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和老公帶著豆包出去玩完残,我給老公提起豆包這一個周的進步和一些軼事伏钠。本來想著跟一周都沒怎么見到孩子的老公分享孩子帶來的快樂,沒想到豆包鬧了起來:“媽媽說誰呢谨设?媽媽不要說我熟掂!”
我以為豆包誤解我在揭她的短,跟她說:“媽媽在給爸爸說豆包最近的進步呢扎拣!豆包這個周學會了好多東西呢打掘!”沒想到豆包更大聲:“不行!媽媽不要說我鹏秋!”
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忙說:“豆包不喜歡媽媽議論你亡笑÷乱模”豆包說:“嗯÷匚冢”我說:“不管好的壞的都不行百拓?”豆包說:“都不行!”我又試探了一下:“那爸爸晰甚、爺爺衙传、奶奶可以不?”豆包斬釘截鐵的說:“不行厕九!”我給孩子道歉:“哦蓖捶,對不起,媽媽不知道這樣會讓你不舒服扁远,那媽媽以后不當著你的面講你的故事了俊鱼。如果你愿意的話,你自己來說畅买,好嗎并闲?”豆包說:“好!”就高高興興的去玩了谷羞。
兩歲三個月的豆包已經可以敏銳的感覺到別人的議論會讓她覺得尷尬帝火、不舒服,即使別人談論的是她的進步。一方面犀填,孩子感覺到她被父母私有化了蠢壹,成為別人的談資,覺得自己不被尊重宏浩、不被平等的對待知残,也感覺不到歸屬感吆鹤。另一方面栏笆,如果談論的是孩子的缺點豫缨,孩子會感覺到更加難堪爸舒,給孩子不良的心理暗示戳护。
不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議論单旁,無形中都對孩子的行為貼上了標簽已球,阻礙了孩子對自我認知的體驗和表達宽菜。唯有知道“我就是我神凑,是一個整體”净神,“我不是xx行為或xx標簽的合集”,才能真正增強孩子的歸屬感和價值感溉委。
保護孩子的自我意識鹃唯,從不議論孩子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