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旅游的朋友們,想必都知道北岳恒山吧眨层?境內(nèi)紫荊關(guān)庙楚、倒馬關(guān)、平型關(guān)趴樱、雁門關(guān)馒闷、寧武關(guān)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叁征。其主峰天峰嶺位于山西大同渾源縣城南纳账,海拔逾2000米。北岳恒山與東岳泰山捺疼、西岳華山疏虫、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稱為五岳啤呼,乃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卧秘。
說來慚愧,多年來只知地理恒山官扣,卻不知至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翅敌,歷朝歷代皇家遙祭北岳之所,均是位于河北曲陽縣城的北岳廟惕蹄。
初秋時節(jié)蚯涮,孬張與友人前往趙縣觀賞天下第一橋治专、拜謁千古柏林禪寺后,專程來到了曲陽縣城遭顶,于翠柳成蔭的護(hù)城河畔見識了陌生的北岳廟张峰。
北岳廟,原名北岳安天元圣帝廟,俗稱竇王殿,規(guī)模宏大棒旗。自神門入內(nèi)有牌坊喘批、朝獻(xiàn)門、御香亭嗦哆、凌霄門谤祖、三山門、鐘樓老速、飛石殿粥喜、德寧之殿、后宅門橘券。南北向原長542米额湘,東西寬321米,現(xiàn)保留面積南北長300米旁舰,東西寬139米锋华。
據(jù)了解,北岳廟始建于距今1700年前的北魏宣武帝年間箭窜,唐太宗貞觀年間曾重建毯焕,嗣后歷代均有程度不同的修補(bǔ)與擴(kuò)建。其主要建筑排列在南北中軸線上磺樱,現(xiàn)存建筑有御香亭纳猫、凌霄門、三山門竹捉、飛臺殿遺址和德寧之殿芜辕。
北岳廟建筑精巧,雕梁畫棟块差,氣勢雄偉侵续,蔚為壯觀,其格局采用的是以中軸線為主憨闰,兩廂對稱的建筑形式状蜗。廟內(nèi)兩廂,立有歷朝歷代的一些碑亭鹉动。此廟轧坎,早已被列為國家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跨朝獻(xiàn)門训裆,繞御香亭眶根,穿凌霄門步入三山門后,孬張見兩廂碑亭碑刻森林般映入眼簾边琉,便挪不開身子了属百。真想不到,北岳廟竟遺存碑变姨、碣族扰、經(jīng)幢200多通,前自南北朝北魏定欧、北齊渔呵、唐、五代砍鸠,下迄宋扩氢、金、元爷辱、明录豺、清和民國,各代碑刻俱全饭弓,時間跨越1500多年双饥。
碑刻內(nèi)容,多為歷代重修北岳廟的記載和祭祀北岳之神的祭文弟断,也有詩咏花、詞、歌阀趴、賦昏翰,真、草舍咖、隸矩父、篆和行書各種字體俱全。
最早的碑刻排霉,乃北魏和平三年刻制窍株,是稀世珍品。其“大唐定州北岳恒山靈廟之碑”攻柠、“大唐北岳祠碑”球订、“大唐北岳神之碑”、“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廟之碑”瑰钮、“蘇軾詩詞碑”冒滩、“大元封加北岳手詔碑”等,堪稱書法藝術(shù)瑰寶浪谴。
廟內(nèi)保留著一爿石基廢墟开睡,傳聞此處原有殿堂因苹,竟被莫名天上飛石砸毀,故名“飛石殿遺址”篇恒。北岳廟的主體是德寧之殿扶檐,建在石砌的臺基之上,為宮殿式建筑:雙檐高琢胁艰,以青瓦鋪頂款筑,黃色琉璃瓦為殿脊。殿前有月臺腾么,四周有石欄板望柱奈梳,柱頭裝飾有石雕獅像,殿四角有螭頭解虱。該殿坐北朝南攘须,面闊九間,進(jìn)深六間殴泰,外帶回廊環(huán)繞阻课,重檐廡殿式,琉璃瓦脊艰匙,青瓦頂限煞,高30米,蔚為壯觀员凝。
徜徉德寧之殿署驻,孬張有幸觀賞了高6.5米、長17.6米的“天宮圖”和高8米健霹、長27米的“北岳恒山神出巡圖”旺上,傳聞此巨幅壁畫出自唐代畫圣吳道子手筆哩。
揖別北岳廟糖埋,見內(nèi)一側(cè)辟有雕刻藝術(shù)館宣吱,便入內(nèi)端詳。廳廊兩廂瞳别,墻上掛的非名人字畫征候,墻邊堆放著一些古建筑石墩、破損石雕祟敛,計百十件疤坝。
其“西漢石虎”、“北魏石獅”馆铁、“北魏背光千佛像”跑揉、“唐代石燈”、“唐代笑和尚”、“金代經(jīng)幢”等俱為佳品历谍,有緣見識這些古物 现拒,此生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