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總結了自己近期學習專業(yè)課的復習筆記彤蔽,把腦子里的一些東西寫了出來潭陪,沒有完全按書本的路線套么,但是自己感覺還是思路比較清晰的拯爽。
現(xiàn)在的復習由于感覺時間還比較充裕索抓,所以我用了以前未嘗試過的辦法:啃教材。
以前的備考經驗基本都是報名考試毯炮,然后到某些網校直接買名師的課程逼肯,跟著老師的講義和課件一節(jié)一節(jié)地往下學習。講義比教材是薄了不少桃煎,感覺壓力好像也小一些篮幢。
但是現(xiàn)在真正自己開始看教材,才發(fā)覺为迈,教材的編著者都是基于告訴學習者其中原理的目的三椿,來龍去脈,細細地一層層地抽絲剝繭葫辐;而網校的老師雖然直接抓住重點卻只側重于考試搜锰,于其中的原理,卻講的甚少耿战。
所以常常有學到某些節(jié)點的時候感覺不可理解蛋叼,比如財管,一句話可以概括老師們的口號:背公式就是最快的捷徑剂陡。
而仔細翻閱教材鸦列,其實書中講的很透徹租冠,如果考試的目的是以不讓學習者通過為目的鹏倘,那么誰又為什么要去花心思編寫厚厚一本幾百頁的教材薯嗤?甚至還提供大綱?
甚至纤泵,很多人在通過考試以后骆姐,根本不記得自己曾經學過考過的知識,那些知識對于他們的作用捏题,也僅僅是通過考試而已玻褪。花上幾年的時間精力金錢去換取一本薄薄的證書公荧,有何意義呢带射?既然都花了那么多資源,何不讓它們更有價值一些循狰,把知識裝進大腦窟社,不是更好的選擇嗎?
在李笑來的《人人都能用英語》里提到這么一段話:
在我們國家绪钥,高考英語詞匯大綱灿里,基本上由3500個左右的詞匯構成程腹。由于區(qū)域的不同匣吊,教材不同,我們姑且往多了算一點寸潦,算它3600色鸳。盡管我們并不知道這個數(shù)字給我們帶來的影響究竟是什么咏雌,但不可爭辯的事實是,我們確實知道這個數(shù)字──起碼知道個大概校焦。
高中畢業(yè)之前赊抖,我們至少學了6年的英語──小學和幼兒園姑且不算數(shù)。那這意味著什么呢寨典?3600這個數(shù)字告訴我們氛雪,每年我們能夠習得600個英文單詞就可以了──如果真的做到了的話,那么在高考的英語考試中耸成,成績必然名列前茅……一年有365天报亩,那平均每天學多少個單詞就夠了呢浴鸿?不到2個就夠了……
高考詞匯大綱里的英文詞匯數(shù)量,悄無聲息地向每一個孩子傳遞著這樣的消息:
英語很難很難…… 你很笨很笨…… 一天能學兩個單詞就很了不起了弦追!
這不正是我們現(xiàn)在直接隨大流岳链,報考后不假思索選擇網校的學習方式嗎?不也在不斷地自我暗示:
XX考試很難很難……
你很笨很笨……
你能考個60分就很了不起了劲件!
但是這一次掸哑,我想打破傳統(tǒng),我相信這些考試是為正常求知的人準備的零远,所有證書不過是一個敲門磚而已苗分,如果連這塊磚都不夠格拿到,那還怎么進入那扇門呢牵辣?所以摔癣,這次我要自己把教材啃下來,并且考過這次入門測試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