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調(diào)幽蘭》是現(xiàn)存最早的古琴譜,與后世所見的減字譜琴譜不同,《碣石調(diào)幽蘭》還是唯一的文字譜。
《碣石調(diào)幽蘭》的發(fā)現(xiàn)
《碣石調(diào)幽蘭》的發(fā)現(xiàn)娱仔,有賴于清末書法家、收藏家楊守敬(1839-1915)游桩。
楊守敬于1890年出任駐日使館參贊牲迫。在日期間,楊致力于收藏古籍借卧,時任駐日大臣黎庶昌對楊此舉大力支持盹憎,并將國內(nèi)已經(jīng)散佚的二十六種、凡二百卷古籍在日輯刊铐刘,曰《古逸叢書》陪每,其中就有寶素堂抄本《碣石調(diào)幽蘭》一卷,原書序下注『一名《倚蘭》』(為統(tǒng)一起見镰吵,本文主要采用『猗』字)檩禾。
《碣石調(diào)幽蘭》系南朝梁末會稽人丘明所傳,『以其聲微而志遠疤祭,而不堪授人』盼产,后來在陳楨明三年(該年,陳為隋滅)勺馆,將此曲傳給了宜都王陳叔明(南朝陳后主陳叔寶的異母弟弟戏售,封宜都王),不少文章(甚至學(xué)術(shù)論文)中將『宜都王叔明』解為宜都人王叔明草穆,實為謬誤灌灾。
據(jù)楊氏所按,原書為唐人真跡悲柱,這也是后世琴家所寶之處锋喜。
據(jù)《琴書大全》卷十《琴事·琴曲傳授》所載,陳叔明這一脈承于劉琨豌鸡,后『普明傳封襲嘿般,襲傳陳宜都』轴总,普明或為此丘明。南朝宋人釋普明校對佛經(jīng)《楞伽經(jīng)》博个,此普明既為佛門弟子,稱丘明亦不為怪功偿。此處為我臆測盆佣,關(guān)于魏晉南北朝至隋唐間的很多歷史尚無定論,還有待進一步考證械荷。
《幽蘭》溯源
中國傳統(tǒng)語境下共耍,文人對蘭花有著特定的情感寄托,蘭花因其清幽高潔而被視為君子的象征吨瞎,尤其用于表達不仕時的心境痹兜。
相傳孔子游七十國,都得不到重用颤诀,最后從衛(wèi)國返回魯國時字旭,在隱谷中看到蘭花生長在雜草間⊙陆校孔子認為自己有蘭花之香遗淳,應(yīng)該被當(dāng)時的『王者』禮遇,遂有生不逢時之嘆心傀。于是停車援琴鼓之屈暗,而作《猗蘭操》。
《孔子家語·在厄》中所載:
君子博學(xué)深謀而不遇時者脂男,眾矣养叛,何獨丘哉。且芝蘭生于深林宰翅,不以無人而不芳弃甥,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jié)堕油。
東漢大文學(xué)家潘飘、書法家、音樂家蔡邕在《琴操》中所載:《猗蘭操》者掉缺,孔子所作也卜录。孔子歷聘諸侯眶明,諸侯莫能任艰毒。自衛(wèi)反魯,隠谷之中搜囱,見薌蘭獨茂丑瞧。喟然嘆曰:夫蘭當(dāng)為王者香柑土,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绊汹,譬猶賢者不逢時稽屏,與鄙夫為倫也。乃止車援琴鼓之西乖,云:
習(xí)習(xí)谷風(fēng)狐榔,以陰以雨。
之子于歸获雕,遠送于野薄腻。
何彼蒼天,不得其所届案。
逍遙九州庵楷,無有定處。
世人暗蔽楣颠,不知賢者尽纽。
年紀逝邁,一身將老童漩。
自傷不逢時蜓斧,托辭于薌蘭云。
《唐詩三百首》第一首睁冬,張九齡的《感遇》系被貶荊州刺史時所作挎春,其一寫到: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豆拨。
欣欣此生意直奋,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施禾,聞風(fēng)坐相悅脚线。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弥搞。
韓愈《猗蘭操》邮绿,系被貶潮州刺史時所作: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攀例。
不采而佩船逮,于蘭何傷。
今天之旋粤铭,其曷為然挖胃。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mào)貿(mào)酱鸭,薺麥之茂吗垮。
子如不傷,我不爾覯凹髓。
薺麥之茂烁登,薺麥之有。
君子之傷蔚舀,君子之守防泵。
其中都表達了與孔子同樣的懷才不遇而又孤芳自賞的傲嬌情緒』雀遥可以相信,正是藉由孔子及此曲足删,蘭花奠定了其君子之喻的地位寿谴。
《碣石調(diào)幽蘭》共四拍,或與曹操《碣石篇》相證失受⊙忍《碣石篇》為大文豪魏武帝曹操代表作之一,又名《步出夏門行》拂到、《隴西行》痪署,組詩分為《艷》辭(序曲)及《觀滄海》兄旬、《冬十月》狼犯、《土不同》(亦作《河朔寒》)、《龜雖壽》四章领铐,真實地記錄了建安十一年秋曹操八月東征悯森,至建安十二年春二月還鄴的過程。現(xiàn)征引如下:
艷云行雨步绪撵,超越九江之皋瓢姻。臨觀異同,心意懷猶豫音诈,不知當(dāng)復(fù)何從幻碱?經(jīng)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细溅。
觀滄海
東臨碣石褥傍,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喇聊,山島竦峙摔桦。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邻耕,洪波涌起鸥咖。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兄世;
星漢燦爛啼辣,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御滩,歌以詠志鸥拧。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風(fēng)徘徊削解,
天氣肅清富弦,繁霜霏霏。
鵾雞晨鳴氛驮,鴻雁南飛腕柜,
鷙鳥潛藏,熊羆窟棲矫废。
錢镈停置盏缤,農(nóng)收積場。
逆旅整設(shè)蓖扑,以通賈商唉铜。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律杠。
土不同
鄉(xiāng)土不同潭流,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柜去,舟船行難幻枉。
錐不入地,蘴藾深奧诡蜓。
水竭不流熬甫,冰堅可蹈。
士隱者貧蔓罚,勇俠輕非椿肩。
心常嘆怨,戚戚多悲豺谈。
幸甚至哉郑象!歌以詠志。
龜雖壽
神龜雖壽茬末,猶有竟時厂榛。
騰蛇乘霧盖矫,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击奶,志在千里辈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柜砾。
盈縮之期湃望,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痰驱,可得永年证芭。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担映。
《幽蘭》在古譜中的其它版本
鑒于《幽蘭》的悠久歷史及其對于文人的特殊意義废士,《幽蘭》在不同的空間和時間流傳的過程中,誕生了不同的曲調(diào)和版本蝇完,甚至曲名也有《幽蘭操》官硝、《猗蘭操》、《漪蘭操》四敞、《幽蘭》、《猗蘭》拔妥、《倚蘭》忿危、《漪蘭》之別。但在提到曲意時没龙,基本都征引孔子生不逢時之嘆作為注解铺厨。
粗略翻閱了我所能見到的古譜,基本都收錄有《猗蘭》硬纤,限于學(xué)識淺陋解滓,尚不能一一爬梳其異同,在此只作紙上談兵筝家。
當(dāng)代演奏版本
據(jù)吳文光先生在《<碣石調(diào)幽蘭>研究管窺》一文中所述:
直到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一四年洼裤,京師琴家楊宗稷(字時百)先后用功三年對《碣石調(diào)幽蘭》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和實驗性的打譜,在確定《碣石調(diào)》的定弦為古琴正調(diào)弦法的基礎(chǔ)上溪王,發(fā)表了《幽蘭古指法解》腮鞍,隨后又刊行了《幽蘭減字譜》與《幽蘭五行譜》。
按查阜西的統(tǒng)計順序莹菱,迄至1956年移国,彈出《幽蘭》的琴人依次有徐立蓀、姚丙炎道伟、吳振平迹缀、吳景略、管平湖、喻紹澤祝懂、薛志章七人票摇。有現(xiàn)代記譜者有徐立蓀、姚丙炎嫂易、管平湖兄朋、喻紹澤、薛志章怜械、陳樹三(三線譜譯本颅和,基本根據(jù)楊宗稷《幽蘭》五行譜)。就我所見缕允,有錄音行世的有管平湖峡扩、姚丙炎、徐立蓀三家障本。
吳老基本道出了自《碣石調(diào)幽蘭》重現(xiàn)中土后的重生歷程教届。
2010年1月上映的電影《孔子》主題曲名為《幽蘭操》,由王菲演唱,歌詞即改編自韓愈的《猗蘭操》: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腾它。
眾香拱之帐偎,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蘭何傷?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城舞。
文王夢熊,渭水泱泱寞酿。
采而佩之家夺,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伐弹,蕾蕾于冬拉馋,
君子之守,子孫之昌惨好。
歌詞較原詩而言椅邓,少了些許悲傷,多了些許希望昧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