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癞谒,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姓ィ——普羅泰戈拉
2017年1月1日弹砚,和菜頭在得到上發(fā)了一篇文章《選擇的煩惱》,講了他的選擇方法論枢希。簡單歸納就是:年輕時廣泛地接觸世界桌吃,享受無限多的可能性,而成為有生活壓力的成年人后通過有價值的人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苞轿,減少選擇的時間茅诱,增加思考的時間。
這篇文章我非常喜歡搬卒,如果有年輕人訂閱了他的專欄瑟俭,這一篇文章讀明白就值回票價了。就像他的《槽邊往事》自選集里有一篇《上班這件事》契邀,一篇文章24?頁摆寄,讀完那一篇就值回書錢了。
有價值的信息散落各處坯门。年輕時我們精力無限椭迎,我剛上網那會兒大家管上網叫“沖浪”,年輕人們漫無目的在各個網站田盈、論壇閑逛畜号,饑渴地閱讀信息、觀點允瞧、故事简软,發(fā)表不經大腦的言辭蛮拔。而隨著年齡增長,時間成本越來越高痹升,如果再去“沖浪”建炫,我們獲得的通常是憤怒:“我居然花了5分鐘讀這種東西!”
這時怎么辦呢疼蛾?要建立基于人的信息篩選通道肛跌,有意識地隔離一部分信息,而如何建立高質量的“人肉篩選器”是關鍵察郁。
我去年到今年初加入了幾個高質量的社群衍慎,認識了幾位優(yōu)秀的同學,他們讓我更確認了“這是個好時代”的想法皮钠。篩選信息稳捆、獲取知識的首選途徑是言傳身教,而在這個時代找到優(yōu)秀的老師已經不是一件難事麦轰,擁有專業(yè)素養(yǎng)又樂于分享的人們能通過教授知識和技能獲得收益乔夯,充滿困惑的年輕人們也能以很低的代價獲得指導。
去年7月蘭啟昌發(fā)布了他的郵件訂閱服務“開智計劃”款侵,其中有個部分就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末荐,會推薦他在關注的優(yōu)質公眾號和個人網站,另外兩個部分每期推薦一本書新锈、一篇長文章鞠评。我后來把這個系列郵件抄送給幾位好朋友,其中genex同學特地回復我壕鹉,郵件里推薦的一部分公眾號和書跟他的收藏重疊剃幌,由此他推導出蘭啟昌這位同學品味很好(笑)。
如果有心晾浴,有水準又喜歡分享的學習者并不難找负乡,心思細膩一點甚至可以畫出知識傳播的鏈條。像開智計劃第一期推薦的陽志平脊凰,17年前就開始在自己的網志上公開寫作抖棘,他創(chuàng)建的開智學堂也有自己的公開學習網站,同時有“心智工具箱”等多個公眾號狸涌∏惺。《暗時間》的作者劉未鵬在持續(xù)更新自己的blog:mindhacks.cn,同時也是多個公眾平臺的寫作者帕胆。Bridgewater創(chuàng)始人Ray Dailo朝捆、跨界學者/投資人吳軍、水庫論壇創(chuàng)始人歐成效懒豹、新生大學創(chuàng)始人李笑來......很多領域的頂尖高手同時也是公開寫作者芙盘,每個名字背后都有一座知識和高品質信息的寶庫驯用。
有了信息的“人肉篩選器”,還需要做什么呢儒老?分辨他/她們在講的是“知識”還是“觀點”蝴乔,同時分析不同觀點背后的共通邏輯。
李笑來先生在演講中多次倡導“別買房驮樊,投資自己”薇正,歐成效先生堅信比特幣的價值被高估了1000倍,而他們兩位分別通過投資比特幣和房產實現(xiàn)了財富自由囚衔。而吳軍挖腰、李笑來、歐成效的投資方式背后佳魔,核心邏輯都是價值投資曙聂,與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如出一轍晦炊,區(qū)別只是應用的領域不同而已鞠鲜。
嚴格來講,接近2個月沒有寫作断国,公眾號也停更了贤姆。惰性和慣性很可怕,事情永遠做不完稳衬,不把寫作的優(yōu)先級往前排的話霞捡,很容易就停掉了。這個主題是一個月前就想好要寫的薄疚,拖了這么長時間碧信,跟初始的思路完全不同了,真是汗顏街夭。后面一段時間能保持每周至少一篇砰碴,同時我會盡快把前面想寫的主題補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