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后臺有很多朋友留言說希望我能推薦幾本心理類的書雄妥,這幾日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渤弛。
回想這幾年來的成長己肮,一些書的確幫了我不少主穗。
1.《不與自己對抗 你就會更強大》
這本書我曾向一些微信咨詢的朋友推薦過,每一位都因此做出了巨大改變堤如。其中有一位正在抑郁苦海掙扎的女孩讀完這本書后完全走出了抑郁蒲列。
我也是這本書的受益者。在我知道接納自我的重要性卻又不知道怎么做的時候煤惩,這本書給了我指明了方向嫉嘀。
沒錯,這本書講的就是“接納”魄揉。它告訴我們:
沒有誰能傷害我們剪侮,只有我們自己;
傷痛本身并不可怕洛退,可怕的是由傷痛產生的怨恨瓣俯;
我們不需要戰(zhàn)勝自己,我們只需要接納自己兵怯,才能發(fā)現自己的真正價值彩匕。
2.《少有人走的路》
心理著作很多,但如果只推薦一本媒区,那么驼仪,一定是這本《少有人走的路》。
或許是商家為了售書考慮袜漩,這本書用的最多的一個宣傳標語:愛情心理學最暢銷的書籍绪爸。但其實它講的并不是愛情,而是生命的真相宙攻。
何為生命的真相奠货?正如開篇所言:人生苦難重重,悲喜參半座掘。讀完這本書我們會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递惋,是一個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
它告訴我們只有做到自律溢陪、承擔責任萍虽、直面問題、不斷修改自己的心靈地圖形真、懂得真愛杉编、學會獨立、建立真正的信仰等,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王财、達到自我認知的更高境界,完成心智成熟的旅程裕便。
這本書不一定會讓你快樂绒净,但是它很有可能是身處黑暗中的你急需的強大光源。
3.《荒漠甘泉》
不管你有沒有宗教信仰偿衰,或者是你有但不是基督徒或是天主教徒挂疆,我都還是要把這本書推薦給你。
一是因為這本方形小書曾是我的枕邊書下翎,也是幾年前獨自一人在北京打拼最黑暗的時光里我無論到哪包里都會帶著的一本書缤言,有它在我踏實。
二是因為這本書在出版后的幾年間被翻譯成10多種語言视事,為世界各地的人所傳誦胆萧,其中有大量讀者根本不是基督教徒。
三是因為在臺灣俐东,都是基督徒的兩屆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與蔣經國都曾大力推薦過此書跌穗。而且蔣介石棺材中放的四本書中其中一本就是《荒漠甘泉》這本書。
《荒漠甘泉》以圣經經文為據虏辫,摘錄了考門夫人所喜愛的司布真蚌吸、馬德勝、愛德華茲等多人的著述或語錄砌庄,結合作者的經歷思考羹唠,書寫了一年的讀經心得和人生感悟。
在這多說一句娄昆,不要小看了《圣經》佩微,《圣經》是美國立國根基,西方法治基礎稿黄。
4.《別以為你懂孩子的心》
新媒體迅速發(fā)展和心理學的廣泛傳播喊衫,仿佛一夜之間讓大家都知道了原來我們現在的人格缺陷、性格弱點杆怕,都是“原生家庭”族购、“童年創(chuàng)傷”塑造而成的。
我們無論是去做心理咨詢還是自我救贖陵珍,都不得不回到小時候去找源頭寝杖。
只有了解自己的過去,才有可能理解父母互纯,也才有可能原諒父母瑟幕,繼而找到真正的自我,脫離原生家庭并獲得自由。
在這個過程中只盹,我們是需要讀一些家庭教育類的書的辣往,這就是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殖卑,跟很多暢銷的教育類書站削、專業(yè)的兒童心理學書不一樣,它像是鄰家母親在面授自己的育兒心經孵稽,通俗易懂许起,簡單輕松,里面小孩子周周的故事和經歷更是跟我們的童年重合度相當高菩鲜,看這本書园细,我們就像在看小時候的自己。
如果你想讀懂你的過去接校,這本書可以是一個開始猛频。
5.《生命的重建》
這本書探討的是身心靈三個領域。作者在書中倡導“整體健康”的觀念蛛勉,揭示了疾病背后隱藏的心理模式伦乔,從而開辟了重建生命整體的完美道路。也因此讓我對生命和人生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董习。
思維改變生活烈和。越深入讀,我們會發(fā)現其實這是一本認知療法的入門讀物皿淋。
它在告訴我們:
我們生命中經歷的所有事件招刹,都是由我們過去的思想和信念造成的。然而窝趣,那是我們的過去疯暑。它們已經過去了,完畢了哑舒。重要的是此時此刻我們選擇什么思想妇拯、選擇什么信念、說什么話洗鸵,因為我們現在的思想和語言會創(chuàng)建我們的未來越锈。我們的力量的源泉來自“當下”,它正在形成明天的膘滨、下星期的甘凭、下個月的、明年的以及以后的經歷火邓。
生活中所有問題的唯一解決之道丹弱,就在于珍愛自己德撬。愛自己,是我們所能給予自己最重要的禮物躲胳。我們要學著向自己的內心尋求救援蜓洪,我們的內心擁有力量,去創(chuàng)造和改變自己的生命坯苹。
6.《天生敏感》
看完這本書我松了一口氣蝠咆。
在我過往的認知里,一直認為敏感是一種缺點北滥,需要改變,不然怎么會有那么多人說:“你真是太敏感了闸翅,累不累啊再芋。”
可當我讀完這本書之后坚冀,我發(fā)現:對于很多內向的人來說济赎,敏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它并不是一種性格缺陷记某,反而在是一種優(yōu)勢和天分司训,不需要改變。人是復雜而獨特的液南,天性特質沒有“好”和“壞”之分壳猜。我們只需要了解自己,認可自己滑凉,學會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才可以讓自己活得更好统扳。
7.《正念的奇跡》
我們焦慮、恐懼畅姊、沒有安全感咒钟,有時候不是因為我們缺愛,而是因為沒有著陸若未。
什么樣的狀態(tài)才叫著陸朱嘴?
當你吃飯的時候就是吃飯,而不是吃飯的時候還看著電視粗合;當你準備睡覺的時候就只是睡覺萍嬉,而不是躺在床上閉目的時候還要想著未完成的工作;當你工作的時候就是工作隙疚,而不是工作的時候想著如何休息帚湘。這是正念。而正念的奇跡甚淡,就是讓你有著陸的感覺大诸,讓你真正在大地上行走捅厂,沒有恐懼和焦慮。
如果你是一個無法專注做一件事的人资柔,每天的生活就像是應付差事一樣焙贷,總是在慌張忙碌又焦慮擔心恐懼中度過,體會不到活著的感覺贿堰,那么辙芍,這本書你有必要讀一讀。
8.《界限感》
我曾是一個嚴重缺乏界限感的人羹与,這也是造成我抑郁的原因之一故硅。
開通微信咨詢后,接觸過大量的心理咨詢者纵搁,幾乎每一位咨客都存在缺乏界限感的問題吃衅,分不清自己是自己,別人是別人腾誉,常常把一些簡單的事情搞得復雜難以處理徘层。
其實當我們把握好自我邊界,學會了在人際關系中親近地保持距離利职,我們很多人際關系的煩惱就會迎刃而解趣效。
翻開這本書,看似沒有什么特別猪贪,或許你會覺得都是眾所周知的道理跷敬,但我相信假如你真的領會其中的意思,并付諸于行動热押,你的人際關系會處理地很好干花。
9.《一個人的朝圣》
讀完這本小說,便一直帶在身邊楞黄。
這是一個人的旅行池凄,也是一場心靈救贖之旅。
一個60多歲的退休老人為了挽救罹患癌癥的老同事奎妮鬼廓,在長達87天的時間里一直靠著意念不斷徒步肿仑,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了整個英格蘭碎税。87天尤慰,627英里,老人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雷蹂,老友就會活下去伟端!
雖然最終他如愿來到了奎妮的病床前,但也沒能夠挽回她的性命匪煌。即便如此责蝠,對于老人党巾、他的家人以及奎妮來說在徒步旅行的這87天里,他們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成長霜医。
小說用故事在告訴我們:破裂的關系是可以通過真誠的交流和溝通得以修復的齿拂;當我們學會享受孤獨的時候,我們的心靈開始成熟肴敛。
10.《刻意練習》
我們大多數人的自卑一是來源于不接納自己署海,二是來源于沒有拿得出手的技能。
我一直堅信自信是做出來的医男,尤其是成年以后的自信不僅來源于自身的接納和自愛砸狞,也來源于不斷地做事。
記得曾經有一位大師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一種技能不是通過刻意練習而熟練掌握的镀梭。
這句話也是《刻意練習》的核心思想刀森。
“杰出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人人都可以學會的技巧”丰辣,樊登讀書會推薦這本書時標題如是說。
所有禽捆,如果你想擺脫掉自卑笙什,成為一個自信優(yōu)秀杰出的人,你有必要研讀下這本書胚想。
本文未經授權不可轉載琐凭,違者必究
如果文章不錯,記得轉發(fā)和點贊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