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位:清高宗乾隆帝(89歲)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七冲,清朝第六位皇帝痛倚,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祖父康熙帝澜躺,父親雍正帝蝉稳,兒子嘉慶帝,年號“乾隆”掘鄙,寓意“天道昌隆”耘戚。在位六十年,禪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后又繼續(xù)訓政操漠,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收津,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zhí)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浊伙。嘉慶四年(1799年)2月7日去世于紫禁城養(yǎng)心殿撞秋,葬于清東陵之裕陵,1928年陵墓被軍閥孫殿英盜取嚣鄙。生前風光一世死后尸骨無存吻贿。
第2位:梁武帝蕭衍(86歲)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拗慨,小字練兒廓八,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里(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zhèn))人,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赵抢。出身蘭陵蕭氏剧蹂,為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
第3位:唐朝女皇帝武則天(82歲)
武則天(624年-705年)烦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宠叼。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67歲即位其爵,與高宗并稱二圣冒冬。在唐高宗在世時已經開始掌握唐帝國的政權(這一點和慈禧很像,慈禧在也是在丈夫咸豐在世時開始掌握政權)摩渺,高宗駕崩后简烤,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摇幻,公元705年去世横侦,以皇后身份葬于乾陵
第4位:宋高宗趙構(81歲)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挥萌,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枉侧,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引瀑,宋欽宗趙桓之弟。北宋滅亡的同年建立南宋榨馁,南宋剛建立時憨栽,為了抵抗金朝的侵擾,重用岳飛翼虫、韓世忠等抗金大將屑柔,后來兩國情況好轉南宋朝局也漸漸穩(wěn)定,為了南宋帝國和百姓休養(yǎng)生息罷免李綱蛙讥、張浚锯蛀、韓世忠等主戰(zhàn)派大臣,同時迫于當時宋金兩國形式和朝廷狀況次慢,殺害岳飛,后世對此事爭議很大翔曲,后來宋孝宗看時機成熟攻打金朝迫像,為了朝野和民間的輿論為岳飛翻案。
第5位:元世祖忽必烈(80歲)
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瞳遍,元世祖闻妓,蒙古族,政治家掠械、軍事家由缆。是成吉思汗鐵木真之孫,監(jiān)國托雷第四子猾蒂,元憲宗蒙哥弟均唉。元朝的開國皇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封建王朝元朝肚菠,消滅南宋和大理舔箭,統(tǒng)一中國,首創(chuàng)行省制度蚊逢,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层扶,忽必烈在潛邸時就已經逐漸漢化,學習漢族文化知識烙荷,重用漢族知識分子镜会,這也為明朝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礎,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病逝
第6位:十國楚武穆王馬殷(79歲)
馬殷(852年-930年)终抽,字霸圖戳表,許州鄢陵(今河南省鄢陵縣)人焰薄,五代十國時期南楚開國君主。不興兵戈扒袖,保境安民塞茅,很少主動對外交戰(zhàn)。對內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季率,減輕百姓賦稅野瘦,使得湖南經濟得以繁榮。930年去世飒泻。
第7位:唐玄宗李隆基(78歲)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鞭光,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孫,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泞遗,在位前期惰许,在政治上很有作為,鞏固和發(fā)展了唐朝政權史辙,在位后期逐漸怠慢朝政汹买,為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埋下了極大的隱患,朝政上政策失誤聊倔,造成藩鎮(zhèn)做大不受中央政權控制晦毙,導致了藩鎮(zhèn)割據(jù)唐朝中衰。
第8位:十國前蜀高祖王建(72歲)
字光圖耙蔑,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见妒,唐朝滅亡,王建因不服后梁而自立為帝甸陌,國號大蜀须揣,史稱“前蜀”,在位時期钱豁,勵精圖治耻卡,注重農桑,興修水利寥院,擴張疆土劲赠,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918年去世秸谢,葬于永陵凛澎。
第9位:明太祖朱元璋(71歲)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1368年—1398年在位)估蹄,原名朱重八塑煎,當過乞丐,當過和尚臭蚁,最后當了皇帝最铁,人生大逆襲的典型人物讯赏。濠州鐘離人(今安徽鳳陽),政治家冷尉,戰(zhàn)略家漱挎,軍事統(tǒng)帥,明朝開國皇帝雀哨。后先平定西南磕谅、西北、東北等地雾棺,最終統(tǒng)一中國膊夹。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廢除丞相加強了中央集權捌浩,嚴懲貪官和不法勛貴放刨,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fā)展。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尸饺,朱元璋病逝葬于南京的明孝陵(明惠宗朱允炆在位時进统,朱元璋的兒子朱棣造反,并且成功侵佃,為了加強對北方的控制和管理遷都北京麻昼,所以明朝只有朱元璋一個人的陵墓在南京,其他的13個明朝皇帝都在北京的明十三陵馋辈,明朝有16位皇帝,其他兩位倍谜,明代宗朱祁鈺被明英宗朱祁鎮(zhèn)奪權迈螟,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尔崔。明惠宗朱允炆離奇失蹤)答毫。
第10位:三國吳國皇帝孫權(71歲)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季春,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qū))人洗搂,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jù)中打下了江東基業(yè)载弄。建安五年(200年)耘拇,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承權力宇攻,孫權稱帝后惫叛,設置農官,實行屯田逞刷,設置郡縣嘉涌,并繼續(xù)剿撫山越妻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fā)展。他多次派人出海仑最。黃龍二年(230年)扔役,孫權派衛(wèi)溫、諸葛直到達今天的臺灣省警医。
第11位:五代南平高季興(71歲)
高季興(858年-929年)亿胸,原名高季昌,字貽孫法严,陜州硤石(今河南三門峽東南)人损敷,五代十國時期南平(又稱荊南)開國君主。
第12位:十六國后燕高祖慕容垂(71歲)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11月4日—396年6月2日)深啤,字道明拗馒,原名霸,鮮卑名阿六敦溯街。慕容儁在位時賜名“夬”诱桂,后改為垂。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鮮卑族人呈昔。十六國后燕開國君主挥等。
第13位:漢武帝劉徹(70歲)
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漢武帝堤尾,西漢第七位皇帝肝劲,政治家、戰(zhàn)略家郭宝。開創(chuàng)察舉制選拔人才辞槐。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粘室,解決諸侯勢力榄檬,并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議衔统,罷黜百家鹿榜,獨尊儒術,統(tǒng)一了思想锦爵,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tǒng)治思想始于此舱殿。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棉浸,奠定了中國的基本范圍怀薛,開創(chuàng)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公元前87年迷郑,漢武帝崩于五柞宮枝恋,葬于茂陵
第14位:唐高祖李淵(70歲)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创倔,字叔德,生于長安焚碌。唐朝開國皇帝畦攘、軍事統(tǒng)帥。出身于北周的貴族家庭十电,七歲襲封唐國公知押。當隋朝政權出現(xiàn)危機之時,李淵與李世民等于五月殺副留守王威鹃骂、高君雅台盯,起兵晉陽,開始了造反生涯畏线,后來稱帝建國静盅,國號為唐,慢慢完成了統(tǒng)一全國的大業(yè)寝殴。武德九年(626年)六月蒿叠,玄武門之變發(fā)生,李淵被逼無奈蚣常,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市咽。八月,傳位于李世民抵蚊,自稱太上皇施绎。權力被李世民架空。貞觀九年(635年)贞绳,李淵病逝粘姜,葬于獻陵。
第15位:遼道宗耶律洪基(70歲)
遼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9月14日-1101年2月12日)熔酷,字涅鄰,小字查刺豺裆,遼興宗耶律宗真長子拒秘,母為仁懿皇后蕭撻里,遼朝第八位皇帝臭猜。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繼帝位躺酒,改元清寧。在位四十六年蔑歌,漢化明顯羹应。
第16位:西夏仁宗李仁孝(70歲)
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次屠,西夏第五位皇帝园匹。夏崇宗之子雳刺。在位期間結好金國,以穩(wěn)定外部環(huán)境裸违;重用文化程度較高的黨項和漢族大臣主持國政掖桦;設立各級學校,以推廣教育供汛;實行科舉枪汪,以選拔人才;尊崇儒學怔昨,大修孔廟及尊奉孔子為文宣帝雀久;建立翰林學士院,編纂歷朝實錄趁舀。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赖捌,李仁孝駕崩,葬于壽陵赫编。
第17位:十六國南燕高祖慕容德(70歲)
慕容德(336年-405年)巡蘸,后改名慕容備德,字玄明擂送,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人悦荒,鮮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嘹吨,母公孫氏 搬味,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皆為其兄蟀拷,五胡十六國時期南燕開國皇帝碰纬。
第18位:新朝建興帝王莽(69歲)
王莽(公元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问芬,政治家悦析,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鄲大名縣)此衅,新顯王王曼長子强戴、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侄。新朝開國皇帝挡鞍,公元8年至23年在位骑歹。西漢末年,在漢哀帝早亡墨微、皇權旁落的情況下道媚,王莽乘機竊取大權。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最域,宣布推行新政谴分,史稱王莽改制。公元23年羡宙,更始軍攻入長安狸剃,王莽死于亂軍之中,新朝滅亡狗热。小說西游記中描述钞馁,孫悟空大鬧天宮之時正是王莽篡漢之時。在吳承恩眼中匿刮,孫悟空早期是一個造反人物僧凰。
第19位:清圣祖康熙(69歲)
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康熙帝8歲登基熟丸,14歲親政训措,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光羞。在位期間鏟除鰲拜加強皇權绩鸣,平三藩統(tǒng)一中國加強中央集權,收復臺灣纱兑,三征葛爾丹取勝鞏固國土呀闻,開創(chuàng)了康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
第20位:清宣宗道光(69歲)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旻寧在位期間清朝日益衰弱潜慎,也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很多務實的事情捡多,但社會弊端積重難返,他本身資質又不是太高铐炫,清朝以及整個國家依舊慢慢衰弱垒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