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別人的文章或者講話時侠鳄,有的道理聽上去似乎天下皆知,但作者轉(zhuǎn)而“換句話說”的時候妈橄,這個道理似乎突然“升級”了或者變得更好理解了利诺。比如對眼球經(jīng)濟這個詞的定義:
眼球經(jīng)濟是依靠吸引公眾注意力獲取經(jīng)濟收益的一種經(jīng)濟活動——百度百科。
這個正式的定義胖缤,第一眼看過去沒什么毛病尚镰,絲毫不會引起讀者的進一步思考。但是再看李笑來的版本:
“收割廉價甚至免費注意力”哪廓。
讀者看到收割這個詞之后狗唉,就會覺得受刺激了,認為把自己的注意力免費貢獻出去是不值得的涡真。
為什么會這樣呢分俯?我猜想是,知識在人的大腦里面是通過聯(lián)想來顯現(xiàn)意義的哆料,正常方式接收一個信息會讓大腦聯(lián)想到已經(jīng)存在于大腦中的“正掣准簦”的概念或意義。而換一種方式东亦,使用了“收割”這個詞杏节,就會聯(lián)想到自己實際上處于“被剝奪”的地位,于是原來的眼球經(jīng)濟就被賦予了新的涵義典阵,從而影響人的認知奋渔。
這是一個很有力的句式。在執(zhí)行非常認真的分析閱讀過程中壮啊,試圖對每一個詞和句子采用這個句式問自己:換句話說這是什么意思呢嫉鲸?最近試著這么做的時候,發(fā)現(xiàn)腦子里的以為自己知道的概念歹啼,其實是僵尸狀態(tài)玄渗,逼自己換種方式描述出來才會激活這個知識對自己的意義。
比如狸眼,看到財富這個詞藤树,首先想到的是房產(chǎn)、錢這些概念份企。再百度也榄,就更準確了,是對人有價值的東西。
于是試著換句話說甜紫,對人有價值的東西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它可以用來交換到別的東西”降宅。這樣再回到“注意力是最寶貴的財富”這句話,就好理解多了囚霸,因為注意力才是可以交換到一個人可以得到的任何東西的東西腰根,不是時間,也不是金錢拓型。
所以給自己的反思清單再加一條:對眼前的信息额嘿、場景等都試著換種方式描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