲜屏、片紙短章烹看,抑或是口傳心授、臨終遺囑洛史,多把勉勵和督促子孫讀書為學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惯殊,認為讀書為學是人進德、修業(yè)也殖、立世的第一要務土思。不讀書則會導致孤陋寡聞、不學無術忆嗜、輕薄無行己儒;只有讀書以明理,才能居仁由義霎褐,以禮自持址愿,修業(yè)立世。
據(jù)《論語·季氏》和《論語·陽貨》記載:
? ?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冻璃?”對曰:“未也响谓。嘗獨立,鯉趨而過庭省艳。曰:‘學詩乎娘纷?’對曰:‘未也或舞×禾蓿’‘不學詩趟薄,無以言盐须。’鯉退而學詩虎囚。他日缸榄,又獨立捞附,鯉趨而過庭纠修。曰:‘學禮乎胳嘲?’對曰:‘未也】鄄荩’‘不學禮了牛,無以立〕矫睿’鯉退而學詩禮鹰祸。聞斯二者∶芑耄”[1]176
子謂伯魚曰:“汝為周南蛙婴、召南①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尔破、召南街图,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背传?”[1]183
孔子的過庭之訓、詩禮之教表明孔子極為重視勉勵台夺、督促兒子讀經(jīng)學禮②,以明詩痴脾、禮樂之旨而進德修業(yè)颤介、立身處世≡蘩担基于對讀書為學的極端重視滚朵,孔子諄諄告誡弟子:“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前域;好知不好學辕近,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匿垄,其蔽也賊移宅;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椿疗;好勇不好學漏峰,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届榄,其蔽也狂浅乔。”[1]182孔子認為铝条,人不好讀書為學就會有很多弊病靖苇,難以修身、立業(yè)班缰、處世贤壁,成就仁人君子÷衬螅孔子重視勉勵芯砸、督促兒子、弟子讀經(jīng)學禮等给梅,并視讀書為學乃人之進德假丧、修業(yè)、立世之要的家教理念對后世家訓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动羽。
有“古今家訓之祖”③之稱的北朝《顏氏家訓》說:“夫明六經(jīng)之旨包帚,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运吓,敦厲風俗渴邦,猶為一藝疯趟,得以自資∧彼螅”[2]157在顏之推看來信峻,博覽群書、明白事理十分必要瓮床,可以“增益德行盹舞,敦厲風俗”,至少可以從中獲得生活技能隘庄,自立于世踢步。正是由于顏之推特別重視教育子孫讀書治學,才形成了顏氏家族知書識禮的優(yōu)良家風丑掺。
唐韓愈在《戒子通錄·符讀書城南》中說:“木之就規(guī)矩获印,在梓匠輪輿。人之能為人街州,由腹有詩書兼丰。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菇肃。欲知學之力地粪,賢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學琐谤,所入遂異同蟆技。”[3]103他語重心長地教導兒子斗忌,人的智愚质礼、賢不肖之分在于后天的勤學苦讀與否,勉勵兒子勤奮讀書织阳,成為賢人眶蕉。
南宋王應麟在《三字經(jīng)》中說:“玉不琢,不成器唧躲。人不學造挽,不知義∨裕”[4]225王應麟認為成為君子或小人的關鍵在于學與不學饭入,人的天資再高,若不經(jīng)過后天的讀書為學肛真,就不能明白人生的大義谐丢,從而修身立世。
清康熙帝在《庭訓格言》中教導諸皇子:“凡人進德修業(yè),事事從讀書起乾忱〖フ洌”[4]244強調(diào)讀書乃進德修業(yè)、立身處事之要道窄瘟。只有讀書為學才能明理衷佃、應事。
雖然傳統(tǒng)家訓勉勵蹄葱、督促子弟所讀之書多局限于儒家經(jīng)典纲酗,內(nèi)容片面單一,知識結構狹隘新蟆、封閉,其缺陷與弊端毋庸置疑右蕊。但其將讀書為學作為人求知明理琼稻、進德修業(yè)立世之要的讀書價值觀,對于糾正當前家庭教育過程中饶囚,從眼前的功利實用出發(fā)帕翻,貶低讀書價值,忽視教育子女讀書的偏失仍有積極作用萝风。
當今嘀掸,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許多父母對讀書的價值認識不足规惰,僅從眼前的功利實用出發(fā)睬塌,信奉“讀書無用論”,認為孩子多讀書不如早掙錢歇万,不重視教子讀書為學揩晴。還有許多父母視子女為“掌上明珠”,認為“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贪磺,竭盡所能地為子女創(chuàng)造優(yōu)厚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硫兰,溺愛嬌寵,并以能為其留下萬貫家財寒锚,使其一生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為最大愿望劫映,對子女只求好養(yǎng)不知善育,只求慈愛不知嚴教刹前。孰不知“養(yǎng)不教父之過”泳赋、“慈母敗子”、“孝子不生慈父之家”腮郊,結果造成子女不求上進摹蘑、懈怠懶惰、養(yǎng)尊處優(yōu)轧飞、貪圖享受衅鹿、愛慕虛榮撒踪、自私任性、驕奢淫逸大渤、飛揚跋扈制妄,缺乏教養(yǎng),儼然成為家中的“小皇帝”泵三,社會上的“寄生蟲”耕捞,敗子敗家,辱沒門庭烫幕,欺凌他人俺抽,危害社會。因此父母對待子女之上策應是自己好學上進较曼、率先垂范磷斧,并且嚴慈結合、養(yǎng)育兼顧捷犹,為其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和成長環(huán)境弛饭,使其樹立讀書乃個人進德、修業(yè)萍歉、立世之要的讀書價值觀侣颂,養(yǎng)成好讀書、樂學習的習慣和志趣枪孩,這才是為他們的未來計憔晒。
二、讀書貴在踐行蔑舞、致用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丛晌,不亦說乎?”[1]1這里的學是要求學生獲得知識和鞏固知識斗幼,習則是要求學生將知識化為能力和躬行澎蛛。[5]“學”要與“行”相結合,學習主體只有把所學的知識蜕窿、道理付諸實踐谋逻,并在躬行實踐中有所得,其內(nèi)心才能充滿喜悅之情桐经』僬祝孔子教導弟子:“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阴挣,敏于事而慎于言气堕,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1]9、“聽其言而觀其行”[1]44茎芭、“誦詩三百揖膜,授之以政,不達梅桩;使于四方壹粟,不能專對;雖多宿百,亦奚以為趁仙?”[1]133在孔子看來,判斷讀書人好學垦页、善學雀费、學有所成與否的關鍵不在于他是否能言善辯,而在于他是否能切實領會書中道理并踐履之痊焊,做到言行一致坐儿、知行結合、學以致用宋光。所以“子以四教:文,行炭菌,忠罪佳,信『诘停”[1]71赘艳,在教弟子詩書禮樂時,又教弟子踐行其中所蘊含之事理克握±俟埽孔子的知行結合、學以致用思想被后世家訓所繼承菩暗。
? ? 《顏氏家訓·勉學》說:“夫所以讀書學問掰曾,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停团】跆梗”[2]165顏之推從正面強調(diào)讀書學問貴在踐行、致用佑稠;又說“世人讀書者秒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舌胶,忠孝無聞捆蜀,仁義不足;加以斷一條訟,不必得其理辆它;宰千戶縣誊薄,不必理其民;……故為武人俗吏所共嗤詆娩井,良由是乎暇屋!”[2]166又從反面闡明讀書不能履而行之的危害,以此教育子孫學貴能行洞辣,學以致用咐刨。
宋陸游以詩教子:“人人本性初何欠,字字微言要力行”[6]704扬霜、“學貴身行道定鸟,儒當世守經(jīng)”[6]1475、“紙上得來終覺淺著瓶,絕知此事要躬行”[6]1065教導兒子讀書為學要身體力行联予,把讀書和躬行實踐結合起來,學有所得材原。
清人孫奇逢在《孝友堂家訓》中說:“讀一‘孝’字沸久,便要盡事親之道;讀一‘弟’字余蟹,便要盡從兄之道卷胯。自入塾時,莫不識此字威酒,誰能自家身上窑睁,一一體貼,求實致于行乎葵孤?”[7]要求子孫讀書從自家身上一一體貼担钮,求實致于行,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圣賢之道德教誨尤仍。
清人汪輝祖《雙節(jié)堂庸訓·蕃后》中要求子弟讀應世經(jīng)務的有用之書箫津,他批評那些食古不化、耽于空談的人為迂腐的“兩腳書櫥”宰啦。他說:“所貴于讀書者鲤嫡,期應世經(jīng)務也”。[8]
清人左宗棠《家書·詩文》中也主張讀書與實踐相結合绑莺,適時踐履所學而有所得暖眼。他說:“識得一字即行一字,方是善學”纺裁。[9]
盡管傳統(tǒng)家訓所強調(diào)的讀書貴在踐行诫肠、致用主要是指研讀儒家經(jīng)典司澎,覺解圣賢之道,付諸道德行為栋豫,進行道德實踐挤安,學以致用,側(cè)重學道丧鸯、明道蛤铜、行道的貫通,具有強調(diào)封建倫理道德至上的傾向丛肢,其片面性和時代围肥、階級局限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傳統(tǒng)家訓強調(diào)讀書貴在踐行蜂怎、致用本身卻是難能可貴的穆刻,需要我們以今天的眼光,對其進行批判性的繼承和創(chuàng)造性的轉(zhuǎn)化杠步,賦予其更豐富的內(nèi)涵氢伟。
三、讀書之最終目的在立德做人
在傳統(tǒng)儒家的價值觀體系中幽歼,自古即有“三不朽”④之說朵锣,三者之中又視“立德”為“太上”之功〉樗剑孔子曾說:“君子謀道不謀食诚些。耕也,餒在其中矣颠蕴;學也,祿在其中矣助析。君子憂道不憂貧犀被。”[1]166朱熹《四書集注·論語集注》釋之曰:“耕所以謀食外冀,而未必得食寡键。學所以謀道,而祿在其中雪隧。然其學也西轩,憂不得乎道而已,非為憂貧之故而欲為是以得祿也脑沿∨号希”[10]朱熹的解釋是符合孔子的意思的,因為孔子也曾說過“三年學庄拇,不至于谷注服,不易得也”[1]81韭邓。孔子認為溶弟,讀書可以使人入仕得俸祿女淑,但入仕得俸祿并不是君子讀書的目的,它只是讀書為學以謀道的副產(chǎn)品辜御,謀求做人之道才是君子讀書為學的目的鸭你。這種“立德”為“上”的價值取向和“君子謀道不謀食”的讀書為學理念深刻地影響了古人的教育觀念,因而傳統(tǒng)家訓多強調(diào)讀書之最終目的在立德做人擒权。
? ? 盡管傳統(tǒng)家訓并不反對“學而優(yōu)則仕”袱巨,也不反對讀書得利,顏之推說:“伎之易習而可貴者菜拓,無過讀書也瓣窄。”[2]157將讀書作為一種性價比很高的修業(yè)謀食技藝纳鼎;清人張英《聰訓齋語》中把讀書作為其家訓四語之首俺夕,對讀書入仕、光耀門楣予以充分肯定贱鄙,他教導長子:讀書可以“取科名”劝贸、“繼家聲”、“使人敬重”逗宁。[11]不過映九,求科第,致富貴瞎颗,追求功名利祿件甥,并不是古人讀書的惟一目的,相反哼拔,我們在中國歷代傳世家訓中看到更多的還是通過讀書來修身明理引有,求學問,學做人的訓誡倦逐。讀書做官重要譬正,讀書做人更重要。[12]
? ? 顏之推明確告誡子孫:“君子當守道崇德”[2]334檬姥,讀書治學當以“增益德行曾我,敦厲風俗”為第一要務,切不可單純?yōu)榱耸诉M利得健民、諂事權貴而讀書為學抒巢。他說:“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日:‘我有一兒秉犹,年已十七虐秦,頗曉書疏平酿,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悦陋,以此伏事公卿蜈彼,無不寵愛,亦要事也俺驶⌒夷妫’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暮现,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yè)还绘,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為之栖袋∨那辏”[1]21對當時這種目光短淺、思想狹隘塘幅、諂媚邀寵昔案、功利實用之徒的讀書目的和家教觀念,顏之推給予了明確否定电媳,堪稱遠見卓識踏揣。
明代楊忠愍臨刑前夜遺筆《楊忠愍遺筆與子應尾、應箕書》告誡兒子:“讀書見一件好事則便思量:吾將來必定要行匾乓;見一件不好的事則便思量:吾將來必定要戒捞稿;見一個好人則思量:吾將來必要與他一般;見一個不好的人則思量:吾將來切休要學他拼缝。則心地自然光明正大娱局,行事自然不會茍且,便為天下第一等好人矣咧七∷テ耄”[13]諄諄教導兒子讀書為做人,可謂用心良苦猪叙,感人肺腑娇斩。
? 明代王汝梅在《家訓》中針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讀書只為求取功名仁卷,不求做人的弊病訓喻子孫:“今人讀書只從功名起見穴翩,塾師如此教,諸生如此學锦积,上不就身心事為下指示芒帕,下不就身心事為上體貼,所以讀書與做人竟成兩道丰介,雖讀萬卷書背蟆,不能受書之益鉴分。”[14]
明代王守仁在《王陽明全集·贛州書示四侄正思等》中教導侄子:“吾非徒望爾輩但取青紫带膀,榮身肥家志珍,如世俗所尚,以夸市井小兒垛叨。爾輩須以仁禮存心伦糯,以孝悌為本,以圣賢自期嗽元×哺伲”[3]169認為讀書不能成為功名之具,而是為了明白圣賢之道剂癌,修以孝悌淤翔,居仁由義,以禮自持佩谷,學做圣賢旁壮,可謂真知灼見。
清人朱柏廬《朱柏廬治家格言》主張:“讀書志在圣賢琳要,非徒科第”寡具。強調(diào)讀書的首要目的不在科舉功名,也不在“口秀”幾句雅言稚补,而應通過讀書以明義理童叠,付諸實踐,做好人乃至做圣賢课幕。否則厦坛,便違背了圣賢著書立說的初衷。作者關于讀書目的的觀點乍惊,今天看來仍有可取之處杜秸,對我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強自我道德修養(yǎng)润绎,均有借鑒價值撬碟。[4]237
? 清人陸隴其在《三魚堂文集·示大兒定征》中訓誡道:“非欲汝讀書取富貴,實欲汝讀書明白圣賢道理莉撇,免為流俗之人呢蛤。讀書做人,不是兩件事棍郎。將所讀之書其障,句句體貼到自己身上來,便是做人的法涂佃。如此励翼,方叫得能讀書人蜈敢。若不將來身上理會,則讀書自讀書汽抚,做人自做人抓狭,只算做不曾讀書的人≡焖福”[3]223反復囑咐兒子讀書貴在明理做人辐宾,做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而不在求取功名富貴膨蛮,這是值得稱道的叠纹。
? 當代有學者認為以儒家教育為代表的傳統(tǒng)教育是“以人為中心,以做人為目的的教育敞葛。是一種‘成人’而非‘成才’的教育誉察。做什么樣的人?成什么樣的人惹谐?就是做成‘道德的人’持偏。” [15]同樣氨肌,以儒家經(jīng)典為主要對象鸿秆,以儒家義理為主要內(nèi)容的讀書為學也是以做人為目的的讀書為學,是一種志在“做人”怎囚、“成人”而非僅為“成才”的讀書為學卿叽。盡管傳統(tǒng)家訓所強調(diào)的讀書志在做人的“人”是自覺遵守封建倫理道德的“內(nèi)圣外王”的“道德的人”,而非身心健康恳守、審美考婴、生活能力、思想品德催烘、文化知識等各方面“全面發(fā)展的人”沥阱,具有極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但不可否認的是伊群,傳統(tǒng)家訓強調(diào)讀書的最終目的在立德做人考杉,重視讀書為學所蘊含的“做人”、“成人”之內(nèi)在價值舰始,防止讀書為學的實用功利化崇棠、庸俗化,這是具有歷史進步意義的蔽午。這對于醫(yī)治當前社會上功利主義盛行易茬,物質(zhì)利益至上酬蹋,學校片面地及老、功利地強調(diào)智力教育抽莱,追求升學率,家長一味追求孩子成“龍”骄恶、成“風”食铐,而忽視孩子立德、做“人”僧鲁、成“人”虐呻,學生讀書僅以考高分、上名校為能事寞秃,以升官發(fā)財為目的的弊病仍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斟叼。
注釋:
? ? ①周南、召南:《詩經(jīng)·國風》中開頭的兩組詩春寿,共有二十五篇朗涩。
? ? ②讀經(jīng)學禮過程中自然包括學樂,詩的學習需要在吟詠時配合弦歌绑改,禮的學習需要在習禮時配合音樂舞蹈谢床。當然,孔子也重視對易厘线、書的學習识腿,譬如《論語·述而》中說:“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易造壮,可以無大過矣”渡讼,《論語·述而》載:“子所雅言,詩耳璧、書硝全、執(zhí)禮,皆雅言也”楞抡。
? ? ③宋人陳振孫在其著名的目錄學著作《直齋書錄解題》中稱:“古今家訓伟众,以此為祖”。
? ? ④《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載:“太上有立德召廷,其次有立功凳厢,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竞慢∠茸希”
參考文獻:
[1]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 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增補本)[M].北京:中華書局,1993.
[3]喻岳衡.歷代名人家訓[M].長沙:岳麓書社,2001.
[4]參見盧正言.中國歷代家訓觀止[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
[5]參見毛禮銳,沈灌群.中國教育通史:第一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259.
[6]陸游.陸游集·劍南詩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6.
[7] 轉(zhuǎn)引自朱明勛.中國家訓史論稿[M].成都:巴蜀書社,2008:211.
[8]參見徐少錦,陳延斌.中國家訓史[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664.
[9]左宗棠.左宗棠全集:第十三冊[M].長沙:岳麓書社,1987:4.
[10] 朱熹.四書集注[M].長沙:岳麓書社,1987:244.
[11] 叢書集成初編:第977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2]李卓.中日家族制度比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89.
[13]張艷國.家訓輯覽[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229.
[14] 翟博.中國家訓經(jīng)典[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512.
[15]肖群忠.孝與中國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