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真念一思
作者:瑪麗·奧利弗
7.
Did you know that the ant has a tongue
with which to gather in all that it can
of sweetness?
Did you know that?
你知道螞蟻有一只舌頭
用來收集它所能收集的
所有甜蜜嗎?
你知道這點嗎?
8.
The poem is not the world.
It isn't even the first page of the world.
But the poem wants to flower, like a flower.
It knows that much.
It wants to open itself,
like the door of a little temple,
so that you might step inside and be cooled and refreshed,
and less yourself than part of everything.
詩不是世界
它甚至不是世界的第一頁
但是詩歌想綻放泻拦,就像一朵花那樣
它非常清楚這一點
它想打開自己
就像打開一座小小教堂的門
這樣譬正,你就可以走進去,冷靜下來护锤,恢復(fù)活力
并且讓你自己比一切钱贯,都更加謙卑
9.
The voice of the child crying out of the mouth of the
grown woman
is a misery and a disappointment.
The voice of the child howling out of the tall, bearded,
muscular man
is a misery, and a terror.
從成熟女人
嘴中喊出的孩子般的聲音
是一種痛苦和一種失望
從高大吹截、長滿胡須的健壯男人嘴中
嚎出的孩子般聲音
是一種苦難和一種恐懼
10.
Therefore, tell me:
what will engage you?
What will open the dark fields of your mind,
like a lover
at first touching?
那么厌处,告訴我:
什么,會吸引你岁疼?
什么阔涉,會打開你心靈的幽暗領(lǐng)域
就像一個戀人
在第一次動心的時候…
相關(guān)內(nèi)容延展閱讀
作者簡介:瑪麗·奧利弗
Mary Oliver,(1935-2019年1月17日),當(dāng)今美國詩人捷绒,以書寫自然著稱瑰排。 1935年9月10日生于俄亥俄州楓樹嶺, 13歲開始寫詩 1952年楓樹嶺高中畢業(yè)暖侨。1953年前往紐約椭住。并與詩人諾瑪米利認(rèn)識并與詩人的姐姐成為好朋友。1962年瑪麗前往倫敦字逗,任職于移動影院有限公司和莎士比亞劇場京郑。回到美國后葫掉,瑪麗定居普林斯頓些举。她長年隱居山林,其創(chuàng)作多以山野自然為對象俭厚,探索自然與精神世界之間深刻而隱秘的聯(lián)系户魏,被稱為美國當(dāng)代“歸隱詩人”。在思想譜系上挪挤,奧利弗深受惠特曼和禪學(xué)影響叼丑,創(chuàng)作題材涵蓋自然、信仰扛门、存在等話題鸠信,詩句短小雋永,富有靈性尖飞,且深具哲理症副。奧利弗并不總是受到評論家的賞識店雅,但她仍然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贞铣,先后獲得過普利策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闹啦。《紐約時報》評論她為“美國有史以來最暢銷的詩人”辕坝。
2019年1月17日窍奋,瑪麗·奧利弗因淋巴瘤病逝于家中,享年83歲酱畅。
奧利弗與自然有著與生俱來的親近感琳袄,正是這種親近感成就了她的詩歌。按她自己的說法纺酸,孩提時接觸世界的方式建立了一個人成長之后的意義模式窖逗。在少女時代,奧利弗就知道自己應(yīng)該做什么餐蔬,然后碎紊,一生的時光,她都在做這件事:寫詩。她始終按照自己的方式感受,寫剔交。對她而言,寫詩不是一種事業(yè)秃嗜,更不是一種職業(yè),它就是生活顿膨,是幸福本身锅锨。她最喜歡的是散步,行走恋沃,體驗橡类。她總是隨身攜帶著筆和本子,當(dāng)一些零碎的句子出現(xiàn)時芽唇,她就記錄下來顾画,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只是削尖了鉛筆等待著匆笤。"
為了使自己專心沉浸在詩歌世界中研侣,她小心翼翼地回避了任何一種有趣的職業(yè),將物質(zhì)需求降到最低炮捧。因為"如果你愿意保持好奇心庶诡,那么,你最好不要追求過多的物質(zhì)享受咆课。這是一種擔(dān)當(dāng)末誓,但也是朝著理想生活的無限提升扯俱。"她唯一需要的是"獨處的時光,一個能夠散步喇澡、觀察的場所迅栅,以及將世界再現(xiàn)于文字的機會。"普林斯頓為她提供了她所需要的隱秘生活晴玖,使她得以在一種不受干擾的情形下寫作读存。
在將近25年的時光中,她隱士一樣地生活呕屎,不為人知地寫让簿,很少將作品示人,也很少發(fā)表秀睛。但是對她而言尔当,她的孤獨并非一種折磨,而是一種全身心的沉浸蹂安,是一種快樂居凶。當(dāng)她贏得1984年的普利策詩歌獎,受到人們的普遍關(guān)注之后藤抡,她也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孤獨狀態(tài),這使奧利弗成功保持了自己的風(fēng)格和品性抹估。她沒有受到時尚的干擾缠黍,也拒絕加入任何詩歌圈子。她認(rèn)為詩歌圈子由眾人組成药蜻,加入其中往往意味著要去迎合眾人的口味瓷式,尤其要迎合組織者的口味,這必然會損壞一個詩人獨特的個性语泽。同時贸典,她也愿意隱身在她自己的作品之中,不僅她的詩歌極少涉及個人生活踱卵,即便在新書出版廊驼、獲獎之后,接受必要的采訪時惋砂,她也避免談及自己的私生活妒挎。她認(rèn)為,作品說明了一切西饵,"當(dāng)你更多了解作者時酝掩,就是對作品的一種傷害。"
奧利弗于美國當(dāng)?shù)貢r間1月17日因淋巴瘤病逝于家中眷柔,享年83歲期虾。她曾在她的詩歌《當(dāng)死亡來臨時》中寫道原朝,“當(dāng)它結(jié)束時,我想說:我的一生/是一個嫁給了驚喜的新娘镶苞≡梗”(When it’s over, I want to say: all my life/I was a bride married to amazement.)
延展閱讀內(nèi)容及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向原作者致敬致謝宾尚!
更多精彩內(nèi)容丙笋,盡在專題:名詩我譯
不斷更新中,敬請關(guān)注賜教煌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