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網上看到有人發(fā)了下面這段話,覺得寫得非常棒〕芍猓可以說詮釋了佛家講,法布施的“三輪體空”的境界拒秘。
當我們把自己放在“拯救者”的位置上時候,無論我們是普通人臭猜,還是職業(yè)人躺酒,都是不可取的,那樣不但使自己很累蔑歌,周圍的人也會累羹应,而且對于事情的發(fā)展并沒有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心理輔導的化學反應中次屠,我們只是“催化劑”园匹,我們的存在促進反應的快速發(fā)展,當然劫灶,沒有催化劑裸违,反應同樣可以發(fā)生”净瑁“無為”就是供汛,反應發(fā)生后,你從反應后的物質中找不到一點催化劑的物質元素。
這些年在培訓圈混紊馏,接觸了很多導師跟心理咨詢師。很多人自以為幫助了很多人蒲犬,特別是導師朱监,很容易就迷戀上那高高在上的光環(huán)。自己曾經也講過一些課程原叮,給別人做過個案赫编,很能理解那種狀態(tài),覺得自己很厲害:“我又幫助了誰奋隶。擂送。∥ㄐ溃”嘹吨。卻不知道,這樣也是在滋養(yǎng)了自己的小我境氢。很容易造成人際關系中我高你低的狀態(tài)——傲慢蟀拷。
人際交往也好,心理督導也好萍聊,也看中身份定位问芬,特別是內心平等的定位。如果定位為我高你低寿桨,在心理督導中此衅,實際上是再說:“我比你有力量,你需要借助我拉你出來”亭螟。
久而久之挡鞍,容易讓來訪者產生依賴心態(tài)。事實上媒佣,所有人的心理上的力量都是平等匕累,本質具足,無二無別的默伍。
前幾天看到零極限的案例欢嘿,很是震驚。
夏威夷有一位治療家也糊,他治療了一整個牢房里的犯罪精神病患者炼蹦,卻不必見其中任何一個人。這位心理學家會先研究囚犯的病歷狸剃,然后在心中靜觀自己是如何創(chuàng)造了這位病患的病情掐隐。當他改善自己時,病患也同時被改善。
這不是“心外無物”很好注解嗎虑省?同時匿刮,也說明了——我們是借療愈別人來療愈自己。如果不是自己的念頭探颈,這些人跟事不會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命里熟丸。
這也意味著,對自己人生對于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所說或所做的事負責伪节。
發(fā)生問題時都有一個共性:你碰巧在場光羞!為什么你會在現(xiàn)場?因為你正是問題的一部分怀大,你內在的記憶吸引來另一個人纱兑,他跟你有著同樣的記憶。
這點和我們平時所說的“感召”化借、“吸引力”其實是相通的潜慎,你內心有什么樣的“種子”,在你的生命中就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事情屏鳍。它也和佛家中的“一切唯心造”是同一個意思勘纯,即:一切出現(xiàn)在我們生命世界中的事物,都是我們內心造作出來的钓瞭,與他人無關驳遵。所以,我們要對之百分百負責山涡。
我沒有在療愈對方堤结,我只是在療愈我自己。
我只是在對自己負責鸭丛。
——這也許是“謙卑”的另一番注解竞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