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PMCAFF上看到了一個問題:
為什么微信要弱化聯(lián)系人的分組功能蚪战?
下面,我將針對這個問題給出自己的一些解答铐懊。
為什么微信要弱化聯(lián)系人的分組功能邀桑?
要回答一個問題,還是有必要按照知乎的規(guī)則走一下兩步法居扒。先問是不是概漱,再問為什么丑慎。
那微信到底有沒有弱化聯(lián)系人分組功能呢喜喂?
我們來看它和自家兄弟QQ的對比。
通過以上對比竿裂,可以看出幾點不同:
首頁好友排序方式
QQ: 按分組排序
微信:按聯(lián)系人備注名首字母排序查看分組方式
QQ:在首頁直接查看玉吁,或在好友個人資料頁查看
微信:點進首頁“標簽”查看詳情,或在好友個人資料頁查看分組規(guī)則
QQ:同一好友只能屬于一個分組
微信:同一好友可以有多個“標簽”腻异,屬于多個標簽分組
這一切的設計都說明进副,微信并沒有顯式地推出分組功能,而是采取了一種較為隱蔽的“標簽”的處理方式悔常。在最最重要的好友列表首頁影斑,采取了按字母排序的方式,而把“標簽”放在了二級入口机打。
那么矫户,微信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呢?
首頁好友排序方式
微信在在誕生之初残邀,是一款即時通訊軟件皆辽,在4.0才演化出了朋友圈功能柑蛇,正式開啟了熟人社交屬性。微信的slogan驱闷,也在之后變成了“微信耻台,是一種生活方式”。但追本溯源空另,微信的根盆耽,還是扎在即時通訊上的,這是微信的第一屬性扼菠。
打個比方征字,即時通訊基于微信,就像團購功能基于美團娇豫。如果沒有了團購功能匙姜,就算開發(fā)出再多功能:打車、點評冯痢、社交……也不會吸引到足夠多足夠長久的用戶氮昧。
所以我相信,雖然微信最近推出了很大的動作浦楣,如朋友圈小視頻袖肥、微信實驗室、小程序入口的改動等等振劳,但始終保持不變椎组,并且在將來也幾乎不會改變的,是目前已經發(fā)展得相當成熟的通訊機制历恐。
那么寸癌,現(xiàn)在可以拿出手機打開自帶的通訊錄,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弱贼?
它和微信好友的首頁很像蒸苇,對不對?
2010年11月19日23時58分吮旅,張小龍在騰訊微博上寫下了這么一句話:
我對iPhone5的唯一期待是溪烤,像iPad (3G)一樣,不支持電話功能庇勃。這樣檬嘀,我少了電話費,但你可以用kik跟我短信责嚷,用google voice跟我通話鸳兽,用facetime跟我視頻
第二天,2010年11月20日再层,騰訊微信正式立項贸铜。一年零8個月之后的2012年7月堡纬,隨著微信4.2版本的發(fā)布,可以看到那一晚張小龍關于iPhone5的所有狂想都在微信上得以實現(xiàn)蒿秦。而就在此時此刻烤镐,張小龍都未必意識到一個簡單的念頭會在一年多之后如此深切地影響到一億多用戶;意識到一個普通用戶此時此刻棍鳖,僅憑一臺iTouch和網絡就可以完全改變以往有電話相隨的生活炮叶。
產品經理之美就體現(xiàn)在這里。
張小龍對于微信的期待渡处,是想讓它取代手機原生的電話和短信功能镜悉,成為人們即時通信方式的第一選擇。
手機原生通訊錄医瘫,由于已經存在了許多年侣肄,在人們的印象中已經根深蒂固。所以人們的許多關于打電話醇份、發(fā)短信的使用習慣也是基于這種操作界面和環(huán)境下形成的稼锅。
微信為了達成取代電話短信的野心,首先就要做到“像”電話短信僚纷。在不改變用戶原本操作習慣的前提下矩距,讓他們把操作的環(huán)境由手機原生功能轉移到微信上。只有這樣降低了學習成本怖竭,才會讓用戶覺得操作流程簡單锥债、熟悉,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痊臭。再加上省話費哮肚、方便管理等派生優(yōu)點,微信就牢牢鎖住了前來嘗鮮的用戶們趣兄。
猜想已經有了绽左,我們試著基于它去推理一下另一個功能——聊天界面,以驗證這個猜想是否成立艇潭。如果它的設計確實是為了便于遷移以前使用短信的用戶,那么它們的界面應該是很相似的戏蔑。
可以確定蹋凝,微信聊天界面在模仿傳統(tǒng)的短信界面,對不對总棵?
如果這個推理也是成立的鳍寂,那我們甚至可以再延伸一下。為什么在微信把對方加入黑名單后情龄,只能屏蔽對方發(fā)來的消息迄汛,但沒法像QQ一樣把自己從對方的好友列表中刪除呢捍壤?
答案自然也是從手機聯(lián)系人的設計規(guī)則中來找的。
當我們把一個號碼加入黑名單時鞍爱,是不是同樣只能屏蔽該號碼發(fā)來的短信或電話鹃觉,而沒法把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從該號碼歸屬者的通訊錄里刪除掉?
這便是微信和QQ的本質上的不同睹逃。
那么推理了這么多盗扇,我們已經得出結論,確信聯(lián)系人界面的設計原則沉填,是模仿了傳統(tǒng)手機通訊錄界面設計原則的疗隶。
所以關于第一個“首頁好友排序方式”的問題,到這里就可以解決了:
微信通過模仿手機原生的聯(lián)系人界面翼闹,讓用戶幾乎毫無難度地把微信當作新的手機即時通訊平臺斑鼻,達到用最低的成本培養(yǎng)用戶使用習慣的目的。
分組的方式和規(guī)則
微信的查看分組方式猎荠,可以歸結為兩種:
- 點進首頁“標簽”查看詳情
- 在好友個人資料頁查看
而分組規(guī)則很簡單:給聯(lián)系人添加標簽卵沉,可以添加一個或多個。
如果要分析它的設計原則法牲,就要從它是為了什么而設計入手史汗。
從微信迭代史中可以看出,從微信誕生之初拒垃,是沒有針對單個好友設置標簽的功能的停撞,只能對其進行簡單的設置備注、拉入黑名單的操作悼瓮,而在往后的版本迭代中戈毒,對微信好友的編輯權限也鮮有更新。
轉折發(fā)生在微信4.0横堡,朋友圈功能的上線埋市。在4.3版本中,微信添加了針對單個好友設置朋友圈權限的功能,在版本5.3.1中舔痕,支持給好友添加標簽臼朗。
現(xiàn)在的版本是6.6.1,微信的社交體系已經發(fā)展到成熟而“克制”的階段了污茵。標簽分組的規(guī)則也逐漸發(fā)展并沉淀了下來。
捋清楚了上面的時間線葬项,我們可以驚訝地得到一個顛覆傳統(tǒng)認知的觀點:標簽之于微信好友泞当,并非像分組之于QQ好友一樣,是從一開始就伴隨好友功能誕生并隨產品進行長期迭代發(fā)展的民珍。好友標簽存在的原因只有一個襟士,那就是為了適應朋友圈的發(fā)展盗飒,滿足給朋友圈設置分組可見的功能的。
仔細回想一下陋桂,無論從它的具體使用場景逆趣,還是使用方式來看,確確實實也是基于為了使朋友圈分組更方便為原則而設計的章喉。
這樣的話汗贫,作為一個大功能的附加屬性功能,分組功能沒有必要大張旗鼓地改變微信好友通訊錄設計原則秸脱,所以被作為一個二級入口放在了“標簽”欄落包。
到這里,關于微信好友的分組方式和規(guī)則的問題摊唇,也可以告一段落了咐蝇。
結論
最后,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巷查,微信聯(lián)系人是模仿手機原生通訊錄聯(lián)系人而設計的有序,它并不是刻意地弱化了聯(lián)系人分組的功能,而是從一開始就并未著意于把聯(lián)系人分組岛请。之所以后來添加了這個功能旭寿,是出于把它作為朋友圈權限設置的附加功能的角度考慮的,并沒有把它列入到自己的主要發(fā)展計劃中崇败。
另:如果某位大神有PMCAFF的邀請碼盅称,可不可以私信我一下>.<
萬分感謝!:笫摇(來自一個還沒有賬號的產品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