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對《瑯琊榜》的敬意珠增,看了些《楚喬傳》,當(dāng)然根本不是一個檔次上的品質(zhì),但卻是一段密切相關(guān)的歷史——它們的歷史背景設(shè)定是差不多同一時候挟秤,也就是歷史上稱“魏晉南北朝”中的“南北朝”時期。
有意思的是抄伍,《瑯琊榜》里的大梁(南梁艘刚,502年-557年)和《楚喬傳》里的大魏(北魏,386年—557年)滅亡于同一年截珍,也就是說攀甚,大梁(南梁)和大魏(北魏)的故事,有相當(dāng)一部分重合岗喉。就像一批人在某導(dǎo)演帶領(lǐng)下在某導(dǎo)演帶領(lǐng)下在金陵(南京)拍攝《瑯琊榜》的同時秋度,另一批人在洛陽拍攝《楚喬傳》——至于《楚喬傳》中為什么把北魏首都設(shè)定在長安,就不知道原因了钱床。
《楚喬傳》中荚斯,大魏國的皇帝姓元,這是他們漢化后給自己起的姓——我們可以相信诞丽,后面蒙古族稱元朝鲸拥,也多少受到這個姓氏的影響。他們原本的胡姓是“拓跋”僧免,開國皇帝叫拓跋珪刑赶。
戲里女主角楚喬愛上的燕國世子燕洵撞叨,其實燕洵無論姓什么也不應(yīng)該姓燕金踪,北燕的領(lǐng)導(dǎo)人有馮、慕容牵敷、高三個姓胡岔,沒有姓燕的。
北魏最后是誰給消滅的毛肋?
這就涉及到電視中一個主角宇文鑰——不是宇文鑰(因為歷史上沒有這個人嘛)怨咪,而是宇文家族中的當(dāng)時鎮(zhèn)守在長安城的宇文泰。
公元532年,把持了首都洛陽軍政大權(quán)的梟雄高歡立元修為皇帝孕讳。元修無法容忍權(quán)力被高歡把持匠楚,在534年投奔長安的宇文泰。不想宇文泰也同樣是梟雄厂财,同樣是權(quán)臣芋簿,他依然只能當(dāng)傀儡皇帝。
534年璃饱,高歡另外立了元善見做皇帝益咬,并遷都于鄴(今河南安陽北至河北臨漳南),這就是歷史上的東魏帜平。
公元535年幽告,宇文泰毒死元修,立元寶炬為帝裆甩,定都長安冗锁,這就是歷史上的西魏。
高歡起兵討伐西魏嗤栓,在山西玉山被打敗冻河,卻留下了千古傳誦的詩歌《敕勒川》——因為敕勒族(也就是高車族)臣伏于北魏,魏軍將士中有不少敕勒族人茉帅,而高歡或者拓跋珪叨叙,都曾生活在敕勒川一帶。(相關(guān)鏈接:敕勒川堪澎,陰山下)
550年擂错,高歡死后,他兒子高洋廢掉東魏樱蛤,自己做了皇帝钮呀,這就是北齊剑鞍。557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逼西魏皇帝拓跋廓退位爽醋,建立了北周——他自己沒幾天就被堂兄殺了蚁署。
同一年,南方的梟雄陳霸先廢除了梁敬帝蕭方智蚂四,建立了陳朝光戈。陳朝最著名的皇帝叫陳叔寶——后世詩歌里經(jīng)常提到他,以一種諷刺和嘆息的口氣遂赠。
無論是拓跋姓田度,元姓,還是宇文姓解愤,他們都是鮮卑族人——當(dāng)然早已經(jīng)自覺地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