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擔心最后角色們?nèi)斡勺约旱氖澜缱呦驓纾钡阶詈髢身撃朴遥l(fā)現(xiàn)危機解除了赋元,竟還出乎意外的和平,真是皆大歡喜! 就當作大團圓結局去看吧飒房,阿西莫夫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搁凸,已到了知天命之年,也許已經(jīng)當了外公或爺爺狠毯,所以變得慈祥了护糖。
《神們自己》篇幅不長,由三個部分組成嚼松,第一部分是對人類科學家這個行當真實還原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類故事嫡良,第二部分是平行宇宙里面的生命故事,第三部分是月球人與地球人之間的故事献酗。據(jù)老爺子說寝受,他最喜歡的還是第二部分,寫了外星人的性與死凌摄,有成就感羡蛾。而我最喜歡的倒是第三部分,地球與月球之間那種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不對等關系锨亏。事實上三個部分痴怨,三種社會結構,都免不了探討政治組織問題——此處“政治”應作最寬泛解釋器予,包括社會如何組織浪藻、資源如何分配、權力如何運作乾翔,等等爱葵,分明是人類社會的各種模型的變異體施戴。
事實上,即使科幻小說的角色是外星生命萌丈,仍然不可避免地充滿地球人思維赞哗,僅是因為現(xiàn)在的讀者必須是地球人啊。雖然辆雾,像艾科·翁貝托那樣的作家會希望有一天自己的作品被外星人讀到肪笋,讓我們還是實際一點吧: 目前掏錢買書的,可還是地球人哪度迂。
說回阿西莫夫藤乙。從開篇就對他駕馭人物對話的功力印象深刻。不需要外貌描寫惭墓,不需要景物描寫坛梁,不需要細節(jié)描寫,什么都不需要腊凶,單單是對話框一直在滾動划咐,就能把故事情節(jié)帶動到幾百英里遠——這是一種了不起的編劇能力啊!
雖然語言平實簡潔,每一個人物講話都有點像機器發(fā)聲吭狡,但是每一句臺詞都承載著豐富的故事因素尖殃,讓讀者忘卻講述者的臉孔而更注意的是故事本身,作者怎么做到的呢? 除了掌握對話的節(jié)奏划煮,還有句子與句群的安排,亦是一種節(jié)奏缔俄,讓讀者像看電影似的因為視覺滯留效果而錯覺情節(jié)“圖片”在活動! 我不禁要揣測弛秋,作者自己是否要練習這些對話,以充分掌握拿捏其分寸呢? 否則他怎么試驗出最佳效果呢?
查了一下俐载,阿西莫夫(1920-1992)出生在俄羅斯蟹略,三歲就隨父母移民美國。后來讀過文學碩士遏佣,二戰(zhàn)期間為兵工廠工作過挖炬,服過幾個月兵役,進大學教過書状婶,但百科上還說他是個化學家兼歷史學家意敛,一生寫書五百本,這真是個勤奮的家伙膛虫。也許是另一種“史蒂芬·金”吧草姻,不同領域的。
就《神們自己》里面的語言風格看來稍刀,阿西莫夫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是個極受歡迎的段子手撩独。據(jù)說他每次演講都不用打稿子,不看時間,妙語連珠综膀,卻又總能在時間限制之內(nèi)恰到好處地結束! 這種貌似不動聲色的駕馭能力澳迫,也許需要大量的、長期的練習剧劝,不為人知的努力纲刀。
話說回來,1973年《神們自己》獲得“雨果”獎的時候担平,冷戰(zhàn)正在冰封期示绊,作品里有許多寓言式的表達,簡直就是一面現(xiàn)實的鏡子暂论。人類世界總是在“一場危機接著一場危機”中前進面褐,但并未棄絕希望,因此作品的樂觀色彩也可以理解了取胎。說到底展哭,這樣的科幻小說也頗能慰籍人心的,我喜歡闻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