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1】者:天得一以清妆档;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虫碉;谷得一以盈贾惦;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2]敦捧。
其致之也【3】须板,謂【4】天無以清【5】,將恐裂兢卵;地無以寧习瑰,將恐廢;神無以靈秽荤,將恐歇甜奄;谷無以盈柠横,將恐竭;萬物無以生课兄,將恐滅牍氛;侯王無以正,將恐蹶【6】烟阐。
故貴以賤為本搬俊,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謂孤蜒茄、寡唉擂、不榖【7】。此非以賤為本邪扩淀?非乎楔敌?故至譽無譽【8】。是故不欲琭琭【9】如玉驻谆,珞珞【10】如石卵凑。
【注釋】
1.得一:得道。一者胜臊,道之數勺卢,得一猶言得道。
2.正:有的版本為“貞”象对,帛書甲乙本皆為“正”黑忱,據推測可能是有的朝代為避諱而改“正”為“貞”。
3.其致之也:推而言之勒魔。
4.謂:假如說甫煞。帛書作“胃”。
5.天無以清:天離開道就不能保持清明冠绢。
6.蹶:跌倒抚吠、失敗。
7.孤弟胀、寡楷力、不榖:古代帝王自稱為“孤”、“寡人”孵户、“不谷”萧朝。不榖,不谷夏哭,自貶為不善的意思检柬。
8.至譽無譽:最高的榮譽是無須稱譽的。
9.琭琭:形容玉的華美竖配。
10.珞珞:形容石塊的堅實何址。
今譯:自古得道的事物:天得到道而清明酱固;地得到道而寧靜;神得到道而靈妙头朱;河谷得到道而充盈;萬物得到道而化生龄减;候王得到道而使天下安定项钮。
推而言之,天如果不得清明希停,恐怕要崩裂烁巫;地如果不得寧靜,恐怕會震潰宠能;神如果不能保持靈性亚隙,恐怕要消失;河谷如果不能充盈违崇,恐怕要涸竭阿弃;萬物如果沒有生機,恐怕要絕滅羞延;候王如果不能保持天下安定渣淳,恐怕要被顛覆。
所以貴以賤為根本伴箩,高以下為基礎入愧。因此候王自稱為“孤”、“寡人”嗤谚、“不谷”棺蛛。這難道不是以低賤為根本嗎?難道不是嗎巩步?所以最高的稱譽是無須夸譽的旁赊。因此不愿像玉的華美,而寧可像石塊的堅實渗钉。
《道德經》與生活智慧
本章前半段老子花了很長的篇幅談“一”彤恶,先告訴我們如果有“一”,會如何天寬地闊人神興旺鳄橘,緊接著話鋒一轉声离,又描述如果木有了“一”,那種天崩地裂萬物凋零的慘狀瘫怜,差點嚇壞了寶寶們术徊。
“一”是神馬?學霸們一定還記得鲸湃,“一”在第二十二章曾經出現過:圣人抱一為天下式赠涮。一子寓,其實并不神秘,老子用它來指道笋除。這么簡單的一橫來指稱“道”斜友,正說明大道至簡。
所以“一”不是單一片面垃它,而是整體和全局鲜屏。舉個栗子:一在人之中,人體包含著陰和陽国拇,這兩種看似對立的物質洛史,卻能因為“一”而相互依存、相互轉化酱吝,達到共生共榮和諧自然也殖;一旦失了“一”,就失去了整體的和諧务热,陰陽的平衡被打破忆嗜,人就生病了。
得“一”崎岂,即可以調和各種相互對立的力量霎褐。陰陽相和,萬物昌盛该镣。
如何才能得一冻璃?
從小處著手,從卑微處著眼损合。不好高騖遠省艳,不貪貴求多。
老子在第三章已經提醒人們:“不貴難得之貨”嫁审。不貪戀那些希有的東西跋炕,安于平淡,心就時刻在當時當下律适,不會被帶走辐烂,我們與“一”,就一直同在捂贿。
難得之貨引人炫耀纠修,炫耀源于匱乏。之所以炫耀厂僧,是因為炫耀者內心把這個東西定為“貴”的扣草,覺得它很難獲得,一不小心發(fā)現自己居然有,這份滿足與自豪感辰妙,不昭告天下鹰祸,不刷刷朋友圈,怎么睡得著密浑?此種做法流行詞語叫做“裝逼”蛙婴,真正牛逼的人,反而處處低調尔破,人家不需要裝敬锐。
刷存在感是因為沒有存在感。人難以安然自處呆瞻,才會不停地刷,以別人的回饋來確認自己的存在径玖,注意力消耗在這上面痴脾,往往更找不到自己。關注外在的風吹草動梳星,離內心的平靜就漸行漸遠赞赖。那個“一”,可能就離我們而去了冤灾。
需要澄清的是前域,老子所說的“下賤”,雖然也用于形容人韵吨,與人們平日用來評價某位我們看不起的人匿垄,用的那個充滿鄙視和輕蔑意味的“下賤”,有本質的區(qū)別归粉。
我們平炒涣疲口中所說的“下賤”,跟道德品性扯上了關系糠悼。下就是下作届榄,不堪,沒底線倔喂;賤則是與普世價值相背離铝条,失去正面意義,被唾棄席噩。
老子的“下賤”班缰,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理屬性,分成了“下”與“賤”兩種屬性悼枢。
“下”相對于“高”鲁捏,是指所處的位置較低;“賤”相對于“貴”,是指事物樸素的實質给梅,不含浮華與飾巧假丧。
對于我們普通人,要做到不為物欲所動动羽,甘于質樸平淡包帚,大概是這世界上最難的事了。
貪婪和恐懼與生俱來运吓,隱藏在潛意識中渴邦,不時伸出觸角纏繞我們,人陷入其中拘哨,很難擺脫谋梭,需要時時覺察警醒,才不會受制于它們倦青。
有時候我們會自覺狀態(tài)甚好瓮床,以為已經超凡入圣了,卻很可能只是浮云产镐。
想起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東坡先生堪稱一代名士隘庄,不僅文學素養(yǎng)高,也研究佛學癣亚,常有所悟丑掺。先生與一位叫佛印的高僧是莫逆之交,常在一起參禪論道述雾。
一日街州,先生打坐起身,突覺靈感泉涌玻孟,寫就一首詩偈:
稽首天中天菇肃,
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取募,
端坐紫金蓮琐谤。
意思就是說自己在佛光普照下,達到了一種如如不動的境界玩敏。寫完后先生越看越喜歡斗忌,忍不住喚來書童,讓他到寺廟將此詩交給佛印禪師旺聚,同時心中暗想织阳,好友一定會大贊他修為又精進了。
佛印看了以后砰粹,淡然一笑唧躲,一句話沒說,在詩后面批了兩個字:放屁。然后吩咐童兒帶回去弄痹。
滿心期待的東坡居士打開一看饭入,氣得七竅生煙:佛印你個老和尚,怎么說出這種話來肛真?靶扯!膀救谩乾忱!啊历极!氣煞老夫窄瘟!不行,我得找你理論去趟卸。
東坡先生即刻啟程來到寺廟蹄葱,正要推門而入,發(fā)現門口貼著一幅對子:
八風吹不動
一屁過江來
愣了幾秒鐘的先生反應過來衰腌,哈哈大笑。既是嘲解自己觅赊,也對佛印禪師的智慧欽佩不已右蕊。
東坡大學士在自我成長路上尚且有幻覺,我等庸人吮螺,偶爾不知天高地厚也是可以原諒的饶囚,哈哈哈。
老子強調“下”鸠补、“賤”萝风,并不是為了否定“高”、“貴”紫岩,老子是為“高”规惰、“貴”找到了立足點,能落到實處的高貴才可以長久泉蝌。
確定一個“貴 ”的外在標準歇万,人們就會相互追逐攀比,以至心理失衡勋陪。內在的真樸才是最彌足珍貴的贪磺,因為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特質,別人無法復制和替代诅愚,專注于修煉自身寒锚,把自己放低再放低,功夫落在實處。知識光上腦上心還不夠刹前,還得上身泳赋,也就是要反復實踐。得道高僧每天仍然參禪打坐做功課腮郊,外面世界紛擾太多摹蘑,不斷實修才能保持精進。
如此持續(xù)下功夫轧飞,總有一天衅鹿,“下”累積成了“高”,“賤”成長成了“貴”过咬,個體成就了自身的高貴大渤。那是一種由內而外的高貴,不需要外物的矯飾襯托掸绞,我們內在的華光泵三,借助自身的澄明,自然呈現衔掸,光彩照人烫幕。
至譽無譽,若是心中還渴望別人來肯定敞映,一定是沒到境界较曼,尚需努力。不高估自己振愿,不自以為是捷犹,以謙卑的姿態(tài)前行埠通,持一顆樸石真心名眉,邊行邊悟。
注:1坟乾、原文部分參考書目《老子注譯與評介》(陳鼓應著) ?2档桃、文中圖片來自網絡枪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