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著名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在他的書《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如是寫道柒巫。
很明顯励堡,在他看來自律像是一劑“神藥”,可以強大人堡掏,也亦可救贖人应结。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他的書的開頭,他這樣寫道“只要領悟了這句話的真諦泉唁,便能就此完成超越摊趾。”
顯然游两,在比他早半世紀的著名心理學家阿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自卑與超越》中印證了這句話:“我們只有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去努力并完成超越漩绵〖福”
認識自我很重要,斯科特·派克告訴我們現(xiàn)實的情況:有太多人不愿意去正視這句話止吐,寧可相信自己是那僅有的一個幸運兒宝踪,寧可在自己不那么幸運的時候去抱怨,怨天尤人碍扔,也不愿意去相信這樣的事實瘩燥。
所謂的“少有人走的路”實質(zhì)上是一條要通過不懈努力追求自己心智成熟的路,斯科特·派克在自己的后續(xù)著作中《少有人走的路:與心靈的對話》里也形容過這個“少有人走的路”不同。
他把這條路比喻成穿行無人區(qū)的沙漠厉膀,我們需要不斷地尋找綠洲,不前進就只能一直忍受著沙塵暴帶來的惡劣環(huán)境二拐,妄想著沙塵暴自己退去是不可能的服鹅,它只能越來越嚴重,因此“人生苦難重重”便是告訴我們認清現(xiàn)實百新,沙塵暴不會停企软,只有努力走出惡劣環(huán)境才能繼續(xù)前行。
斯科特·派克的書更像是一本人生地圖饭望,指引我們?nèi)松斑M的方向仗哨,也因此我們便能明白“自律”的重要性了。
它能讓我們遠離惡劣環(huán)境铅辞,并走上這條未知充滿意義的人生旅途厌漂。
淺談“自律”
斯科特·派克在書中提到了四點,即“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于事實”“保持平衡”巷挥。
推遲滿足感
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優(yōu)良性格便是“吃苦耐勞”桩卵,即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甚至是父母寧愿辛苦一點也要為后代謀福利雏节。
作者在書中提到一個“先吃奶油還是先吃蛋糕”的案例胜嗓,很顯然,如果是為了盡早的享受奶油的爽口和香甜而一口氣把奶油吃完钩乍,那這便意味著后面的蛋糕會十分干澀辞州,味道單一。
選擇蛋糕還是奶油是一個問題寥粹,選擇先吃苦還是先享受也是一個問題变过,但選擇后帶來的結(jié)果都是值得我們?nèi)ニ伎嫉摹?/p>
承擔責任
我經(jīng)常見到父母要求自己的小孩在犯錯后承認自己的錯誤,雖然在我看來孩子的本性是傾向于逃避的涝涤,但父母會為了讓孩子承擔責任不惜讓他失去些什么媚狰,比如不買答應買的玩具,不承認錯誤就把孩子扔出去之類的阔拳,雖然我并不贊同這種做法崭孤,但至少在我看來這是父母盡心所能想到的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辦法之一。
因此承擔責任的意義也在此糊肠,勇于承認錯誤才能使人走得更遠辨宠。
忠于事實保持平衡
我們有一個成語“實事求是”再好不過的解釋了這“忠于事實”一點,即“不撒謊”货裹。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勇敢地面對謊言》中比喻到“人心中都住著兩只狼嗤形,一只善,一只惡弧圆,培養(yǎng)善良的狼需要的是誠實赋兵,即忠于事實,惡狼喜歡的是謊言墓阀,而十分害怕誠實毡惜。”
同時斯撮,他還認為“人掩蓋真相就是不愿意承受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所帶來的痛苦经伙。因此人會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勿锅,因此變得瘋狂和邪惡帕膜。”
他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英語單詞的例子溢十,生命的英語是“l(fā)ive”垮刹,但如果將這個單詞倒過來就變成了“evil”,即“邪惡”张弛。
而“保持平衡”往往是如此荒典,有善即有惡酪劫,人走著需要平衡,騎車也需要平衡寺董,中醫(yī)講究平衡覆糟,萬事萬物都有平衡之道。
老子的《道德經(jīng)》二十八章所道:“知其雄遮咖,守其雌滩字,為天下谿;知其白御吞,守其黑麦箍,為天下式;知其榮陶珠,守其辱挟裂,為天下谷∽岱蹋”
因此话瞧,“保持平衡”也很重要。
他還在書中強調(diào)孩子的不聽話未必全是孩子的錯寝姿,與父母脫不開關系,就如《三字經(jīng)》所述:
“養(yǎng)不教划滋,父之過饵筑;教不嚴,師之惰处坪「剩”,這個早在宋朝就被我們廣為流傳同窘、家喻戶曉的道理被西方的心理醫(yī)生再次提出玄帕。
與中國古話有所對應的還有“天生我材必有用”,他在書中說到“要認同自己的價值”想邦,這是“培養(yǎng)自律的根基”裤纹,“自律是自我照顧,自我珍惜丧没,而不是自暴自棄鹰椒。”
細談“自律”
問題不會憑空消失呕童,不解決只會一直存在
在派克的書里他講了這樣的一個案例:有一個母親工作的事做得十分出色漆际,但怎么樣也管不好自己的孩子,于是派克發(fā)現(xiàn)這位母親在工作的事情上從不推脫夺饲,而在處理家庭問題時去十分的猶豫奸汇。
她總想著讓自己盡快逃離這種面對自己處理不擅長的事情時不舒服的感覺施符,不推遲滿足感,寧愿忘記這個問題擂找,最終導致家庭矛盾日益尖銳戳吝。
神經(jīng)官能癥與人格失調(diào)癥
書中提到的這兩種癥狀都是沒有保持平衡所造成的,神經(jīng)官能癥會加強自己的責任婴洼,甚至不惜把一切責任都扛著骨坑,而人格失調(diào)癥恰巧相反,即不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柬采。
承擔責任和保持平衡需要一致欢唾,多承擔責任只會一味的認為所有的責任都在于自己,而不承擔自己的責任就會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咎于別人粉捻。
移情:過期的“人生地圖”
他提到一個概念礁遣,即“人生地圖”,在人生的道路上隨著年齡的增長肩刃,認知開始有所改變時祟霍,我們得不斷地矯正自己的人生地圖,這樣才能使我們走得更遠盈包,一味的不改變只能讓自己停留在原地踏步沸呐。
原地的踏步會導致被過去牢牢地粘住,而這時我們已經(jīng)無法適應新環(huán)境呢燥,處處與現(xiàn)實世界脫節(jié)崭添,這樣就會導致“移情”,即“童年時期感知世界和對世界的反應方式直接照搬到不適應的新環(huán)境里”叛氨,而心理醫(yī)生要做的便是讓其忠于事實呼渣,重新修整自己的地圖踏上新的旅程。
作為一名心理醫(yī)生寞埠,在每一個內(nèi)容的解釋里他都有拿出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眾多案例中最有說服力的來讓我們身臨其境的理解他的觀點屁置,而這些恰到好處的觀點卻恰巧成為了他《少有人走的路》系列暢銷不衰的原因,因此他的這些案例也成為了經(jīng)典仁连,被大家廣泛了解蓝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