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詩解
題文詩
情生天地,萬物有情,天地生人,生而有情,
思歡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嘯歌,形諸動搖.
一往而盡,積日不休.鳳凰鳥獸,巴渝夷鬼,
無不能舞,無不能歌,至情靈機,自相轉(zhuǎn)活.
清源師奇,攢古今變,一勾欄上,幾色目中,
迂徐煥眩,頓挫徘徊.恍然如見,千秋之人,
發(fā)夢中事.天下之人,無故而喜,無故而悲.
或語或嘿,或鼓或疲,聾者欲聽,啞者欲嘆.
無情有情,無聲有聲.寂可使喧,喧可使寂,
饑可使飽,醉可使醒.浹父子恩,增長幼睦,
動夫婦歡,釋怨之結(jié),已愁憒疾,人有此聲,
家有此道,疫癘不作,天下和平.動而觀之,
天地人鬼,世器之變;靜而思之,父母骨肉,
絕親之累,忘寢與食.少者守精,魂以修容;
長者食恬,淡以修聲;旦作女想,男如其人.
其奏之也,抗如青云,抑如絕絲,圓如珠環(huán),
不竭如泉.微妙之極,有聲而無,舞者不知,
精誠所至,情之自來,嘆者不知,神之所止.
正文:
人生而有情俭令。思歡怒愁赠橙,感于幽微,流乎嘯歌城丧,形諸動搖癌蓖∮倌辏或一往而盡匕争,或積日而不能自休等太。蓋自鳳凰鳥獸以至巴、渝夷鬼申屹,無不能舞能歌绘证,以靈機自相轉(zhuǎn)活,而況吾人哗讥。奇哉清源師嚷那,演古先神圣人能千唱之節(jié),而為此道杆煞。初止爨弄參鶻魏宽,后稍為末泥三姑旦等雜劇傳奇。長者折至半百决乎,短者折才四耳队询。夫天生地生鬼生神,極人物之萬途构诚,攢古今之千變娘摔。一勾欄之上,幾色目之中唤反,無不迂徐煥眩凳寺,頓挫徘徊鸭津。恍然如見千秋之人肠缨,發(fā)夢中之事逆趋。使天下之人無故而喜,無故而悲晒奕∥攀椋或語或嘿,或鼓或疲脑慧,或端冕而聽魄眉,或側(cè)弁而咍,或窺觀而笑闷袒,或市涌而排坑律。乃至貴倨弛傲,貧嗇爭施囊骤。瞽者欲玩晃择,聾者欲聽,啞者欲嘆也物,跛者欲起宫屠。無情者可使有情,無聲者可使有聲滑蚯。寂可使喧浪蹂,喧可使寂,饑可使飽告材,醉可使醒坤次,行可以留,臥可以興创葡。鄙者欲艷浙踢,頑者欲靈绢慢〔涌剩可以合君臣之節(jié),可以浹父子之恩胰舆,可以增長幼之睦骚露,可以動夫婦之歡,可以發(fā)賓友之儀缚窿,可以釋怨毒之結(jié)棘幸,可以已愁憒之疾,可以渾庸鄙之好倦零。然則斯道也误续,孝子以事其親吨悍,敬長而娛死;仁人以此奉其尊,享帝而事鬼;老者以此終蹋嵌,少者以此長育瓜。外戶可以不閉,嗜欲可以少營栽烂。人有此聲躏仇,家有此道,疫癘不作腺办,天下和平焰手。豈非以人情之大竇,為名教之至樂也哉怀喉。
予聞清源书妻,西川灌口神也。為人美好磺送,以游戲而得道驻子,流此教于人間,訖無祠者估灿。子弟開呵時一醪之崇呵,唱鑼哩璉而已。予每為恨馅袁。諸生誦法孔子域慷,所在有祠;佛、老弟子各有其祠汗销。清源師號為得道犹褒,弟子盈天下,不減二氏弛针,而無祠者叠骑。豈非非樂之徒,以其道為戲相詬病耶,
此道有南北削茁,南則昆山之次為海鹽宙枷。吳、浙音也茧跋。其體局靜好慰丛,以拍為之節(jié)。江以西弋陽瘾杭,其節(jié)以鼓诅病。其調(diào)喧。至嘉靖而弋陽之調(diào)絕,變?yōu)闃菲较桶剩瑸榛涨嚓栍蕖N乙它S譚大司馬綸聞而惡之。自喜得治兵于浙芥永,以浙人歸教其鄉(xiāng)子弟银萍,能為海鹽聲。大司馬死二十余年矣恤左,食其技者殆千余人贴唇。聚而諗于予曰:“吾屬以此養(yǎng)老長幼長世,而清源祖師無祠飞袋,不可戳气。”予問倘以大司馬從祀乎巧鸭。曰:“不敢瓶您,止以田、竇二將軍配食也纲仍⊙礁ぃ”予額之,而進諸弟子語之曰:“汝知所以為清源祖師之道乎,一汝神郑叠,端而虛夜赵。擇良師妙侶,博解其詞乡革,而通領(lǐng)其意寇僧。動則觀天地人鬼世器之變,靜而思之沸版。絕父母骨肉之累嘁傀,忘寢與食。少者守精魂以修容视粮,長者食恬淡以修聲细办。為旦者常自作女想,為男者常欲如其人蕾殴。其奏之也笑撞,抗之入青云,抑者如絕絲区宇,圓好如珠環(huán)娃殖,不竭如清泉值戳。微妙之極议谷,乃至有聲而無聲,目擊而道存堕虹,使舞蹈者不知情之所自來卧晓,當嘆者不知神之所自止芬首。若觀幻人者之欲殺偃師而奏咸池者之無怠也。若然者逼裆,乃可為清源祖師之弟子郁稍。進于道矣。諸生旦其勉之胜宇,無令大司馬為長嘆于夜臺耀怜,曰,奈何我死而道絕也桐愉〔破疲”乃為序之以記。
補充閱讀:
? ? ? ? 湯顯祖與《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
臨川才子湯顯祖不僅創(chuàng)作了戲曲經(jīng)典巨著“臨川四夢”(《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四劇的合稱从诲,又稱“玉茗堂四夢”)左痢,還撰寫了我國最早的戲曲學導言、戲曲理論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系洛,從而成為我國明代劇壇的標幟俊性,坐實了中國戲曲界無人可及的巔峰地位。
一
明清時期描扯,宜黃縣是遠近聞名的“戲鄉(xiāng)”定页,也是京劇“二黃腔”的發(fā)源地。明萬歷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绽诚,湯顯祖憤而棄官歸隱家鄉(xiāng)臨川后拯勉,幾乎把宜黃當成了第二故鄉(xiāng)。
宜黃縣隸屬于撫州府憔购,距府地60余公里宫峦。宜黃戲起源于宜黃,是在西皮的基礎(chǔ)上吸收浙調(diào)玫鸟、南北詞导绷、拔子等聲腔,形成一個以宜黃腔(二黃腔)為主屎飘,兼唱西皮等多種聲腔的劇種妥曲。這種聲腔,后來被譽為京劇二黃腔的“始祖”钦购,成為江西大型古典劇種之一檐盟,也成為研究我國戲曲演變軌跡的標本。演唱的班戲原稱“大班”押桃、“土戲”或“老二黃”葵萎,新中國成立后才以起源地而定名為宜黃戲。宜黃戲起始于明末清初(公元1644年),甘肅南部的西秦腔傳入安徽的一支演變成了樅陽腔(石牌腔)羡忘,后經(jīng)上饒傳入宜黃谎痢。此后,由西秦腔演變的另一支亂彈腔也由北方傳入宜黃卷雕,使樅陽腔受其影響發(fā)生變化节猿。自此,流行宜黃的樅陽腔脫離安徽系統(tǒng)自成一派漫雕,成為“宜黃腔”滨嘱。
清乾隆初期(公元1786年),昆劇逐漸在宜黃登臺浸间,當?shù)孛耖g藝人把胡琴改為重要伴奏樂器九孩。被稱為“嗩吶二犯”和“平板吹腔”的宜黃腔則演變?yōu)楠殬湟粠谩e具一格的“胡琴腔”发框。至此躺彬,宜黃戲已經(jīng)形成,并影響到中國戲曲多以胡琴伴奏梅惯,成了宜黃戲?qū)χ袊鴳蚯木薮筘暙I宪拥。清嘉慶至光緒時期(公元1880年前后),宜黃戲進入鼎盛時期铣减,宜伶(宜黃腔藝人)達3000余人她君,戲臺遍布鄉(xiāng)村。宜黃由此成為當時贛東一帶戲曲活動的中心葫哗,成為江西有名的“戲窩子”缔刹,并被譽為“戲鄉(xiāng)”。
二
湯顯祖(公元1550年—1616年)劣针,字義仍校镐,號海若、若士捺典、清遠道人鸟廓,晚年又號“繭翁”,江西臨川人襟己。湯顯祖精通各路戲曲音律引谜,對“宜黃腔”尤為鐘愛,并與上千名宜伶保持了密切聯(lián)系擎浴≡毖剩“臨川四夢”創(chuàng)作完全后,湯顯祖都交給宜黃戲班由宜伶首演贮预,而后轟動大江南北贝室,久演不衰契讲。
清初江西新建人熊文舉曾作詩:“凄涼羽調(diào)咽霓裳,欲譜風流筆都荒档玻,知是清源留袒曲,湯詞端臺唱宜黃茫藏∥笈浚”這首詩印證了湯顯祖的所有劇本,都是交由宜伶演出务傲,故有“臨川才子凉当,宜黃弟子”之說。不過售葡,當時唱的宜黃腔看杭,是由嘉靖年間抗倭名將、宜黃人譚綸從浙江引進的海鹽腔與當?shù)亓餍械倪柾琳{(diào)相結(jié)合的變調(diào)挟伙,不是如今所唱的二黃腔楼雹。湯顯祖既創(chuàng)作劇本,又親自排場尖阔、執(zhí)導執(zhí)教贮缅,“親掐檀板教小伶”“自踏新詞習歌舞”,甚至還為戲班安排上演劇目和演出事務介却。
三
在古代谴供,中國各種行業(yè)都有自己尊奉的保護神,宜黃戲班也不例外齿坷。每年農(nóng)歷六月二十日桂肌,宜黃藝人都要祭拜戲神,這種習俗一直延續(xù)到二十世紀50年代初期永淌。宜黃藝人供奉的戲神是儺神灌口二郎清源真君崎场,即秦昭王時蜀郡太守李冰的第二個兒子。
據(jù)《朱子語類》卷三記載:“蜀中灌口二郎廟遂蛀,當是因李冰開鑿離堆有功立廟照雁,今來現(xiàn)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個兒子……”宜黃戲班以清源師作戲神答恶,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宜黃弟子對灌口二郎神最為熟悉饺蚊。宜黃與南豐縣相鄰,西川灌口神作為南豐儺神早在宋代就已經(jīng)立廟悬嗓。據(jù)南豐《金砂余氏重修族譜》記載污呼,后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余氏為避戰(zhàn)亂包竹,從江西余干縣遷至南豐金砂村定居燕酷,隨將遠祖余瑤任衡州太守時崇奉的西川灌口神遷至金砂籍凝,立廟奉祀,并承祖制苗缩,世襲“驅(qū)儺”饵蒂。由于當時統(tǒng)治者的倡導,金砂清源廟香火興旺酱讶,祈禱者絡繹不絕退盯。金砂村在南豐與宜黃交界邊境,宜黃鄉(xiāng)民經(jīng)常前往朝拜泻肯,加之金砂大儺班常為四鄰鄉(xiāng)民沿門逐疫渊迁,灌口二郎神便為宜黃鄉(xiāng)民尊奉,與南豐縣邊境交界的宜黃神崗鄉(xiāng)的儺舞灶挟、儺戲也是以清源為儺神琉朽。
二是灌口二郎神是藝人崇敬的對象。據(jù)《東京夢華錄》卷八記載:北宋開封六月二十四日灌口二郎生日時稚铣,諸色百戲藝人都要上演雜劇箱叁、舞蹈以示祝賀。由此可見惕医,北宋時的灌口二郎神已和“雜劇”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蝌蹂,正是他把自古以宮廷、廟宇曹锨、民間的各種歌舞百戲進行綜合加工孤个、創(chuàng)造了戲曲,當朝皇帝也因此封二郎神為清源妙道真君沛简。
三是灌口二郎神武藝高強齐鲤,傳說他下水斬蛟,為民除害椒楣。四是儺與戲都有游戲成分给郊,宋代儺更具娛樂性,朱熹也稱“儺雖古禮而近乎于戲”捧灰。
清源師廟興建之前淆九,宜黃弟子除了在每年農(nóng)歷六月二十日祭拜戲神清源師較為隆重外,平時祭拜的儀式較為簡單毛俏。弟子們在開演前炭庙,以敬酒的方式祭拜戲神,再合唱一曲煌寇。這種祭祀戲神的儀式焕蹄,源自宋元南戲。但是阀溶,酷愛戲曲的湯顯祖對當時這種簡單的祭祀方式很不滿意腻脏。
四
明萬歷三十年(公元1602年)前后鸦泳,宜黃藝人達1000多人,每班約20余人永品,至少有三四十個戲班做鹰。眾多戲班的出現(xiàn),促使宜黃弟子感到有必要興建戲神廟鼎姐,于是就籌資在宜黃縣城“河之西”“城二龍交匯”處興修了清源師廟钾麸。接著,宜伶羅章二被宜黃同行推舉症见,專程前往臨川玉茗堂請湯顯租撰寫建廟碑文喂走。
在湯顯祖心目中殃饿,清源師創(chuàng)立的戲曲之道可與儒谋作、佛、道三教相提并論乎芳。三教都有祠廟遵蚜,而“弟子盈天下”的清源師卻無祠廟,湯顯祖一直感到遺憾奈惑。當聽聞宜黃弟子興建了清源師廟吭净,并想請他撰寫建廟碑文時,湯顯祖正想借此提高戲曲的地位肴甸,便欣然應允寂殉。
于是,湯顯祖用他那充滿靈性的生花妙筆原在,縱橫捭闔友扰、言簡意賅地寫成了他惟一的一篇戲曲理論專論《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在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中庶柿,湯顯祖對戲曲的本源村怪、發(fā)展歷史、流傳情況浮庐、基本特征甚负、功能價值、藝術(shù)創(chuàng)造與鑒賞等戲曲學的基本命題進行了論述审残。之后梭域,湯顯祖在《與宜伶羅章二》的書信中,還囑咐他:“《廟記》可覓好手鐫之”搅轿。
前些年碰辅,宜黃文物普查人員曾走訪過當?shù)亻L者,稱“文革”前宜黃河西岸“宜水”與“黃水”交匯處有一座廟叫“社公廟”介时,常有戲人在此拜神没宾、唱戲凌彬,此廟在“文革”中被毀。文物普查人員通過實地調(diào)查并對照相關(guān)資料后認為循衰,“社”即社戲铲敛,社公即戲神,“社公廟”遺址就是湯顯祖筆下的“戲神清源師廟”遺址会钝。
湯顯祖的戲曲理論絕大部分見諸劇本題詞伐蒋、詩歌和書信之中,《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成為他惟一的戲曲理論專著迁酸。如今先鱼,清源師廟雖然不復存在,但湯翁撰寫的《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卻在我國戲曲理論史和戲曲美學史上閃耀著不朽的光芒奸鬓。它與劇作“臨川四夢”合璧生輝焙畔,成為我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的藝術(shù)瑰寶。湯顯祖也成為明代偉大的戲劇家串远、文學家宏多、思想家,并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澡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