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日報撕了豆瓣千埃,豆瓣上一批影評人蹋艺、粉絲起來反抗扣溺,人民日報評論部又來打圓場,鬧得滿城風(fēng)雨。
事情的具體發(fā)展走向大家應(yīng)該很清楚了抵乓,畢竟好多電影類大號都寫了這件事。
在這兒韭赘,我不想冒著政治不正確的風(fēng)險評論誰對誰錯揍愁,孰是孰非,只想作為一個單純地喜歡電影的人冯挎,說說看法底哥。
電影是一種藝術(shù),用光影變現(xiàn)思想房官,反應(yīng)人性趾徽。
同時電影也是一種娛樂消遣的方式,它幫助觀眾在一兩個小時的黑暗當(dāng)中逃離現(xiàn)實翰守。
電影還是一筆生意孵奶,觀眾用錢投出自己的選票,導(dǎo)演蜡峰、演員了袁、制片方則想盡辦法賺得觀眾的票子朗恳,而且動輒就數(shù)十億票房,算是文化產(chǎn)業(yè)中的大頭载绿。
電影就被夾在這樣一個尷尬的位置上僻肖,不斷被人們推來搡去,很難在多方利益中達到一個平衡點卢鹦,想表達思想就要準備好放棄票房臀脏,想賺足銀子就不要自命清高,能名利雙收的電影真的不多冀自。尤其是眾口難調(diào)揉稚,我們永遠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同樣的東西。
所以這件事情很難爭個誰是誰非熬粗,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發(fā)點搀玖,都代表著一種利益,所以永遠不會有所謂的“最優(yōu)解”驻呐,能在一定的范圍之內(nèi)達到平衡已屬不易灌诅。
在我看來,這樣的平衡就是含末,每個喜歡電影的人都能看到自己中意的電影猜拾,同時能表達自己的好惡。
這說好像很容易實現(xiàn)佣盒,其實我們還距離很遠挎袜。
就拿今年來說吧,從已進入7月開始肥惭,到十一結(jié)束盯仪,上得了臺面的電影也就《湄公河行動》這么一部。(喜歡《全世界》的我們不能做朋友了)不是我不想去電影院蜜葱,真的是沒有什么電影值得我買一張電影票全景。
我加了一個收影評的好友,他們送《全世界》的電影票牵囤,看完之后要交一篇1000字以上的影評爸黄,如果寫得好的話還有稿費。重點是奔浅,一定要是正面影評馆纳!
確實,張嘉佳書籍的IP余熱還沒散汹桦,再加上眾明星的鼎力支持鲁驶,票房很好看。那位好友也收來了不少正面評論舞骆,但這對真正喜歡電影的人來說钥弯,是一種悲哀径荔。
沒什么可看的,只能去網(wǎng)上找點舊片脆霎,或者看看國外《釜山行》之類的電影总处,何談“中國電影”呢?所謂有電影可看睛蛛,是只我們生產(chǎn)的電影要能滿足各個年齡段鹦马,各種喜好的人群,而不是青春題材活了就都去拍青春忆肾,最后把本來挺純潔的校服拍出“制服誘惑”的感覺荸频。
這是觀影,還有影評客冈。
有一天我在朋友圈里轉(zhuǎn)了一篇分析2016中國電影趨勢的文章旭从,是好奇心日報推送的。有好友評論說场仲,別總說中國電影怎樣怎樣了和悦,怎么說也好不了,倒是真的不說的話渠缕,好多影評人都要沒飯吃了鸽素。
他這話有幾分道理,不過也要辯證來看褐健。
其實不光是電影付鹿,在這個媒體過度發(fā)達的時代澜汤,所有領(lǐng)域都在被過度解讀蚜迅,一些小眾的“亞文化”更是被拿到臺面上來大談特談。
電影處在娛樂和資本的交界處俊抵,自然是首當(dāng)其沖谁不。
很多電影存在被過度解讀、跟風(fēng)解讀徽诲、重復(fù)解讀的問題刹帕。比如暑期的《完美陌生人》,確實是少有的神來之筆谎替,從演員功底到立意偷溺,都是恰到好處,非常微妙钱贯,豆瓣上更是打出了8.6的高分挫掏。但看著無數(shù)公眾號大肆介紹這樣一部本來題材比較小眾的電影,又讓人感覺怪怪的秩命。
對于那條朋友圈尉共,我的回復(fù)是“我覺得中國電影不像中國足球一樣褒傅,連評論的余地都沒有“烙眩”
其實殿托,我一直覺得如今的媒體雖然發(fā)達,卻越來越難見到新穎的聲音剧蚣。
我指的不是那種大家說一個東西好的時候他非要跳出來罵個夠?qū)憞婎^的人支竹,而是《擺渡人》在豆瓣上被打出“L”型評分的時候,有人能站出來淡淡地說一句“我覺得還挺好的啊”(因為期末鸠按,我沒去看這部電影唾戚,只是舉例,不代表個人觀點)
這種評價不帶感情色彩待诅,比如我就是不喜歡景甜叹坦,也不帶政治色彩,比如這是中國電影要支持卑雁,這是日本電影不能去電影院看募书,最多在電腦上瞅瞅就行了。
只是單純地喜歡测蹲,不喜歡莹捡。
現(xiàn)在的輿論環(huán)境雖然寬松,但很擁擠扣甲。人們受不了摩擦篮赢,總是在不斷地反轉(zhuǎn)中排除異己,從來都沒有坐下來傾聽琉挖、暢談的耐心启泣。