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文集漠另,叫《國家卿捎、戰(zhàn)爭與歷史發(fā)展》思恐,里面有一篇小文章叫做《霸權迭興的神話》爪膊,很有意思助泽,分享給大家奔滑。
這篇文章講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妖谴。說起春秋戰(zhàn)國簿煌,大家會有一個總體印象磁携,就是打仗褒侧,國家越打越少,從幾百個打成了戰(zhàn)國七雄谊迄,然后統(tǒng)一闷供。但是趙鼎新老師這篇文章說,事情沒有那么簡單统诺。
問題的關鍵在于春秋時期歪脏。我們都聽說過“春秋五霸”這個概念,給人的感覺就是粮呢,五個國家先后成為國際上的老大婿失,什么齊桓公、晉文公啄寡,陸續(xù)宣布自己是“霸主”豪硅,其他國家都承認他們的霸權。但是挺物,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懒浮?
你看,齊桓公第一個稱霸识藤,但當時跟隨齊國的主要國家嵌溢,也就是陳國眯牧、宋國蹋岩、蔡國之類的小國家赖草,其他大國基本不來摻和。晉文公也號稱是霸主剪个,但他當初可是靠秦國幫忙秧骑,才當上晉國國君的。而且他在位期間扣囊,晉國和秦國是平等的同盟關系乎折,還互相通婚,關系膩得不行侵歇,叫做“秦晉之好”骂澄。
楚莊王爭霸,曾經(jīng)打敗過晉國惕虑,但晉國并沒有傷到元氣坟冲,并沒有向他臣服。而且為了對付晉國溃蔫,楚國還不得不和齊國結盟健提。
所以,說是說“春秋五霸”伟叛,但五霸之間好像誰也沒把誰給整服帖了私痹。從沒有哪個所謂的霸主,能夠獨霸中國统刮。
其實這些現(xiàn)象紊遵,很多人在讀歷史的時候也關注到了,只是沒有不疑處生疑侥蒙,沒有深想而已暗膜。我呢對這段歷史重新做了解釋。
春秋時期所謂的“霸主”辉哥,都只是區(qū)域性的桦山。當時的中國大地上存在四個主要的戰(zhàn)爭區(qū)域,分別是以齊國為中心的東方地區(qū)醋旦,以楚國為中心的南方地區(qū)恒水,以晉國為中心的北方地區(qū),以及以秦國為中心的西方地區(qū)饲齐。所謂的霸主钉凌,其實都是各自區(qū)域內(nèi)部的霸主。
用現(xiàn)代體育比賽來打比方捂人,這個時期就好比在打“小組賽”御雕。齊矢沿、楚、晉酸纲、秦這四個大國捣鲸,都是小組賽里涌現(xiàn)出來的“第一名”。而這四個大國之間闽坡,基本上是勢均力敵栽惶,互相誰也不服誰。之所以它稱為一霸疾嗅,可能是在某個階段外厂,戰(zhàn)功比較卓著,新聞報道比較多而已代承。
這里就又冒出來一個更奇怪的問題汁蝶。按我們的一般常識,小組賽打完了论悴,各小組的第一名也產(chǎn)生了掖棉,那就該馬上進入半決賽了吧?春秋時期偏偏發(fā)生了一件怪事意荤,小組賽打完了啊片,多長時間才開始打半決賽?隔了100多年玖像,沒想到吧紫谷?
小組賽打完是在公元前546年。這一年捐寥,晉國和楚國帶著一群小國開了一次會笤昨,叫做“弭兵會盟”。弭握恳,就是弓箭的弓字邊加一個耳朵的耳瞒窒,平息的意思。就是大家坐下來開個會乡洼,有話好好說崇裁,別再打了。說不打還就真不打了束昵,直到143年后拔稳,公元前403年,以趙锹雏、魏巴比、韓三家分晉,就是把晉國分成三個國家,這才又開始大打出手轻绞,這就進入了戰(zhàn)國時代采记。
說到這兒,可能又能解釋你心中早就有的一個疑問政勃。春秋五霸的最后一霸唧龄,有個說法是越王勾踐。但是越國稼病,就是今天浙江一帶选侨,當時很偏僻的,而且越國后來也沒啥影響力然走。為啥越國能稱霸?按照趙鼎新老師的這個解釋戏挡,就是因為主要戰(zhàn)場沒有什么大戰(zhàn)了芍瑞,所以才把吳越之爭這個局部戰(zhàn)爭的重要性給凸顯出來了。歷史舞臺上沒有什么大事發(fā)生褐墅,這樣的小爭斗才能被當成個事兒拆檬。
好,我們就要來回答兩個問題了妥凳。第一竟贯,公元前546年“弭兵大會”,為什么要停戰(zhàn)逝钥?第二屑那,公元前403年,過了一百四十多年艘款,又為什么要重新開打持际?
要看透這段歷史,必須要注意到另外一根線索哗咆,那就是普遍的封建危機蜘欲。就是國君把土地分封給國內(nèi)的貴族,結果國內(nèi)的貴族坐大晌柬,反過來危及了國君的統(tǒng)治姥份。
公元前546年“弭兵大會”,晉國為什么想要停戰(zhàn)呢年碘?就是這個原因澈歉。趙、魏盛泡、韓還有其他晉國貴族矛盾深化闷祥,內(nèi)部都搞不定,對外戰(zhàn)爭當然就不想打了。正好當時楚國也正忙著對付東邊的吳國凯砍,也想停戰(zhàn)箱硕。所以兩邊一拍即合,吹了個哨悟衩,暫時不打了剧罩。
請注意,這個情況不止是晉國有座泳,幾乎是春秋后期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惠昔。我們都知道魯國冒出了“三桓”,不把國君放在眼里挑势,孔子為這事氣得要死镇防。齊國的田氏就更猖狂,后來到戰(zhàn)國初期干脆就搶班奪權潮饱,自己當了國君来氧,也就是所謂的“田氏代齊”。
那為什么趙香拉、魏啦扬、韓三家分晉之后,停了一百四十多年的半決賽又開始打了呢凫碌?答案是扑毡,封建危機被解決了,出現(xiàn)了全新的社會形態(tài)和社會發(fā)展的動力盛险。
你看瞄摊,趙、魏枉层、韓這三個國家泉褐,原本都是晉國的貴族,把老東家的土地瓜分了鸟蜡,才得以建國膜赃。所以他們特別清楚封建危機的危害。為了避免類似的事情再次發(fā)生揉忘,他們在各自領土上大力推行郡縣官僚制跳座,再也不搞那套分封貴族的世襲制度。
現(xiàn)在我們歷史書上講戰(zhàn)國時期的變法泣矛,主要是講秦國的商鞅變法疲眷。但實際上,最早的法家您朽,不是在秦國狂丝,而都和趙换淆、魏、韓這三國有關几颜。比如李悝倍试,是魏國的相國;吳起蛋哭,做過魏國的大將县习;申不害,在韓國做過相國谆趾。而商鞅躁愿,是魏國相國公叔痤的學生;趙沪蓬、魏彤钟、韓這三個國家,才是戰(zhàn)國變法運動的發(fā)源地怜跑。
那為什么變法之后的國家样勃,就更傾向于打仗呢?這個就好理解了性芬。一方面,內(nèi)部不再有制約因素剧防。另一方面植锉,因為郡縣制,國家可以更充分地動員力量峭拘,投入戰(zhàn)爭俊庇。更重要的是,你也變法鸡挠,我也變法辉饱,內(nèi)部問題都消除了,你不擴張拣展,別人會擴張彭沼,國際環(huán)境迅速惡化。所以备埃,殺人盈城姓惑,殺人盈野的戰(zhàn)國時代就開始了。
總結一下剛才講的按脚。春秋戰(zhàn)國這一段歷史于毙,不是一個簡單歷史邏輯的延伸,從小國打成大國辅搬,大國再打唯沮,最后統(tǒng)一。中間還發(fā)生了一次歷史動力的切換,原來的歷史動力因為封建制的缺陷而減弱介蛉。而封建制的缺陷被解決之后萌庆,又變成了更強的歷史動力,推動中國的統(tǒng)一進程加速沖向終點甘耿。
我從這篇文章里得出來的啟發(fā)踊兜,還不止于這段歷史本身,它其實還告訴了我看歷史的一種方法佳恬。
過去捏境,我們看歷史,要么是高屋建瓴毁葱,談宏觀趨勢垫言。要么是糾纏細節(jié),說微觀的故事倾剿。但在這二者之間筷频,其實還有一種視角,就稱之為“中觀視角”吧前痘。
過去我們經(jīng)常說凛捏,歷史大勢,浩浩湯湯芹缔,順之者昌坯癣,逆之者亡。但是歷史發(fā)展走向又不這么簡單最欠,需要找到推動它發(fā)展的具體動力示罗,以及不同動力之間的轉換,這才算看透這段歷史芝硬。
《國家蚜点、戰(zhàn)爭與歷史發(fā)展》這本書是一本文集,里面收錄的文章主要是用社會學的方法對中國和西方的早期歷史進行分析拌阴,比較中國和西方文明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绍绘。里面有很多觀點非常有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