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砍艾。
國慶休假回娘家,本來我?guī)殞毣厝ノ【伲蠹叶奸_開心心的辐董,但是因為一點小事,我媽又和我爸鬧氣別扭來禀综,但我的心情已經(jīng)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受她影響了。
我媽是個很情緒化的人苔严。
記得小時候定枷,常常一點小事就板起臉來,于是届氢,全家烏云密布欠窒,莫名其妙就進入“低氣壓”模式。
適者生存退子,面對情緒變化莫測的媽媽岖妄,我們兄妹變得異常謹慎,對她的情緒特別敏感寂祥。
因為知道萬一在她心情不好時,還作死地做出讓她不開心的事丸凭,那結局必然是一頓罵與揍惜犀。
這種顫顫兢兢的成長過程虽界,令我在母女相處中莉御,常常要扮演一個照顧者的角色俗冻,察言觀色言疗,小心翼翼噪奄,見機行事勤篮。
不管媽媽的不開心是不是因我而起碰缔,似乎我都要對此負責戳护。
慢慢的,我從害怕媽媽生氣腌且,開始害怕周圍的人生氣铺董。
似乎只要是別人不悅,我都會習慣性地去思考: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好坝锰?是不是我可以做得更好重付?
或者是不如犧牲我自己,讓大家都開心确垫。
這種自我犧牲森爽,討好他人的模式就這樣根植在了我的為人處世中爬迟,常常讓我疲憊不堪:
工作中,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跌捆,工作超時也不敢提異議佩厚,生怕老板對我不滿意抄瓦;
戀愛中陶冷,明明對男友不滿,卻不敢說出來埂伦,最后還是選擇犧牲自己煞额,維持和諧沾谜;
交友中,朋友的要求總是有應必達基跑,不求回報婚温,即使感到委屈涩僻,也從來不懂拒絕;
生活中栈顷,不夠喜歡自己逆日,覺得自己長得不如別人漂亮萄凤,性格不如別人自信,工作不如別人好……
我的身體里似乎有一個開關讼油,一遇上某些人或事惑朦,就會立即進入“討好模式”病梢;
“討好”就像是一種癮,內心猶如有一個無底洞蜓陌,需要不斷的通過“討好”從他人那獲得認可與贊賞來填補它钮热。
只有當別人我好填抬,我才覺得自己好,只有當別人需要我隧期,我才感到自己有價值飒责;
這種包子型性格,雖然讓我獲得了“老好人”的稱號厌秒,卻也讓自己累得夠嗆读拆,滿腹委屈。
直到近幾年逐漸接觸心理學鸵闪,自我療愈才慢慢改善檐晕。
所以,當孩子在童年時蚌讼,需要面對一個無法照顧自己的媽媽辟灰,那他便會犧牲自己,持續(xù)地對母親進行照顧與討好篡石。
慢慢變成扭曲的討好型人格芥喇,令自我的成長受限,這種傷害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凰萨。
1
沒有活在愛里继控,必將活在恐懼里
表嫂家有五兄妹,身為老四的妹妹因為當時計劃生育抓得緊胖眷,幼時放在別人家寄養(yǎng)武通,七歲時才回到父母身邊。
但因為家中孩子太多珊搀,以及重男輕女的原因冶忱,妹妹回來后也并沒有得到爸媽更多的寵愛。
高中時因為家里生意缺人境析,妹妹直接輟學回家?guī)兔η羟梗蔀榱思依镒畈皇艽姡瑓s犧牲最多的孩子劳淆。
表嫂每次和我說起這個妹妹就“哀其不幸链沼,怒其不爭”。
她深知是父母的愚昧與強權害了妹妹沛鸵,卻也不解妹妹一直以來的逆來順受忆植,不懂抗爭,對人對時永遠一副“包子”性格。
她不懂得朝刊,這世上耀里,就是那些越不被重視的孩子,越懂得“討好”拾氓。
他們太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冯挎,卻不懂得如何去得到。
而當他們發(fā)現(xiàn)只要自己乖咙鞍、聽話房官,做父母喜歡和期望的事情,哪怕是以“不斷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與需求”為前提续滋,只要能讓父母開心翰守,得到父母的關注,他們都在所不惜疲酌。
每個孩子出生后都因太過弱小蜡峰,必須依靠父母的庇護才能得以生存,他們無時無刻不渴望著父母的關注朗恳,父母也理當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湿颅。
而若當我們給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你不乖媽媽就不愛你了”,“只有你按我說的做我才會關注你”粥诫,孩子內心便會生出一副“討好”的人格面具油航。
那種害怕被拋棄的恐懼像一股怪力,活生生的將孩子訓練成了一個奴隸怀浆,無休無止的推著他們咬著牙關谊囚,犧牲自己,討好別人执赡。
這樣的孩子永遠無法為自己做主镰踏,只能活在別人的奴役中。
2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搀玖,讓孩子成為自己
心理學家武志紅的書中曾有這樣一個例子:
他一位朋友的孩子在小學第一次競選班長余境,當其他同學都挨個念完驻呐,一聽就是父母替孩子寫的灌诅、看似精彩其實又假又虛的競選詞后,朋友的孩子上去就說了三句話:“我叫×××含末,我希望大家支持我做班長猜拾,我會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務”。
結果佣盒,他竟然高票當選挎袜。
但有趣的是,當了一年班長后,他覺得不太舒服盯仪,向班主任主動請辭紊搪。
這可讓老師驚訝極了,教了這么多年書全景,頭一次遇上不和家長商量耀石,直接來說不愿當班長的孩子。
不僅如此爸黄,在其他事上滞伟,這孩子也很有主見,老師們的獎罰手段對他基本無效炕贵。
他似乎有著自己的生命軌道梆奈,從不會像其他孩子一樣喜歡一個老師就喜歡一門課,討厭一個老師就討厭一門課称开。
他也幾乎從不刻意討好任何人亩钟,對任何事情的的愛與恨都是出于出于本心的興趣。
按武志紅的話來說:“孩子雖然年紀不大钥弯,但他已經(jīng)成為‘屬于自己的人’了”径荔。
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也不會輕易被任何人掌控脆霎。
這種超然獨立总处,不迷信權威,時時懂得傾聽內心聲音的來自于什么睛蛛?
——來自于懂得尊重與信任他的父母鹦马。
喜歡使用獎罰手段的父母,都渴望通過控制忆肾,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成長荸频,讓孩子成為他們最得意的“作品”,而孩子也在一步步的“討好”中長成父母期待的模樣客冈。
當他們離開父母旭从,也自然會遵循童年的模式,繼續(xù)以討好的姿態(tài)去面對自己的上司场仲、同事和悦、朋友、家人渠缕。
這種扭曲的姿態(tài)鸽素,令我們的孩子活成一個縮頭烏龜:
遇到渣男不離不棄委曲求全,反正“男人都是這樣”亦鳞,我忍忍就過去馍忽,一定是我做的還不夠好棒坏;
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卻不敢換,因為別人告訴你“工作就是這樣”遭笋,你的老板覺得你不好坝冕,一定是因為你還不夠努力……
從小習得的“討好”人格,令他們永遠無法成為最好的自己瓦呼,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徽诲。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曾說:
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fā)出的噪音,淹沒你內心的聲音吵血。最為重要的是谎替,要有遵從那個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只有它們才知道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蹋辅。
讓孩子成為自己钱贯,請從尊重孩子的人格開始,從信任孩子的選擇開始侦另,從停止內心對孩子的控制開始秩命。
正如孫瑞雪所說:作為父母,我們的職責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褒傅,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弃锐,那是孩子的自由。
我們要用我們的尊重和信任告訴孩子:終其一生殿托,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霹菊,你需討好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