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是一個“知識”與“干貨”漫天飛的時代。
各種大牛們的學習型社群渣玲、線上付費課程等以各種方式呈現(xiàn)在大眾面前——尤其是逗概,受困于“知識焦慮”和“恐慌”的人,他們滿世界地參加講座忘衍、聽大咖分享逾苫、各種囤課卿城、采購各種書單......大有幾分覽盡天下知識的架勢。
【學習】铅搓、【努力】瑟押、【快速成長】貌似成為了當下的主流。
順應(yīng)潮流星掰,作為初入職場的小白多望,我也成為其中的一員,同時繳納了超3000元的智商稅氢烘。按理說便斥,能力上會有一定的長進,但實際上威始,除了比之前多了解幾個知識點枢纠,能說道一通外,能力提升似乎~沒有黎棠。
為弄明白原因晋渺,還寫了一篇關(guān)于此的文章《學了那么多大咖課程,我怎么還沒有牛逼起來脓斩?木西!》,但總感覺不是那么回事随静。直至我發(fā)現(xiàn)黃有璨老師的一篇文章——知識爆炸時代下該如何提升自己八千,我有點明白了。
02
在文章中燎猛,黃有璨老師將學習行為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恋捆,叫做“給予啟發(fā)”。
第二個層次重绷,叫做“構(gòu)建一套健全的知識理論體系沸停、思考邏輯或工作方法”。
最后一個層次昭卓,則叫做“提升具體能力”愤钾。
第一層次,給予啟發(fā):就如同猜謎語時的答案一樣候醒,給人一種“噢能颁,原來是這個樣子”的感覺,恍然大悟倒淫、醍醐灌頂。
這也是日常學習中的常態(tài),我們付費參加大咖分享绒怨、線上課程谦疾,購買的書和流行的干貨文,以及這篇文章犬金,都屬于此層次念恍。
他們的共同點便是:一個個知識點不斷的蹦進你的腦海里,讓你懂得特別多的道理峰伙。這在你同其他人討論的時候,展現(xiàn)的尤為明顯瞳氓。你會有種自己掌握很多知識的感覺,并且覺得自己超厲害栓袖。
第二個層次匣摘,叫做“構(gòu)建一套健全的知識理論體系、思考邏輯或工作方法”:簡單地說裹刮,就是主題閱讀。針對某個具體領(lǐng)域如時間管理捧弃、職場技能、營銷策劃嘴办、文案寫作等等有一個完整框架的認知买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還具備為他人答疑解惑的能力癞谒。
典型的人物如,小馬宋弹砚、秋葉、古典朱沃、李笑來、彭小六等等活躍在大眾視線的超級IP逗物,他們都具備完整的知識理論體系,在一個甚至多個領(lǐng)域可以稱之為專家契邀。
再說得明白點失暴,看到家庭條件好的孩子上名校以及獲得成功的例子時能夠聯(lián)想到“馬太效應(yīng)”泊业;又或者掰盘,看到一條大街上的臟亂差現(xiàn)象和相隔不遠的另一條街卻整潔無比矩肩,你可以用“破窗效應(yīng)”來解釋這種現(xiàn)象现恼,等等黍檩。
這就是具備健全的知識體系的力量。但這個層次的學習內(nèi)容畦韭,不僅對體系化的方法論和知識結(jié)構(gòu)有較高要求肛跌,而且也不是21天、30節(jié)課就能夠獲得的衍慎,且目前能做到此程度的線上課程還是相當少的。
第三個層次赠法,叫做“提升具體能力”:讓你的某項能力如寫作乔夯、文案撰寫砖织、閱讀能力等有明顯的提升末荐,并且在工作中獲得實際效用。
所謂“知識可以被學會甲脏,而技能只能被習得”妹笆,能力的提升沒有捷徑娜氏,【10000小時天才理論】和【刻意練習】已明確說明,能力提升——是經(jīng)由反復(fù)多次的訓練窟坐,并經(jīng)由多次反饋持續(xù)調(diào)整過后茂腥,所自然而然獲得的結(jié)果切省,多上幾門課程并不會有實質(zhì)性的幫助,且能夠提供此項學習內(nèi)容的課程可謂是鳳毛菱角朝捆,除卻扎實的課程內(nèi)容,還需輔之大量的實踐練習驯用、老師指導(dǎo)儒老。那些一次招收大幾百人的線上課程,是無法負擔如此繁重課業(yè)的驮樊,這也正是一直在學習線上課程,卻無法帶來能力改變的原因挖腰。
線上課程僅僅是能力提升的第一步练湿,而我們卻將其當做終點。一直不斷地囤課肥哎,不斷游走在各大講座、分享會中崖飘,以為多上課就能牛逼起來霞捡,可以說是一種極其錯誤的想法。
因為絕大部分的線上課程帶來的是能力獲得方法論,而能力的獲得則依靠漫長摸爬滾打的實踐中自然習得的街夭。
03
那是不是說,應(yīng)該摒棄這些線上課程呢埃碱?
不是的酥泞,不管是大咖還是小白,依然要去聽大牛們的分享芝囤、參加線上課程,從而拓展自己知識邊界和升級認知羡藐,但作為小白悯许,我們的學習方向會有所側(cè)重。
10%左右的時間去關(guān)注“獲得啟發(fā)”先壕,30%左右的時間精力用來關(guān)注“構(gòu)建某些新的知識體系”,用60%的時間精力用來“提升具體技能”邢隧。
畢竟冈在,掌握方法不代表會運用,而且小白最欠缺的便是一項獨當一面的能力包券。上營銷策劃課,你不一定能夠操盤一場大型活動付秕;上文案寫作課侍郭,你不一定能寫出來精彩的文案掠河;上運營課猛计,你不一定知道如何運營社群......而這正是覺得自己學習了但依然沒有什么改變的原因所在。
真正能讓你獲得能力的奉瘤,就是自己去經(jīng)歷。
想知道一場活動是怎樣的藕赞,那就自己去組織策劃一次卖局,并深入?yún)⑴c到活動執(zhí)行中;
想知道好文案是如何寫出來的吼驶,那就得自己去寫店煞、再改、再去驗證酒请、再寫鸣个、再改;
想知道如何運營一個社群昼窗,那就自己去組建一個社群涛舍,制定規(guī)則與活動方式澄惊,去運營它富雅;
......
除此之外没佑,別無他法「蛏荩看到這里陶贼,我想你也應(yīng)該明白為啥企業(yè)招人都希望是有經(jīng)驗的了吧待秃。
懂得再多永遠抵不上你真正做成過。
與此同時腹纳,還需要一種辨別課程的能力:大家都說好的的不一定適合你驱犹,而適合你的課程以及學習方式需要你自己去摸索,且這種能力應(yīng)該沒人教雄驹。
最后的最后,有個不得不承認的客觀事實:總是只有5%-10%左右的人俘侠,他們的學習是更有效的蔬将,他們也更容易成為金字塔頂端的那群人。
而你很可能不屬于那5%-10%惫东,沒關(guān)系毙石,只要比以前的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