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道德還是法律?都不忱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
? ? ? ?我選這本書來讀隔崎,最初是受到《人民的名義》的安利。是怎么樣的一本書韵丑,能在這部主旋律電視劇中獲得這么高的上鏡率爵卒,且擔任了讓高玉良掉進陷阱的“罪魁禍首”?百度之埂息,得知此書因“大歷史觀”出名技潘,這不禁讓我更加好奇,什么是“大歷史觀”千康?跟我曾經(jīng)接受到的歷史觀到底有何不同享幽?帶著種種疑問,差不多一個月前拾弃,我去圖書管找了20多分鐘值桩,把這書從不存在的書架上挖了出來。
? ? ? ?也許是我沒讀過多少書豪椿,特別是這種帶有一點學術(shù)性質(zhì)的著作奔坟,文化積淀不夠,起初看得非常慢搭盾,且越看越覺得索然無味咳秉。書名《萬歷十五年》,又不直接講萬歷十五年間的事鸯隅,而是先扯萬歷皇帝如何成長澜建、張居正怎么怎么樣、一些繁瑣的宮廷禮節(jié)蝌以、文官之間的爭斗炕舵,沒有什么有趣的東西。于是我轉(zhuǎn)變方法跟畅,直接先跳到后面講海瑞咽筋、戚繼光、李贄的部分看故事徊件。開始我還擔心中間跳過這么多會不會看不懂后面的奸攻,卻發(fā)現(xiàn)好像沒什么關(guān)系蒜危,后面的故事和作者的評論也挺精彩的。只是越看到后面睹耐,越有一種微妙的感覺:這幫文官怎么這么煩舰褪,好好的一個人,總是被你們這么沒事找事地找茬疏橄,有意思么占拍。看完這三章捎迫,再返回去看晃酒,便覺得有了味道。這本《萬歷十五年》窄绒,或者用本名《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贝次,文如其名,就不是講1587的彰导,實際上蛔翅,不叫萬歷十五年,叫萬歷十四十三十二年都行位谋,就像作者在書末的《大歷史觀》一文中揭示的山析,1587與1840也并沒有什么不同,因為從幾十年掏父,甚至幾百年的區(qū)間來看笋轨,它們的存在,與那年發(fā)生什么事無關(guān)赊淑,他們的命運已經(jīng)由整個歷史決定了爵政。作者選了一個年份,選了與這個年份有關(guān)系的幾個“重要”的人陶缺,向我們描繪了一個大的歷史圖景——被“道德”統(tǒng)治的歷史钾挟,甚至在書中有重要地位的文官集團,不過也只是道德的棋子而已饱岸,更不用說被文官集團統(tǒng)治的皇帝與百姓了掺出。
? ? ? 從這兩個詞語有定義開始,道德與法律的沖突一直都存在著伶贰,只不過自儒學被定為國學之后蛛砰,道德就占了上風罐栈。一時占了不要緊黍衙,一占就占了兩千多年,甚至到現(xiàn)在荠诬,我們遇到?jīng)_突的第一反應琅翻,都是從道德上尋找解決的方法位仁,更有一些輿論只論道德不論法律,如于歡"辱母殺人案"方椎、快播案等聂抢。這還是在當今有專業(yè)法官的情況下,司法都可能被道德影響棠众,可見琳疏,在幾乎把仁義道德作為唯一信條的古代,情況會是怎樣闸拿。然而空盼,并不是說道德不好,而是說新荤,當“仁義道德”被僵化揽趾、被利用時,會對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苛骨。也許有人會反駁篱瞎,按你這么說,不如不要道德痒芝,只講法律算了俐筋。其實細想,若將“道德”和“法律”看作一對相對概念严衬,在書中校哎、在上文將“道德”換做“法律”,感覺也沒多大問題瞳步。從道德看歷史看現(xiàn)狀闷哆,則太軟弱;而若將法律占上風单起,一切都靠法律裁決抱怔,文官集團利用法律進行互相攻擊,那看起來就太僵硬嘀倒,沒有一點人情味屈留。因此我覺得,問題的重點不在于它是道德還是法律测蘑,而是道德/法律體制的僵化灌危。
? ? ? 僵化是什么?僵化是一種絕對化碳胳,幾乎沒有變換余地的狀態(tài)勇蝙。人的三觀會隨時間變化而收斂、固化挨约,若不注意味混,就成了“老頑固”产雹,很難接受新思想,與意見不合的人溝通翁锡,這就是僵化的一種表現(xiàn)蔓挖。當一種事物沒有受到外力作用,而內(nèi)部環(huán)境接近不變的時候馆衔,僵化就很容易發(fā)生瘟判。很不幸,古代的中國就處于這種條件下角溃,幾百上千年的朝代更迭如一日荒适,都以孔孟的儒家學術(shù)為基礎(chǔ),后續(xù)所謂的變化也只是一點補充开镣,就出現(xiàn)了道德僵化的局面刀诬。當然,這不是只在中國發(fā)生邪财,西方的中世紀也僵化了上千年陕壹。幸運的是,他們的內(nèi)部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树埠,文藝復興糠馆、工業(yè)革命……且得益于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有小國寡民式的結(jié)構(gòu)怎憋,能讓自由的思想蔓延又碌。(因為對西方文明不熟悉,若有不當之處請指出)而在東方的亞洲大陸上绊袋,中國的每個地區(qū)都被仁義道德形成的統(tǒng)治結(jié)構(gòu)鎖死毕匀,新思想會被視為異端,不符合仁義道德之說癌别,得不到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的支持皂岔,被扼殺在搖籃之中。至于清朝中后期展姐,因為西方文明的強勢介入躁垛,航海技術(shù)的增強,才逐漸轉(zhuǎn)變局面圾笨,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教馆,那都是后話了。
? ? ? 自古以來一直有“以史為鏡”的說法擂达,黃仁宇以他的大歷史觀給我們描繪了明朝后期被“道德”統(tǒng)治的歷史圖景土铺,也給給我們帶來關(guān)于體制僵化的思考。當然,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舒憾,以上看法僅是我的一家之言,或許只是一些拙劣的思考穗熬。盡管如此镀迂,于我而言,對問題的思考不因一本書的結(jié)束而停止唤蔗,多一點思考探遵,多一點對世界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