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每年農(nóng)歷初五型将,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投身淚羅江寂祥,而形成了一個節(jié)日。隨后七兜,端午節(jié)慢慢演變?yōu)橹腥A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丸凭,影響范圍輻射到了日本韓國等,其中韓國認為端午祭是他們的,為此申請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惜犀。
然而铛碑,近些年專家學者考證發(fā)現(xiàn),端午節(jié)的來源有諸多疑問向拆,下面摘選三條:(1)屈原這個人存不存在亚茬?為何只在《史記》中最先有記載,(2)食粽子習俗早于屈原去世400多年浓恳,(3)為何其他六國也吃粽子紀念楚國屈原,有道理嗎碗暗?
關(guān)于端午祭的起源颈将,近代諸多學者都有所考證,比如胡適言疗、聞一多等晴圾,但端午節(jié)究竟是什么來源,歷史煙云遮眼噪奄,是非難有定論死姚。或許勤篮,通過端午節(jié)起源的歷史故事和人物都毒,可以管中窺豹。
第一個碰缔,春秋介子推(账劲?—公元前636年)
東漢蔡邕《琴操》中記載,五月初五紀念介子推金抡。蔡邕描述了一段話瀑焦,大意是:晉國重耳與介子推,流亡在外19年梗肝,介子推曾割大腿上的肉榛瓮,給重耳充饑。后來重耳回國登基了巫击,但卻忘了封賞介子推禀晓。
為此,介子推有些怨氣喘鸟,寫了篇《龍蛇之歌》感悟晉文公匆绣,隨后就背著母親躲在山中了。重耳多次呼喚什黑,介子推拒不下山崎淳。后來重耳放火燒山,逼介子推下山愕把。沒想到拣凹,介子推和母親被燒死在山中森爽。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五月初五不得生火嚣镜,只吃寒食爬迟,粽子是寒食的一種。由此菊匿,后人認為端午節(jié)最早是紀念介子推的付呕。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是清明節(jié)跌捆。
第二個徽职,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屈原這個歷史人物,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屈原列傳》中佩厚。在此之前姆钉,沒有屈原這個人物記載。據(jù)聞一多考證抄瓦,把屈原和端午節(jié)捆綁在一起潮瓶,是南朝梁吳均《續(xù)齊諧記》中才出現(xiàn)的。
公元前278年钙姊,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毯辅,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在這一年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自殺摸恍。在此之前悉罕,屈原被楚王貶黜政治中心,相當于流放到了江南地區(qū)立镶。
為此壁袄,楚國人駕駛小船,但卻沒能在波濤洶涌的淚羅江上找到屈原媚媒。由此嗜逻,形成了賽龍舟。另外缭召,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尸體栈顷,就投了米等很多食物。后來就形成了粽子嵌巷。
第三個萄凤,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
伍子胥是楚國人,后來因為楚國要將他全家滅掉(父兄均為楚王所殺)搪哪,伍子胥就逃到了吳國靡努。后來和孫武成為好朋友,差點滅掉了楚國,并將楚平王尸體挖掘出來鞭尸惑朦。
吳王闔廬死后兽泄,吳王夫差即位。在吳越爭霸之中漾月,吳軍擊敗越國病梢,越王勾踐請和。伍子胥建議梁肿,斬草除根蜓陌,但夫差一意孤行同意議和。隨后吩蔑,越國使用離間計护奈,收買奸臣,最終夫差賜死伍子胥哥纫。
死前,伍子胥說:我死后把我眼睛挖出來痴奏,放在都城東門上蛀骇,看越軍滅吳。夫差大怒读拆,將伍子胥尸體裝在皮革袋子里擅憔,在五月初五投入大江。后人由此端午紀念伍子胥檐晕。
第四個暑诸,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
勾踐,姒姓辟灰,又名鳩淺个榕、菼執(zhí),夏禹后裔芥喇,越王允常之子西采,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和吳國爭霸失敗之后继控,在范蠡的輔佐下械馆,經(jīng)過臥薪嘗膽,越國很快恢復(fù)實力武通,最終擊敗吳國霹崎。
在恢復(fù)實力過程中,越國做了很多事冶忱,充滿了陰謀和智慧尾菇。但有一條是:以劃龍舟來操練水兵。這么做是不讓吳國發(fā)覺越國練兵的動機〈砉粒《越地傳》中對此有記載簿晓。
由于勾踐練兵采取的劃龍舟的方式,而如今端午劃龍舟比賽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項目千埃。因此有人說憔儿,端午這個節(jié)日,也是為紀念勾踐而設(shè)立并沿襲的放可。
第五個谒臼,曹娥(130—143年)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耀里,數(shù)日不見尸體蜈缤,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冯挎。過了十七天底哥,在五月五日遮天投江自殺。沒想到房官,五天后曹娥抱出父親尸體浮出水面趾徽,世人驚奇。
當然翰守,還有一種說法是孵奶,曹娥父親曹盱,在五月初五迎伍神(伍子胥)的祭祀活動中溺于舜江蜡峰。過了十七天了袁,在五月二十二日也投江,五日后曹娥的尸體抱父尸浮出水面湿颅。
但不管哪種說法载绿,曹娥都被神話了。曹娥所住之村鎮(zhèn)即更名為曹娥鎮(zhèn)肖爵,舜江被改為曹娥江卢鹦,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還有著名的《曹娥碑》一文作為佐證劝堪。五月初五就變成紀念曹娥的節(jié)日了冀自。
第六個,周處(236—297年)
周處是江蘇宜興人秒啦,三國東吳末年西晉初年人士熬粗,“浪子回頭金不換”、“周處除三害”的典故余境,講的就是他驻呐。年少時灌诅,被稱為“第三害”;后來努力向上含末,稱為國之棟梁猜拾。
史稱,在西晉時期佣盒,周處先后任新平太守挎袜、廣漢太守、楚內(nèi)史肥惭、散騎常侍盯仪、御史中丞等職,工作勤勉蜜葱,剛正不阿全景;得罪權(quán)貴,被派往西北討伐氐牵囤、羌等族叛亂爸黄,遇害于沙場。
值得重視的是揭鳞,“端午”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馆纳,這本文獻成了現(xiàn)代人們查考端午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的重要參考。因此汹桦,有人認為現(xiàn)在的端午節(jié),也是紀念周處鉴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