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晏詠 北隴孔嘲
xī xīyànyǒng běi lǒng kǒng cháo
【注釋】
(1)西溪:是歷史上鹽稅的主要征集地,位于今日江蘇省東臺市,北宋時期的三位名相呂夷簡碑宴、晏殊和范仲淹早期都曾在此做過鹽稅官員净神。
(2)晏: 晏殊(西元991年-1055年)旭等,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榔幸、政治家。七歲能文矮嫉,十四歲時就因才被朝廷賜為進(jìn)士削咆,官至兵部尚書,宋仁宗至和二年病逝于京中蠢笋,封臨淄公拨齐,謚號元獻(xiàn),世稱晏元獻(xiàn)昨寞。個性剛簡瞻惋,自奉清儉,以詞著于文壇援岩,尤擅小令歼狼,風(fēng)格含蓄婉麗,作品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名句享怀,如“無可奈何花落去羽峰,似曾相識燕歸來”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擅長薦拔人才限寞,如范仲淹忍啸、歐陽修均出其門下。
(3)孔: 孔稚珪(西元447年~501年)履植,字德璋计雌。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朝齊駢文家玫霎。劉宋時凿滤,曾任尚書殿中郎。齊武帝永明年間庶近,任御史中丞翁脆。齊明帝建武初年,上書建議北征鼻种。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反番,遷太子詹事。死后追贈金紫光祿大夫叉钥。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輯有《孔詹事集》1卷罢缸,最著名的作品是駢文《北山移文》,歷來為人傳誦投队。
【語譯】
北宋宰相晏殊曾在西溪任官作歌詠牡丹的詩枫疆;孔稚珪作《北山移文》嘲諷假借歸隱作為當(dāng)官手段的世人。
【人物故事】
晏殊:
北宋宰相晏殊早年任西溪鹽倉鹽官敷鸦,他在任期間建立晏溪書院息楔,開創(chuàng)書院講習(xí)教育慕名前來聽他講學(xué)者甚眾,他在此地種植牡丹也為之題詩歌詠扒披,后來其門生范仲淹也來此地做官同樣做一首歌詠牡丹的詩值依,之后各地的文人紛紛前來附庸風(fēng)雅,將此地題詩詞紀(jì)念谎碍。
孔稚珪:
孔稚珪最著名的作品是駢文《北山移文》鳞滨。文中敘述周颙和孔稚珪二人初隱居鐘山,周颙后應(yīng)詔出任海鹽縣令蟆淀,期滿回京拯啦,路過鐘山,孔稚珪遂撰此文熔任,假托山神之意褒链,諷刺周颙違背前約,熱中功名利祿疑苔。此處北山指鐘山甫匹。
類似周颙的情況,自兩晉以來比較普遍,因此此文筆鋒所指兵迅,并不限于周颙個人抢韭。文章寫得尖刻潑辣,通過對山川草木擬人化的描寫恍箭,嘻笑調(diào)侃刻恭,因而歷來為人傳誦。
【說明】
晏殊事跡主要記載于《宋史晏殊傳》扯夭、晏殊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鳍贾,大部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136首交洗∑锟疲《全宋詩》中收其詩160首、殘句59句构拳、存目3首咆爽。在《全宋文》中僅存散文53篇。
孔稚珪事跡主要記載于《南齊書.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孔稚珪傳》置森。
民皆字鄭 羌愿姓包
mín jiē zì zhèng qiāng yuàn xìng bāo
【注釋】
(1)鄭渾: 字文公伍掀,河南開封人,東漢名儒鄭眾的曾孫暇藏。他早年曾與侄子避難淮南,袁術(shù)待他甚厚濒蒋。他知道袁術(shù)必敗盐碱。曹操聞其忠厚有才,就召他為掾?qū)伲ü俾殻┗铩:髿v任下蔡瓮顽、邵陵令。曹操征討漢中围橡,以鄭渾為長安京兆尹暖混。曹丕時為陽平、沛兩郡太守翁授,后轉(zhuǎn)山陽拣播、魏郡太守。明帝時收擦,遷將作大匠贮配,死于任上。多次穩(wěn)定當(dāng)?shù)鼗靵y的局勢和改善當(dāng)?shù)厝嗣裆钊福蝺?nèi)頗有政績泪勒,深得民心。
(2)包: 包拯(西元999年3月5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圆存,廬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東)人叼旋,北宋人,官至樞密副使沦辙、朝散大夫夫植、給事中、上輕車都尉怕轿,封東和当溃郡開國侯。謚號“孝肅”撞羽。包拯以清廉公正聞名于世阐斜,被后世稱譽為“包青天”,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诀紊。
【語譯】
鄭渾當(dāng)官深得百姓愛戴谒出,當(dāng)?shù)匕傩丈映3H∴嵶譃槊话郧辶劽谑懒诘欤甲迨最I(lǐng)俞龍珂歸順?biāo)纬敢飧男諡榘?/p>
【人物故事】
鄭渾
鄭渾受曹操提拔任地方官員笤喳,當(dāng)時天下戰(zhàn)亂不斷,百姓們不愿生子教養(yǎng)碌宴。鄭渾每到一地任職杀狡,就督責(zé)百姓們種地養(yǎng)蠶,又連帶開辟稻田贰镣,同時加重對棄嬰罪的處罰呜象。
他在陽平、沛郡太守任內(nèi)親力親為興修水利碑隆,不到一個冬天的時間就修建完成恭陡。之后每年大豐收,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上煤。百姓因此刻碑頌揚鄭渾的功績休玩,把他興建的水利工程稱為“鄭陂”,當(dāng)?shù)匕傩丈聛淼哪信俸荩芏喽既∴嵶譃槊┌蹋好鞯鄄軈甭犅勦崪喌氖论E之后,下詔將其政績布告天下独泞。
包順
俞龍珂為北宋時期羌族首領(lǐng)遥赚,宋神宗任命名將王韶招撫他,王韶只帶領(lǐng)數(shù)騎直到俞龍珂的帳中分析時局利弊阐肤,又留宿在蕃部大帳凫佛。他的膽識讓俞龍珂欽佩不已讲坎。不久后,俞龍珂率領(lǐng)其部屬12萬人臣服宋朝愧薛,他并請求道:“我生平聽得包拯是朝廷有名的忠臣晨炕,愿請賜姓包,藉附榮光毫炉∥屠酰”之后朝廷賜名為包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