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悵階前紅牡丹
——詠牡丹古詩詞賞析(中)
王傳學(xué)
在詠牡丹的詩詞中心剥,有不少是借花抒情,申述心志的作品咱士。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白牡丹?和錢學(xué)士作》球订,詩中寫白牡丹不被人看重:“素華人不顧……無人自芳馨⌒铮”詩人感嘆道:“始知無正色殖蚕,愛憎隨人情。豈惟花獨爾沉迹,理與人事并睦疫。”慨嘆人們的愛憎是跟隨潮流的鞭呕,并不看重本身的價值蛤育,流露出詩人對世道混濁、忠奸不分的不滿情緒。他在《白牡丹》詩中說得更明顯:
白花冷淡無人愛瓦糕,
亦占芳名道牡丹底洗。
應(yīng)似東宮白贊善,
被人還喚作朝官咕娄。
詩中的“白贊善”枷恕,是詩人自指。元和年間谭胚,白居易任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徐块,因上表請求嚴(yán)懲刺死宰相的兇手,得罪權(quán)貴灾而,被貶為江州司馬胡控,受到冷遇,悶悶不樂旁趟。他借白牡丹受冷淡無人喜愛昼激,抒發(fā)了自己內(nèi)心的不平。他在《秋題牡丹叢》中寫出了“幽人坐相對锡搜,心事共蕭條”的凄楚心境橙困。在《惜牡丹花二首》中,也表達(dá)了同樣的情緒:
惆悵階前紅牡丹耕餐,
晚來唯有兩枝殘凡傅。
明朝風(fēng)起應(yīng)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肠缔。
寂寞萎紅低向雨夏跷,
離披破艷散隨風(fēng)。
晴明落地猶惆悵明未,
何況飄零泥土中槽华。
注:一首翰林院北廳花下作,一首給事宅南亭花下作趟妥。
在群芳斗艷的花季里猫态,被譽為國色天香的牡 丹花總是姍姍開遲,待到她占斷春光的時候披摄,一春花事已經(jīng)將到盡期亲雪。歷代多愁善感的詩人,對于傷春惜花的題材總是百詠不厭行疏。而白居易《惜牡丹花》卻在無數(shù)惜花詩中別具一格匆光。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詩一反常情酿联,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终息,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xiàn)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夺巩,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周崭。第二首是對風(fēng)雨中“飄零泥土中”的牡丹花的感傷柳譬,實則是詩人遭受打擊后的身世之感。
唐代詩人王建有首《題所賃宅牡丹花》詩续镇,表現(xiàn)了賞花時的驚喜及花落的悲傷:
賃宅得花饒美澳,初開恐是妖。
粉光深紫膩摸航,肉色退紅嬌制跟。
且愿風(fēng)留著,惟愁日炙焦酱虎。
可憐零落蕊雨膨,收取作香燒。
全詩細(xì)致入微地描寫了賞花人心理上的一系列變化過程:“初開恐是妖”读串,當(dāng)在剛租到的宅院里看到盛開的牡丹時聊记,也許是第一次看到吧,引起賞花人一種驚奇恢暖、害怕的感覺排监,甚至擔(dān)憂是妖異所化〗芪妫“粉光深紫膩舆床,肉色退紅嬌”,艷美的牡丹終于使他陶醉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琼娘,從而在心中深深地祝愿春風(fēng)把它留住峭弟,烈日不要把它曬焦。但是花開總有花落時脱拼,等到花事已去,鮮花飄零坷备,憐惜之心促使他又來收取殘花熄浓,以作燃香,寄托戀戀不舍之情省撑。一連串的心理刻畫十分細(xì)膩赌蔑,人物形象也隨之生動起來,產(chǎn)生了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竟秫。
唐代詩人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娃惯,對人生短暫、青春不駐的感嘆肥败,也很動人:
斷腸東風(fēng)落牡丹趾浅,
為祥為瑞久留難愕提。
青春不駐堪垂淚,
紅艷已空猶倚欄皿哨。
此詩從“惜”字著意浅侨,描寫牡丹風(fēng)吹花落、芳華難留的悲傷证膨,抒發(fā)了對人生短暫如输、青春不駐的感嘆,寓情于花央勒,借花寫人不见。惜牡丹祥瑞難留,即惜人韶華易逝崔步,青春難再稳吮。
唐文宗開成三年的暮春時節(jié),詩人李商隱在長安應(yīng)試博學(xué)鴻詞科落第刷晋,由長安動身回徑原盖高,途經(jīng)回中(今甘肅固原境內(nèi)),住在旅館眼虱,恰遇苦雨天氣喻奥,院子里的牡丹剛剛綻苞,就被一陣狂風(fēng)疾雨打落捏悬。詩人回想往事撞蚕,觸景生情,借牡丹以寄寓身世过牙,寫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甥厦,
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猶在寇钉,
羅薦春香暖不知刀疙。
舞蝶殷勤收落蕊,
佳人惆悵臥遙幃扫倡。
章臺街里芳菲伴谦秧,
且問宮腰損幾枝。
詩人回想當(dāng)年京城賞花撵溃,而今卻在這里“忽相期”疚鲤,水亭暮雨,微寒猶在缘挑,那被雨打敗的牡丹實在令人可惜集歇。詩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淪落想到失意的親朋语淘,因小見大诲宇,寄托深遠(yuǎn)际歼。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
先期零落更愁人焕窝。
玉盤迸淚傷心數(shù)蹬挺,
錦瑟驚弦破夢頻。
萬里重陰非舊圃它掂,
一年生意屬流塵巴帮。
前溪舞罷君回顧,
并覺今朝粉態(tài)新虐秋。
這首詩從自己的原已淪落榕茧,寫到自己被人排擠。詩一開頭撇開牡丹客给,先寫榴花用押。因為榴花晚開,趕不上春天靶剑,有人便莫名其妙地嘲笑它蜻拨,豈知早開早落,更覺愁人桩引。三句寫花含雨缎讼,四句寫雨打花,希望成空之意坑匠,這是多么地凄楚血崭!而牡丹為雨所敗,萬里陰霾厘灼,頓非舊圃夹纫,一春生氣,蕩滌全無设凹。這幾句從牡丹的零落寫到整個人事的變化舰讹,把愁人之愁推向頂峰。詩的結(jié)尾又出以反筆闪朱,謂他日雨過跺涤,牡丹落盡,回想今朝监透,雨中粉態(tài),尚覺新艷動人航唆。言外之意就是說今天的零落不算什么胀蛮,他年的摧殘將遠(yuǎn)甚于今日。全詩詠物亦即言志糯钙,寫景亦即抒情粪狼,從中不難窺見詩人在遭受政治打擊以后內(nèi)心的無限惆悵退腥。
再看下面兩首借牡丹意象表達(dá)感傷之意的詩作:
落盡春紅始著花,
花時比屋事豪奢再榄。
買栽池館恐無地狡刘,
看到子孫能幾家。
門倚長衢攢繡轂困鸥,
幄籠輕日護香霞嗅蔬。
歌鐘滿座爭歡賞,
肯信流年鬢有華疾就。
? ? ? ? ? ? ? ? ? ? (唐?羅鄴《牡丹》)
閑來吟繞牡丹叢澜术,
花艷人生事略同。
半雨半風(fēng)三月內(nèi)猬腰,
多愁多病百年中鸟废。
開當(dāng)韶景何妨好,
落向僧家即是空姑荷。
一境別無唯此有盒延,
忍教醒坐對支公。
? ? ? ? ? ? (唐?杜荀鶴《中山臨上人院觀牡丹寄諸從事》)
羅鄴鼠冕、杜荀鶴均為晚唐詩人添寺,這兩首詩都帶有較濃的感傷色彩。這種感傷供鸠,并非基于一時一事畦贸,而是基于人類生命的普遍性。羅詩以“買栽池館恐無地楞捂,看到子孫能幾家”的盛衰變幻薄坏,來揭示人世間的富貴豪奢之不可久。杜詩以“花艷人生事略同”寨闹,將牡丹之開落的生命過程與人類生老病死的生命過程相對比胶坠,由牡丹反觀人生。這些都超越了一己之遭際繁堡,上升到哲理思考的層面沈善,發(fā)人深省。
對于這一點椭蹄,宋人的感悟更透徹闻牡。宋代智園和尚《栽花》詩云:
移花來種草堂前,
紅紫紛紜間淡煙绳矩。
莫嘆朝開還暮落罩润,
人生榮辱事皆然。
智圓從牡丹花的“朝開暮落”翼馆,悟出人生的短暫無常割以,勘破人世間的榮辱盛衰金度,流露出濃郁的感傷情緒。
這種濃郁的感傷严沥,在宋人牡丹詩詞中相當(dāng)普遍猜极。如梅堯臣《對花有感》云:“新花朝意妍,故花色憔悴。明日花更開消玄,新花何以異跟伏。”歐陽修《洛陽牡丹圖》云:“但應(yīng)新花日愈好莱找,惟有我老年年衰酬姆。”蘇軾《留別釋迦院牡丹呈趙倅》詩云:“年年歲歲何窮已奥溺,花似今年人老矣辞色。”
唐宋詩人常常借詠牡丹以表達(dá)強烈的貶謫之感浮定。如下面兩首詩:
十年不見小庭花相满,
紫萼臨開又別家。
上馬出門回首望桦卒,
何時更得到京華立美。
? ? (唐?令狐楚《赴東都別牡丹》)
平章宅里一欄花,
臨到開時不在家方灾。
莫道兩京非遠(yuǎn)別建蹄,
春明門外即天涯。
(唐?劉禹錫《和令狐相公別牡丹》)
令狐楚詩作于唐文宗大和三年春裕偿。之前令狐楚久遭貶黜洞慎,大和二年冬始返京,次年三月又出為東都留守嘿棘、東畿汝都防御使劲腿。在自家花園牡丹即將開放之際,令狐楚卻不得不再次離家赴任鸟妙,此情此景焦人,令詩人悲從中來,創(chuàng)作了這首感情頗為沉痛的作品重父。詩歌講述了詩人外地為官十年沒見到庭院中的牡丹花花椭,紫紅的花兒正要開放,可詩人又要離別家鄉(xiāng)房午,臨行時在馬背上回頭眺望个从,感嘆何時才能重回長安來觀賞他心愛的牡丹!以小庭中紫萼牡丹隱喻京華親友,滿腔感傷發(fā)為嘆惋嗦锐,愛花之情即戀家之情,惜別之意溢出詩外沪曙。
無獨有偶奕污,曾經(jīng)參與過永貞革新,被貶外任達(dá)二十四年之久的劉禹錫液走,也在大和二年返京碳默。令狐楚的這首詩勾起了劉禹錫內(nèi)心的無限悲感,遂和詩一首缘眶,將令狐楚欲說而不敢明說的強烈的貶謫之感表達(dá)出來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