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課”
——又聽了三節(jié)綜實課
2017年12月1日星期五上午畦攘,泰安師范附屬學校届吁,山東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德育優(yōu)秀課例觀摩暨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的第二天,又聽了三節(jié)綜實“課”规辱。
蒙王所抬愛谆棺,忝為本會場主持,三節(jié)課后組織了交流罕袋,首先分別由棗莊市教研室劉勇老師和臨沂市第二實驗小學姜莉莉校長作了點評改淑,最后稍作總結如下:
劉老師和姜校長針對三節(jié)課尤其是分別針對滕州和臨沂的兩節(jié)課作了專業(yè)點評碍岔,我就不再以“與兩位專家的觀點一致”為由來抬舉自己了。
因為我“不懂課”——大學教育系畢業(yè)直接到了教科研部門溅固,沒真正教過學付秕,對規(guī)范意義上的“教研”一知半解兰珍,不算行家侍郭。
所以,關于“課”的問題掠河,大家以兩位專家的點評指導為學習依據就好亮元。
我想說的可能跟專業(yè)的“課”不太相關。
第一唠摹,說說濟南的這節(jié)課爆捞。
劉勇老師和姜校長分別對他們市的兩節(jié)課做了說明,我也不能冷落了我們濟南市今天獻課的德興街小學孫彥老師勾拉。
孫老師這節(jié)《衣物收納方法多》煮甥,昨天黨老師在做《綱要》解讀時提到過,肯定了本課選題的價值——從學生真實生活和發(fā)展需要入手藕赞,選取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衣物收納問題作為活動主題成肘,放手給學生,引導他們自行提出并探索解決問題——這是與新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精神相吻合的斧蜕。
可能在場的不少老師也是因為黨老的這個“暗示”才選擇來到今天這個會場參加活動的双霍。
那么,大家聽完孫老師的課批销,有啥感覺洒闸?
我個人的理解,孫彥老師本節(jié)課最成功之處均芽,在于她“沒有‘教’會學生任何知識丘逸、技能”!所有關于衣物收納中的問題掀宋,關于衣物分類的方法深纲,關于疊衣服的方法,關于衣物的擺放布朦,關于各種衣物收納工具的使用……所有相關知識技能囤萤,都是學生在自己的合作探究過程中,由他們自行得出或者表現出來的是趴。
這牽扯到我們對“課”涛舍、對“教學”的理解。我個人對“學習”唆途、對“成長”的理解一直比較松散富雅、隨意掸驱,信奉教無定法。
例舉說來没佑,我認為毕贼,我們的綜實課,不應滿足于教任何既定知識蛤奢、特定技能鬼癣,本課程更重要的任務(使命)在于:搭臺子,創(chuàng)造并提供機會啤贩。(教學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成長創(chuàng)造機會待秃,這似乎是華師大崔允漷老師的一個最新觀點,我是從省教科院楊璐老師那里道聽而來痹屹,因為與自己一直以來的觀點一致章郁,所以敢借崔老師之名再次強調。)
相信學生志衍,他們就會還你滿世界的精彩暖庄!這精彩,很多可能是我們預想不到的楼肪。剛才姜校長說過這么一句話培廓,在臨沂二實小高原老師《爭做小小志愿者》課堂上,泰安師范附屬小學學生的表現淹辞,帶給大家很多感動医舆。姜校長說,只要給學生空間象缀,他們就能給我們很多感動蔬将。所表達的應該就是一個意思程储。
所以孫彥老師什么都沒“教”屋休,結果學生什么都會了——問題的前提是,如果沒有孫老師的這節(jié)課屎鳍,學生還可能不可能這樣“絕大部分都會了”莉给?
所以昨天主會場那節(jié)關于攝影的課毙石,其實教師沒有對如何組織同學交流攝影學習體會做任何具體指導,結果偏偏就是在那個環(huán)節(jié)颓遏,所有學生的表現是最精彩的徐矩!臺下自發(fā)的三次熱烈掌聲,都集中在這一個“教師不在”的環(huán)節(jié)叁幢!
這說明什么滤灯?
我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今天,有了新的《指導綱要》鳞骤,我們到底要做什么窒百?要做到什么?只是教一樣又一樣的新知識豫尽?只是傳授并讓學生掌握一種又一種的新技能篙梢?
我不提供答案,只拜托大家美旧,回去之后渤滞,好好讀幾遍我們最新的《指導綱要》,這很重要陈症。
目前蔼水,在濟南市震糖,我一直在尋找并推廣的录肯,就是孫彥老師這種什么分類方法、疊衣技巧吊说、工具使用都不“講”的課论咏!當然,目前整體情況并不十分理想颁井,但我們會一直朝著這個方向繼續(xù)努力厅贪。
當然,問題始終必然存在雅宾,孫老師今天這節(jié)課养涮,也并不是“完美呈現”。
其一眉抬,孫老師的課上贯吓,設計了衣物收納“神器”的認識與使用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了不下十種“神器”蜀变。結果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悄谐,(我猜)主要是因為趕時間吧,一個是出現了直接在小組里指點學生“正確用法”的現象库北,再一個爬舰,本來設計提供了多樣化的收納“神器”,結果卻只由教師自己從中選了四種寒瓦,讓學生“秒搶”情屹,于是一方面架子上出現了多余的沒有交給學生研究的“神器”,另一方面一個小組里只有一個“神器”杂腰,出現了只有三兩人參與討論其他人游離于外的現象垃你。這是建議斟酌改進的地方。
其二,棗莊劉老師指出了孫老師這節(jié)課最大的硬傷——最后環(huán)節(jié)蜡镶,由衣物收納雾袱、整理生活提升到美好生活,提升到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官还。
劉老師指出的問題芹橡,大家可能都有同感,確實在這部分的處理上望伦,有些牽強林说。
我在此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環(huán)節(jié)出現的問題屯伞,責任在我腿箩,不能怪孫老師。
其實劣摇,我們一直以來的觀點珠移,“課”只能是上課教師自己的!在設計研討過程中末融,大家盡可以七嘴八舌議論紛紛钧惧,我們在之前給孫老師出的主意也多達一二十條了,也一直都強調孫老師需要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建議來吸收采納(沒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勾习,教學效果更多取決于特定對象自身的風格)——不要不顧自身特點地任意“穿戴”其他人的建議浓瞪,那會難以遏制地成為丐幫“十袋長老”的。
不顧自身實際巧婶,盲目采納他人建議的做法乾颁,對我們教師以及課堂來說,只可能是災難艺栈。
所以我的不少關于本課的建議英岭,其實孫老師都沒有采納,以至于現場效果還不錯^0^眼滤。結果巴席,昨天上午聽完那節(jié)攝影課后,有感于當時教師在由師生作品欣賞瞬間跳躍到大師精品賞析進而聊起了關于對非洲兒童的悲憫情懷诅需,我個人又一次產生了讓孫老師繼續(xù)嘗試把“衣物收納”與十九大報告“美好生活需要”關聯起來的沖動漾唉,設想的基礎就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所以在我的“逼迫”下堰塌,孫老師屈從了赵刑,于是那個環(huán)節(jié)一下子就顯得突兀以及有些怪異了。
所以責任在我场刑。
不過需要申明般此,雖然孫老師的升華環(huán)節(jié)出現了問題,但那主要是因為這環(huán)節(jié)設計與她自己的說話風格、與學生交流方式等不合拍的緣故铐懊,而并不就是與小學生提“十九大”談“美好生活”等等有什么問題邀桑。
我個人堅持這一觀點——在“美好生活”觀照下與孩子們交流一些日常生活瑣事,才會是更可能有效益的教學科乎,才更可能影響學生真實生活情境的改變壁畸。
只是,這種升華茅茂,要避免生硬牽強捏萍,就必須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同時空闲,還需要加深自己對高層次目標(比如相關政策導向)的深刻理解令杈。
再次重申王秀玲所長的話,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碴倾,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關聯逗噩,不要脫離特定的情境,不要去謀求固定的套路影斑。
第二给赞,介紹幾位專家的最新思考
上周六,11月24日矫户,濟南市教研院派人參加了第四屆北京教育論壇。我們參會的石建軍老師昨晚在群里分享了自己的學習收獲残邀,提到一些專家報告的內容框架皆辽。看后深有感觸芥挣,選擇一些與大家交流:
首先驱闷,浙江省教研室張豐副主任《從課程的視角思考教學的改進》,提出教師進行課程建設的五個層次:
基礎性課程的學習設計空免;
整體性學習空另;
實踐學習;
主題綜合課程蹋砚;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扼菠。
今天在會場的我們大家,對這個層次排列有何感觸坝咐?
張豐主任指出循榆,教師對低級學習的過分投入是對孩子未來的真正戕害。
希望我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從業(yè)人員”不要“自甘低級”為好墨坚。
其次秧饮,清華大學史靜寰教授《全球化時代的學習革命與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指出,在現在的全球化3.0 時代,世界是平的盗尸,今天你懂的可能明天就沒有用柑船。所以,對學生來說泼各,重要的不再是一技之長椎组,而是學習力。所以我們要要趁早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历恐。
各位寸癌,那么,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弱贼,目標定位究竟應該在哪里蒸苇?
再次,北京教科院王凱研究員《核心素養(yǎng)牽引下的教與學方式變革新思考》吮旅,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十大難題溪烤,并闡述了自己的三個思考:
思考一: 核心素養(yǎng)歸根結底是“學習的結果”。
思考二: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從根本上不取決于學生學習了什么知識庇勃,而是取決于他是如何學習這些知識的檬嘀。
思考三: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不是“傳遞”而是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引導每個個體的自我完善责嚷。
“不取決于學生學習了什么知識鸳兽,而是取決于他是如何學習這些知識的”……
“不是‘傳遞’而是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引導每個個體的自我完善”……
這對我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罕拂,該有怎樣的啟發(fā)揍异?
第三,由另兩節(jié)課引發(fā)的別樣思考
再次申明爆班,我這不是評課衷掷,只是依據兩節(jié)課所生發(fā)出的自己的一點思考,或者叫“聯想”柿菩。
臨沂二實小高原老師這節(jié)《爭做小小志愿者》和滕州任成英老師這節(jié)《橡皮的新生》戚嗅,兩節(jié)課的設計實施都很好。
邊聽邊想枢舶,我一直在想眼前這些課懦胞,如果一“換我的話”會怎么設計?姑且稱之為“多元思考”吧祟辟。
高老師《爭做小小志愿者》這節(jié)医瘫,是由正面宣傳、正面弘揚以至正面引導培養(yǎng)的旧困,現場實際效果已經很好醇份。
但我比較喜歡逆向思維稼锅,反著做,由問題僚纷、錯誤或者不足的體認切入矩距,反思志愿者以及志愿行為的意義,比較志愿者與好人好事的區(qū)別怖竭,在此過程中锥债,嘗試去喚醒、激勵……
這只是我的想法痊臭。
任老師這節(jié)《橡皮的新生》哮肚,是標準的技能傳授課,成功喚起了學生的興趣广匙。對這節(jié)課的最高評價來自于學生的一句話——有個男生允趟,課后收拾東西的時候問老師“刻刀能帶走么?”
“刻刀能帶走么鸦致?”潮剪!
這真的是對這節(jié)課的最高評價,說明學生上完這節(jié)課回去后分唾,他一定還會再琢磨抗碰、再實踐橡皮篆刻,甚至可能因為任老師沒讓帶走刻刀绽乔,中午回家就讓爸爸給買一套弧蝇。這應該正是我們所苦苦追求的最高境界的教學效果。
但這節(jié)課是標準的先教后學再做式的技能教學迄汛,所以我不滿足捍壤。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等于技能教學——單純的技能教學,一門門鞍爱,一類類,我們永遠“教”不完专酗,我們可能更需要的是喚醒并呵護學生的熱情睹逃,我們的總目標是:“學生能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祷肯,形成并逐步提升對自然沉填、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具有價值體認佑笋、責任擔當翼闹、問題解決、創(chuàng)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蒋纬×攒”(參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
所以我這個“急性子”坚弱,如果作為學生,是容忍不了自己在面對各種工具以及一堆優(yōu)秀作品就在眼前時关摇,卻不得不生生按捺住迫不及待的心情荒叶,然后聽老師介紹、聽老師講解输虱、聽老師說注意事項……一大堆前置環(huán)節(jié)進行完些楣,40分鐘的課已經過去了整整半小時,而“我”還沒有得到觸摸刻刀的機會宪睹!怎能如此愁茁?!
我們總是以為“教完”了學生才明白亭病。
天知道鹅很,可能一開始就讓學生動刀,讓學生嘗試命贴,讓學生創(chuàng)作道宅,什么陰刻陽刻技法,什么創(chuàng)意臨摹轉印胸蛛,都可能是學生自己就能會的拔垡稹!
給學生直接動手做的機會葬项,然后發(fā)現問題泞当,指導從做中學,給他們經歷反復試誤的機會民珍,針對他們的“錯誤”再適時點撥指導襟士。這是我夢想中的課堂。
我不太喜歡“教師一直站在表面”的課嚷量。
把自己藏起來吧陋桂,老師們!那樣蝶溶,真實的學習嗜历,才可能發(fā)生。
外行淺見抖所,僅供參考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