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青衣夫子
東坡先生曾說音念,西湖對于杭州,如眉目之對于美人。我說躏敢,杭州就是西湖闷愤,西湖就是杭州。
贊美西湖的詩詞文賦可謂汗牛充棟件余,我等凡人只能用心默默地去品味讥脐,用鏡頭去記錄,再聊記幾筆游記心得以備老邁時下酒啼器,于是就有了下文旬渠。
數(shù)不勝數(shù)的西湖勝景被概括為:一山、二塔端壳、三島告丢、三堤、五湖损谦。
我們先看西湖二塔
二塔指雷峰塔與保俶塔
初聞雷峰塔大名是從小時看的戲曲電影《白蛇傳》岖免,估計60、70年代的人都如此照捡,并且知道白娘子被法海在塔下颅湘。而真正記住它的名字,則是中學時那篇課文《論雷峰塔的倒掉》栗精。因為那段時間每天早讀都要高聲誦讀“聽說闯参,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瞻鹏,聽說而已,我沒有親見鹿寨⌒虏……”所以至今印象深刻。文中還有這一段“那時我惟一的希望释移,就在這雷峰塔的倒掉叭披。后來我長大了,到杭州玩讳,看見這破破爛爛的塔涩蜘,心里就不舒服。后來我看看書熏纯,說杭州人又叫這塔作“保叔塔”同诫,其實應該寫作“保俶塔”,是錢王的兒子造的……”
有點蒙了哇樟澜,到底是一座塔還是兩座塔误窖?別急。
文后曾有一段附記秩贰,講述魯迅先生其實是知道雷峰塔與保俶塔此塔非彼塔霹俺,據(jù)說他被朋友指出而并不修改則是另有深意,是何深意我們也便不去深究毒费,只要不混為“一”談就可以了丙唧,是兩塔,這下清楚了觅玻。
雷峰塔原名皇(黃)妃塔想际,又名西關(guān)磚塔,因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頂上溪厘,而得此名胡本,(我小時一直以為與雷鋒叔叔有何關(guān)系),為五代十國時吳越國王錢俶(那個有名的錢氏家族先祖)所建畸悬。
雷峰塔原是一座八角形侧甫、五層的磚木結(jié)構(gòu)的樓閣式塔,后遇火只留下了磚體塔身蹋宦。由于傳說雷峰塔的塔磚可以用來驅(qū)病強身闺骚,長期有人從塔磚上磨取粉末、挖取磚塊妆档。終于在1924年9月25日下午崩塌僻爽。所以就有了魯迅先生的《論雷峰塔的倒掉》、《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贾惦。今天所見之塔是2002年10月25日落成胸梆。新塔在舊雷峰塔的原址之上敦捧,舊塔座部分成為遺址的展示廳,并有許多文獻資料供人參觀碰镜。
保俶塔位于與雷峰塔隔西湖相對的西湖北側(cè)寶石山山頂兢卵,由元至明、清绪颖,該塔六次毀壞六次重建』嗷纾現(xiàn)存的磚塔,為六面七級柠横,是1933年按明末以后的原式樣重建的窃款,并在1996年更換了朽壞的塔剎構(gòu)件。是西湖“寶石流霞”景觀所在牍氛,素有“雷峰似老衲(是不是想到了法海)晨继,保俶如美人”、“一湖映雙塔”之說搬俊。
燈光裝點下的 保俶塔是不是有寶石簇擁的感覺紊扬,那山叫寶石山,怕我們不知道吧
這次兩座塔我們并沒有近前唉擂,只是多次遠望而以餐屎。
西湖三島
來西湖不泛舟湖上是對不住自已也對不住西湖的。在杭州的最后一天玩祟,一大早我們就去船游西湖腹缩。目標是賞湖光山色,探蘇堤春“早”卵凑,游湖心三島庆聘。
“西湖的水胜臊,我的淚”曾經(jīng)唱徹大街小巷的歌句勺卢,還記得?一個城中湖泊能保持如此清澈實屬不易象对。一座城沒有湖黑忱,便失了靈氣,而湖上各式的橋更又賦予了湖自然的靈性與人文內(nèi)涵勒魔。
蘇堤是蘇東坡先生智慧與才情的紀念碑甫煞,橫臥西湖,橫亙歷史冠绢,也橫亙在我們心中抚吠。
從湖上望蘇堤中間可見湖心三石塔,遠處的山是龍井梅家塢方向
“蘇堤春曉”被稱為“西湖十景”之首弟胀。堤上這樣的單孔半圓石拱橋有六座楷力,每座都有詩意的名字喊式,自南而北依次為映波、鎖瀾萧朝、望山岔留、壓堤、東(束)浦检柬、跨虹献联。歷代人們對蘇堤贊頌不絕,而對這六橋也是情有獨鐘何址,元代稱之為“六橋煙柳”而被列入錢塘十景里逆。
我們倒是希望一睹“蘇堤春曉”,但我們來時是春節(jié)前头朱,勝景是不可能了运悲,但依稀傳來春的消息,可以想到春天的蘇堤是如何一般美景了项钮。
三潭印月
所有人都見過三潭印月班眯,在哪里?在這里:
居然有人問這是不是大理三塔烁巫!我不想表示我有點生氣署隘,這就是“三潭印月”,當然不是全部亚隙。
西湖三島是指小瀛洲磁餐、湖心亭、阮公墩阿弃。而“三潭印月”其實包括小瀛洲及其南側(cè)三座葫蘆狀石塔诊霹,以賞月和水上園林著稱。小瀛洲前身為水心保寧寺渣淳,也稱湖心寺脾还,北宋時被視為湖上賞月好去處,經(jīng)過歷代增添形成如今從空中俯瞰入愧,全島如一個特大的田字格局鄙漏。構(gòu)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奇景棺蛛。
湖面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蘇軾浚湖期間怔蚌,當然所在位置與當今不同。據(jù)文獻記載旁赊,今三塔是清朝康熙年間所建桦踊。三石塔頂為葫蘆狀,塔身呈球形终畅,高出水面2米籍胯,中空鳄橘,環(huán)塔身均勻分布5個小圓孔,塔基為扁圓石座芒炼。三塔分布在邊長為62米的等邊三角形三個頂點上(職業(yè)暴露了)瘫怜。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因為女兒才學了《湖心亭觀雪》本刽,我想沒雪可觀鲸湃,看看亭子總還是可以的,而有名的“蟲二”碑也在上面子寓。高中時曾在《讀者文摘》上讀到“蟲二”碑的傳說:“蟲二”因為沒有蟲字上加一撇這個字暗挑。所以被認為是“風月無邊”之意,郭沫若先生就認同此解斜友。關(guān)于這兩字有李白炸裆,唐伯虎,乾隆等各個版本的傳說鲜屏,真正出處無從考證烹看。這次來了正想去看看,但船工說湖心亭和阮公墩都不能上去了洛史,只有遠觀了惯殊。
阮公墩位于湖心亭西。清嘉慶五年(1800年)也殖,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時以所挖葑泥堆疊成島土思,俗稱“阮灘”。
西湖只所以成為今天的西湖,不僅在于其湖光與山色捆毫,更在于歷代熱愛西湖的人們對她的熱情謳歌與付出闪湾。從蘇堤,白堤冻璃、到三潭映月响谓,到阮公墩损合,這一個景致省艳,一個個名字就是一個歷代西湖治理的歷史陳列。徜徉于西湖山水間嫁审,一幅幅勝景目不暇接:蘇堤春曉(還不是春天)跋炕、三潭印月(沒看到到月)、雷峰夕照……也不時地看到那一個個熟悉與不熟悉的名字:錢王律适、蘇軾辐烂、楊萬里遏插、岳飛、黃賓虹……我們沉醉于一幅幅美景纠修,也迷失于一個個傳說胳嘲。
我們愛山水西湖,更醉于人文西湖扣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